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患者中心理护理的应用研究

2018-10-11吴桃娣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状况组间研究组

吴桃娣

(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2)

肝癌是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分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 ,PHC)、继发性肝癌,其中PHC最为多见。介入治疗为该病治疗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控制肿瘤发展,使其栓塞死亡具有良好疗效[1]。但是介入治疗为侵入性治疗,具有创伤性,往往会产生多种不适,如胃部不适、强烈疼痛等,因此患者心理状况很差。改善PHC患者心理状况对于保证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为例,在临床实践分析基础上探究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PHC患者,均于2016年1月-12月入院,经影像学检查、病理证实,确诊病情,均采用介入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且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不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无器官功能障碍。本次研究将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近期创伤、病历资料不全、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由本人/家属签署同意书后纳入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介入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3例。参照组:男27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32岁-75岁之间,平均(48.05±5.13)岁;肿瘤分期情况:Ⅲ期31例,Ⅳ12例。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31岁-76岁之间,平均(48.13±5.21)岁;肿瘤分期情况:Ⅲ期29例,Ⅳ14例。上述资料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

1.2 方法

1.2.1参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护理,(1)常规开展健康教育,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面对现实,严格遵循医嘱接受治疗;(2)叮嘱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护理;(3)予以常规生活、安全、饮食、睡眠护理;(4)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报告给主治医生;(5)对于患者的疼痛针对性予以口服药、静滴镇痛处理;(6)保证干净、整洁、无菌的住院环境,将病房温湿度调节到合理范围内。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治疗前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状况、人格及性格特点,根据相关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即原因,针对性为患者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围绕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向患者细致讲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防治措施,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升耐受能力。(2)治疗时心理护理:围绕介入治疗予以患者及家属细致健康教育,改善患者认知;在治疗期间注意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在患者能够接受的基础上,为患者安排适当的娱乐活动,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期间出现的不适反应,予以针对性处理;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以三阶段镇痛原则予以患者镇痛处理,镇痛方式有口服给药,肛门塞药,肌注给药等,对于严重胃部不适,如呕心呕吐可以使用抑止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的药或者止吐药予以针对性处理。在治疗期间注意应用心理学知识原理,每天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注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环境,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叮嘱患者家属关注患者的身心变化,提升社会对患者的关心、关爱意识。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每项评估均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满分20-80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越高。

以VAS评分[3]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WHO生存质量量表[4]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包括四个模块、26个条目内容,即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环境四个模块,每个条目评分1-5分,总分26-13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SAS、SDS、VAS、WHO生存质量评分以(±s)表示,对比以t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为准,0.05为界值,低于界值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心理状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高,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心理状况对比(±s;分)

表1 组间心理状况对比(±s;分)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n=43 57.63±3.29 45.01±3.53 59.11±4.29 47.28±4.33研究组n=43 57.78±3.43 31.07±3.15 59.23±4.31 34.52±4.12 t 0.207 19.321 0.129 13.999 P 0.837 0.001 0.897 0.001组别 SAS

2.2 组间VAS评分、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有所改善,VAS评分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升高,,组间对比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组间心理状况对比(±s;分)

表1 组间心理状况对比(±s;分)

组别 VAS评分 生存质量参照组n=43 4.11±0.67 46.83±4.16研究组n=43 2.35±0.57 61.94±6.62 t 13.120 12.673 P 0.001 0.001

3 讨论

PHC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发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至表现出症状,往往已发展至病情晚期,手术治疗可行性低,介入治疗为临床当中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控制肿瘤发展,使其栓塞死亡具有良好疗效。但是介入治疗操作在血管内进行,患者对此具有严重恐惧心理,安全感差,而介入治疗在栓塞肿瘤时,会产生剧烈疼痛、胃部不适,患者身心受到严重不良影响,生活质量很差。

心理护理为人性化护理方式,针对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是心理活动,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适应医院环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规范自身行为,促进治疗和恢复[5-6]。PHC患者病情严重,负面情绪多,对疾病及治疗都充满恐惧,对其予以心理护理对于保证临床疗效,减轻治疗期间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设置研究组、参照组,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考虑到PHC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负性心理的因素包括认知、思想、疼痛、胃部不适、家庭及社会支持关系等,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WHO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疼痛程度、优化生存质量。

综上,在PHC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采用综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对于优化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可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状况组间研究组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更 正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