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10-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慢性病病程常规

田 甜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省老年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均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往往伴随有两种以上慢性病,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一般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难度比较高,导致预后不佳[1]。同时,慢性病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控制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采取的连续护理模式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将护理工作更加的细化,为进一步探析老年慢性病临床护理中应用连续护理模式的价值,本文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0例患者作为案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病患者为对象,共260例,均为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男性80例,女性50例,年龄在60-95岁之间,平均(75.3±5.6)岁,病程6-21年,平均(13.2±4.8)年,观察组,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在61-94岁之间,平均(74.3±5.5)岁,病程5-20年,平均(12.4±4.7)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13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措施护理,主要包括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常规检测生命体征,常规告知患者护理相关事项等。

1.2.2 观察组

本组13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模式干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的病程比较长,老年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在心理上及精神上均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临床配合情况比较差,态度消极,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的心态变化,了解患者心中所想,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此外,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告知家属应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2]。(2)健康教育。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年龄比较大,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比较少,同时文化层次不同,对疾病也有所误解,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受教育程度,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自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3]。(3)安全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入院后患者会连接很多监护仪器,护理人员经密切观察期生命体征,对于高血压患者,每日进行测量体温和血压,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每日空腹及三餐后进行监测血糖。对于卧床患者,应加强安全管理,在床边放护栏,以免患者发生坠床事件,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受压皮肤和口腔卫生护理,减少压疮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预后对患者的指导,老年患者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病情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食用,每日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遵医嘱用药,适当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在采取统计学处理时均采取SPSS17.0软件,对于文章内的计数资料(n,%)x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不同方案护理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其护理的总有效率(93/130)71.54%,其中显效例,有效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114/130)87.69%,其中显效78例,有效3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7.69%显著高于对照组71.5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通过不同方案护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分析

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22/130)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79.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通过不同方案护理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分析 (n,%)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连续性护理模式,在心理、用药及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良好的控制症状指标,同时也可促进护患关系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慢性病病程常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别受限于常规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