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近期效果观察

2018-10-11孙庆红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个体化精神分裂症组间

孙庆红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其致残率较高,且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1]。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现阶段我国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采用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患者的疾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了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且在研究当中依据随机数字法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6例患者,女患者25例,男患者31例;患者年龄18~61岁,平均(36.24±9.23)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37±2.14)年;5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19~62岁,平均为(35.69±8.64)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6.56±2.3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1)基础措施: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主要包含了患者的精神症状、身体状况以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对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需要安排专人护理;同时还需要注重患者的饮食健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让患者多食高营养、低脂、低糖、低盐易消化的食物;并让患者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2)心理疏导: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内容与注意事项,多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其中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训练以及生活技能训练等,每三天需要进行一次,每次45min左右;认知康复训练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每三天一次,每次60min左右。

1.3 评定标准

采用精神病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含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症状、迟缓以及抑郁等指标[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描述,计量资料以(±s)描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得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得分对比(±s)

组别(n=56)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77.26±8.14 26.23±7.17对照组 77.34±9.12 36.37±8.04 t 0.0489 7.0438 p 0.9610 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NOSIE各因子得分对比

56例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其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症状、迟缓以及抑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NOSIE各因子得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NOSIE各因子得分对比(±s)

组别(n=56) 社会能力 社会兴趣 个人整洁 激惹 精神病症状 迟缓 抑郁实验组 35.2±1.5 17.4±2.2 24.4±2.1 7.1±1.2 4.7±1.3 5.8±1.5 3.2±1.2对照组 30.5±2.1 13.2±2.0 20.1±1.2 8.9±1.3 6.6±1.7 7.2±1.4 4.7±1.2 t 13.6287 10.5710 13.3041 7.6137 6.6438 5.1060 6.614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基本思考结构与认知功能破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思维以及行动等方面与社会环境不相符的现象;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但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3];因此,个体化康复治疗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其中个体化康复治疗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基础治疗、心理疏导以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其中通过基础治疗,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从多个方面帮助患者改善疾病来带来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则能够有效患者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信心与依从性;而通过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能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通过各项训练的内容,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4]。在此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差异不大,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远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6例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以及个人整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激惹、精神病症状、迟缓以及抑郁中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康复情况由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个体化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个体化精神分裂症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