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探讨

2018-10-11杨素清侯树芳金淑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气压踝关节脊髓

杨素清,侯树芳,金淑霞

(内蒙古医科大第二附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颈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以下运动、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颈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有:血管运动神经障碍所致的静脉扩张;肌肉松弛,肌肉静脉的泵作用降低或消失;因卧床对小腿肌肉的压迫。伤后3个月,尤其一个月内的早期,占发病的90%[1]。因此,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我科收治的10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间隙充气加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12月至2017年5月本院颈椎外科住院收治105例截瘫患者,男61例;女44例;年龄37-85岁,平均68.9岁;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7例。入选标准:(1)治疗前均需确认通过血管彩超检查未发生血栓。(2)无间隙充气加压治疗仪的治疗禁忌症,如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肺水肿、急性丹毒、急性淋巴管炎等的患者[2]。(3)肌力为0-3级。治疗组每天进行气压仪治疗2次,每次30分,外加常规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给予抬高痪肢,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由护士指导和协助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活动各关节。治疗组除常规护理以外加气压治疗仪,每天2次,对双下肢体进行气压治疗,每次30分。入院即开始。

1.2.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

1.2.1.1观察患者的病情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患者突发胸闷、胸痛、憋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认真观察病人的情况,随时倾听病人主诉,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肿胀、色泽改变等。有异常时测量两侧下肢相对应的不同平面的周径,若发现两侧下肢的周径相差0.5cm以上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1.2.1.2饮食

进食高纤维素饮食,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宜进低脂、低糖、高蛋白质饮食,应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多饮水,3000ml/d,降低血液粘稠度;不能进食患者,可以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营养和热量的供给。

1.2.1.3 避免在患肢穿刺

由于瘫痪肢体静脉血流缓慢,尽量避免患侧肢体静脉输液,应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维护血管内壁的完整性。输液时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应慢滴,输液前后均应用等渗液体冲洗输液通路。

1.2.1.4肢体功能锻炼

1.2.1.4.1 趾、踝关节屈伸运动

患者仰卧位,护士左手握住踝关节上方,右手握住全部足趾轻轻做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屈伸活动3~5次,然后右手握住跖趾关节部做踝关节屈伸3~5次,而后再握住足趾做踝关节、趾间关节和跖趾关节的背伸、跖屈3~5次。每次20分钟,每日4次。

1.2.1.4.2 膝、髋、踝关节被动运动

患者仰卧,护士将其肢体抬起后左手扶膝,右手手心抵住足底跖趾关节部做屈膝屈髋、伸直活动,同时也使踝关节背伸 ,反复多次。手法要轻柔、严禁用暴力, 双下肢交替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由小渐大,手法由轻渐重。每次20分钟,每日4次[3]。

1.2.2 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深静脉血栓的知识。如对糖尿病患者告之如何控制血糖;肥胖者应告之减轻体重的重要性。气压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治疗前应仔细清楚地讲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后果,行气压治疗的必要性及效果,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3气压治疗仪的护理

1.2.3.1气压治疗方法

步骤:患者平卧,将双下肢戴上合适的充气套,从肢体远侧到近侧分四个部位逐次充气,全部充满后所有部位气囊同时放气,周而复始重复多次。治疗中的强度以患者自觉能耐受为宜。

1.2.3.2 气压治疗的护理

使用前检查气压治疗仪气管连接是否紧密,为防止交叉感染,我们自己制作棉布长腿套,患肢穿自制的长腿套,然后戴好治疗腿套,把拉链拉到最上面并扣好,防止充气时拉链滑下而影响腿套的压力。第一次使用输出压力不能过高,从低到高慢慢调节,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感觉异常应立即停止。用后的布腿套可清洗消毒,充气腿套用后紫外线照射消毒备用。

1.3 判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者:无下肢肿胀、皮温正常、双侧肢体对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形成。发生深静脉血栓者:单侧或双侧下肢急性水肿、肿胀、皮肤温度可升高,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静脉血管内血流信号,且症状进行性加重。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 结果

统计方法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治疗组68例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47%);对照组37例中有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3.51%),参见表1;p<0.05,按α=0.05标准,认为两组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比较(例)

3 探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肺栓塞,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因此早期预防瘫痪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气压治疗是一种机械性预防措施,方法简单,节省了护士大量人力和时间,效果明显,未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减少住院的费用,也降低了死亡率。

猜你喜欢

气压踝关节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看不见的气压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中老年大骨节病踝关节影像特征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