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提高手术室洁净程度及降低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2018-10-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紫外线感染率手术室

罗 莹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在临床治疗中,手术室为手术感染发生的重点,直接决定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感染风险影响因素复杂[1]。为研究分析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提高手术室洁净程度及降低感染率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手术间条件基本相同,固定医护人员为4人,室内温度范围为23度到24度,湿度范围为45%到55%。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28岁到67岁,平均年龄为(46.32±4.33)岁,女性患者为23例,男性患者为27例。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29岁到68岁,平均年龄为(46.43±4.20)岁,女性患者为22例,男性患者为2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手术室应用传统紫外线消毒,实验组手术室应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建立专业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制定相应防感染程序,严格执行。手术前,严格清洗双手,带上鞋套及口罩等。手术结束后,及时清除相关杂物和污染物,应用消毒液对手术台及设备进行湿式清洁,再应用清水擦干,消毒液喷洒手术室墙壁与地面[2],并仔细进行擦拭。应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及循环风等方式,杀死消毒器中微生物,连续使用,每隔15分钟开机1次即可,一次时间为15分钟到30分钟,紫外线灯照射杀菌,选择与手术室符合的紫外线灯管,控制照射时间为2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细菌数情况对比

手术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数分别为(7.54±3.12)cfu/m3与(13.30±4.55)cfu/m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10分钟后,实验组细菌数为(23.10±6.55)cfu/m3,对照组细菌数为(44.20±7.44)cfu/m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与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感染率为12.0%,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28.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2.44±0.34)天与(4.56±1.12)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医院管理中医院安全管理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质量安全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

相关研究表明,医院感染高发区即为手术室,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手术室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暴露于感染危险中,易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效果,造成医疗纠纷,恶化医患关系。为保证手术疗效,创造符合手术要求的无菌环境,需建立相应完整的手术室消毒制度。应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从多方面消除手术室感染风险[3],术后注意消毒及器具处理工作,严格进行消毒,密切监控手术细菌菌落是否符合相关指标,能够显著降低感染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感染率为12.0%,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28.0%,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2.44±0.34)天与(4.56±1.12)天,手术开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数分别为(7.54±3.12)cfu/m3与(13.30±4.55)cfu/m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手术环境。

综上所述,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与传统紫外线消毒方法相比,感染率较低,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室洁净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手术环境,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猜你喜欢

紫外线感染率手术室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跟踪导练(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