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小儿暴发型心肌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18-10-11王淑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心肌炎小儿常规

王淑凤

(武汉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疾病,且起病急、死亡率高,因此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方法以及科学耐心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故本次实验研究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和满意度的影响,选取我院102例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患者进行研究,报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02例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科学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22±1.32)岁,其中32例患者有消化道症状,34例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41例患者伴有烦躁不安等情绪;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31±1.11)岁,其中34例患者有消化道症状,32例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43例患者伴有烦躁不安等情绪。两组数据,具有一定可比性(p>0.05)。

1.2 实验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各种导管的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的常规指标(血压、心率等)、正确的饮食习惯等。

观察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

(1)常规护理,同对照组。

(2)用药护理,根据患儿的并发症,尽量采取对患儿身体损伤最小的药物服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剂量。

(3)急救护理,由于此种疾病起病急,因此在患儿入院后应该及时安置,并检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减少休克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应备好抢救用品,提高抢救成功率。

(4)并发症护理,包括舒适的吸氧方式、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调整输液速度以及保证绝对的休息。

(5)心理护理,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减少焦虑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为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

(6)出院指导,通过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正确指导患儿在家中的饮食习惯、休息方式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同时保证定期到医院复查,减少复发率。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1.2.2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有效性=(非常有效+有效)/总例数*100.00%;护理满意度的数据采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

1.2.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资料采取SPSS17.0软件,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性比较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患儿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有效性,卡方值为4.74,p值为0.03,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5 1例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为(95.22±2.14)分,对照组51例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护理满意度为(81.20±3.17)分,经比较,t值为26.18,p值为0.01,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率高的一种小儿急重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命质量[1]。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人性化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常见的两种护理方法包括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其中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常规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2]。相比于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更为全面、更为细心[3],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减少不安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正确的用药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的自身痛苦,间接的提高护理满意度;耐心的出院指导,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定期的复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4]。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可知,采取护理干预方法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患儿的治疗有效性和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可得出结论,治疗小儿爆发型心肌炎患者除正确的紧急的治疗方法外,给予科学的、全面的、耐心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炎小儿常规
常规之外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