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2018-10-11吴彩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家属依从性护士

吴彩芳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 苏州 215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妊娠期合并症,重视这类产妇的血糖管理,帮助其平稳地控制血糖,从而改善妊娠结局,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照护目的。基于此,有学者开始挖掘以及剖析导致认知干预不佳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作为关键点,予以科学、严谨、细致的诊疗照护,该项干预方案称之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1]。本研究旨在探讨该项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3~43岁,平均年龄(32.7±4.1)岁,空腹血糖6.3±1.1mmol/L;另外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年龄为22~42岁,平均年龄(32.1±3.6)岁,空腹血糖6.5±1.3mmol/L。均对本研究知悉并签订同意书。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其病情存在异常,则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根据患者身体对外界温湿度的感受,适当地调整病室的温湿度,使患者能体会到生理层面的舒适感;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数,给予相应的等分量膳食对换方案;要求产妇定期来院接受产检。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再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方案:①有关患者问题层面的挖掘与剖析:由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沟通,在沟通进程中,护士应采取诱导式提问的方法,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当前的心境感受,以血糖评估的方式了解其血糖状况,再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剖析,进而提出患者当前所存在的几类问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佳,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患者的心境状态较差,对妊娠结局以及自身病情的担忧。针对第一个问题,提出了“家属共同参与式的认知干预”;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了“叙事疗法式的情感安抚”。②家属共同参与式的认知干预:护士要求患者提供一份家属名单,要求所列的家属名单为患者的直系亲属,且至少与患者共同生活时间达6个月及以上。护士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患者及家属一同参与,事先为双方分别发放一根黑笔以及一张白纸,并让双方认真听讲,于宣教结束后彼此双方分别阐述有关知识内容,从而帮助患者能内化及掌握有关知识。在开始宣教时,护士采取通俗的口述为主要方式,再辅以多媒体视频等,向双方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病情转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其构建系统化及理论化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护士需要始终注意与双方的眼神交流,从中读懂其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护士宣教的全程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待结束后,护士要求双方相互交换笔记,并让双方根据自己在本堂课中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而护士则作为中间者的角色,用手机录制下双方的音频咨询,并认真听取双方在阐述过程中所遗漏的知识点以及认知有误的信息,之后再予以相应的知识点纠正,这些音频信息全部录入语音当中。护士将这些音频信息拷贝给双方,要求双方于当天晚上入睡时重温有关知识内容,按照同样的方法,一方向另一方阐述的同时,另一方安静地聆听,并给以相应地查漏补缺。③情境代入式角色扮演:待患者掌握上述相应知识点后,则由护士根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给出情境,让患者及家属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具体的情境内容,可以为:现在,你在家通过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增高明显,请问你和家属会采取各种举措呢?分别给患者及其家属各3min的时间进行情感酝酿,待患者及家属进入情绪状态后,让其根据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护士则用手机录制下双方的真实现场扮演情况,并用笔记录双方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值得颁奖的地方。结束后,护士则先肯定双方值得表扬之处,再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内容,进而帮助其构建更系统及立体的知识内容。④叙事疗法式的情感安抚:护士为患者营造出一个安静、舒适且无人打扰的休养环境,让患者调整自身的呼吸节律,再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让其跟着旁白口径展开冥想:现在,你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你能感受到生灵万物的灵动与鲜活。你能看到奔驰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鸟儿在树枝上欢唱,暖阳照拂着脸庞,流水撞击着石块,一眼望去能见到绿油油一片的草地……。你从中选择任一件既往事件展开追忆,尽可能地将当初的那份欣喜融入到口语叙述中,而护士则感同身受地体会着患者口述中的那份愉悦之情,必要时给予眼神示意以及言语安抚,从而帮助患者感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该项干预措施的时间总共持续30min,1次/d。

1.3 观察项目

①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2周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测评,该量表共包含如下几方面的维度:心理管理、遵医嘱服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膳食与定期产检。上述每个维度采取4级评分法(0~3分),主要是根据依从性的程度进行评定,其中“总是”的得分为3分,“经常”的得分为2分,“偶尔”的得分为1分,“从不”的得分为0分。②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③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妊娠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连续型资料采取t检验,离散型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依从性比较

2.2 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糖水平比较

2.3 妊娠不良事件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妊娠不良事件比较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病种,由于患病群体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女性对外界突发事件的心理敏感度要高于男性,再加上自己体内仍孕育着胎儿,使得其内心状况极易出现焦灼、仿徨与恐惧等不良心境[2]。传统的健康教育更多的是为患者填鸭式地灌输相关知识内容,而尚未帮助患者构建系统的认知框架,这将导致患者的行为状态出现故态复萌的行为,更有甚者,会引起患者出现逆反行为。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健康宣教模式,突破了传统宣教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为患者搭建和谐与主动的学习氛围,能强化患者对自我角色定位的责任感,从而能提高其提高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抵抗心境[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析导致该项结果的原因,与如下几方面因素密切相关。①问题层面的挖掘与剖析,首先需要明晰患者层面的问题,方能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护士通过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再结合患者当前具体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干预举措,从而帮助患者回归内心最真实的状态。②家属共同参与式的认知干预,是传统健康宣教的升级方案,它突破了传统由患者单独参与的弊端,发动家属的参与力度,能充分调动患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以从容、客观的心境状态面对临床诊疗,进而达到平缓心境的目的与成效[4]。③情境代入式角色扮演,是在患者掌握相应知识内容后,进行知识内化以及应用的干预措施。在具体的情境中,患者能感受到自己在将来的生活状态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会当时的心情,再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这种干预措施能强化患者的自我效能,并能有效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所以,笔者亦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再次证实该项干预举措所达到的临床效益。④另外,产妇的妊娠结局是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的事宜,为了保证产妇心境处于平稳的状态,一方面通过各种宣教知识的开展,帮助产妇掌握相关内容以减轻其内心的焦灼;另一方面,又通过叙事疗法达到情感安抚。其中,叙事疗法能帮助患者提高对某件事件的专注力,从而能减轻内心的焦灼与惶恐状态,对心态的重塑大有助益[5],可降低妊娠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所以,在本次调研中,研究组患者的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亦能减轻血糖水平以及降低妊娠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家属依从性护士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