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10-13卢芳

甘肃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感阅读

卢芳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阅读;语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3—0107—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理解基本的文章内容。还要求初中生背诵文言诗文总量2万字左右,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可见,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文言文的教学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才能让文言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增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以课堂为主阵地,从培养语感与激发兴趣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下是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一些探究。

一、以“四步朗读”法,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主张以“朗读”贯穿始终,体现以读代译的特点。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笔者将朗读的层次分了四步,这四步各有不同,各有作用,每一步的朗读意图解决不同的问题。

第一步,读准。这次的“读”体现在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正音,正字,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生字,从而达到读准课文的目的。比如,在《小石潭記》中,“篁、坻、屿、嵁、俶、佁、参差、悄怆、幽邃”等字词易读错,笔者不但要求学生读,还要求在课本上注音,随时纠正,这是感知课文的第一步,而对这项作业的检查订正放在课前5分钟。

第二步,读通。这是在课堂上第二次朗读课文。因为这次朗读教学是要解决学生的停顿不当、重音不准等问题,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这次的“读”。这里的初步理解课文是指学生找出重点词,解释重点词之后。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正式通过这一步的朗读教学,使学生明白重点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通了句子,了解了句意,才能保障后面理解文意的过程更通畅。

第三步,读懂。这个步骤主要是理解人物的语气,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在《满井游记》一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对早春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所以在对景物描写时,用了很多神奇的比喻,这一点通过对句子语调的把握即可领会。所以学生在读这些句子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语调,从生动的文字背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第四步,读出味。读准了,通了,懂了,接下来就是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对人物充分的解读,以及对文章道理的理解,绘声绘色地读出来,才能读出文学味。到这个阶段,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他们也非常愿意展示,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如果我们再不吝惜我们的赞赏与鼓励,课堂会因朗读而活跃起来,也会因朗读而充满魅力。如此长期训练,学生会拥有良好的语感,遇到文言文也不会再有抵触情绪,而是用朗读去解决一切难题。

二、以课堂、课后“两步走”,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课后“两步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第一步——课堂,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再解释重点词,以此代替课文翻译,教师串讲。找重点词也不能让学生整篇找或整段找,应该让他们整行找。一行请一个学生找,个别没找出来的教师补充。这样找词降低了难度,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活跃度高,参与面广。解释重点词也是一个学生解释一个,结合注释基本能做到,也降低了难度,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句子的大意也理解了。这样之后,学生基本可以理解课文大意,这时把课文的翻译用多媒体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翻译和标准译文进行一个比较。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的翻译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二步——课后,课后诵读。所谓诵读,包括朗读和背诵。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又是检查自己读懂没读懂的好办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捕捉全文的感情基调,更好地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有的课文或某单元的课文,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文朗诵比赛”活动,这样既增加了学习乐趣,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以课堂引领课后发展,以课后促进课堂生成。

总之,实施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绝不是翻译课,也不是串讲分析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法,会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的深处,探究到文言文的精髓,并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把师生从繁重的、枯燥的、乏味的、低效的文言文教学中解放出来。那么,这时谁会讨厌对文言文的学习呢?谁又会不喜欢文言文阅读呢?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语感阅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