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急诊透析发生的影响

2018-10-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终末期维持性肾病

李 梅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效果明显,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1]。目前我国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高达20万,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手段,且费用较高,透析期间各类并发症、患者社交功能的丧失均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出现不配合治疗,不遵医行为,这就使急诊透析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因此,改变患者错误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我院于2016年6月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6年6月份开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1例,女5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2±3.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及中专48例,大专及以上49例;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21年;每周透析次数为2-3次;另选取206年7月-2017年7月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1.7±3.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2例,高中及中专48例,大专及以上50例;透析治疗时间4个月-22年;每周透析次数为2-3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组成、治疗时间及透析次数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患者透析后1小时即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每次干预时间约为6min,每周进行1次,持续3个月。主要内容有:(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的交流,交流过程中语言轻柔,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认知偏差,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倾听、微笑、点头示意、抚摸、安慰等,以及时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在对患者心理情况了解后,鼓励患者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解答,以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获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和心理认知。最后要不断的启发患者,让患者积极的、正面的面对自己,重拾自信心。(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前告知患者训练的必要性和意义,患者取舒适安全的睡姿,自上而下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min,每日训练1-2次,训练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防止穿刺针出血或脱落。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在轻音乐环境下进行意向性想象。(3)健康教育: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同时告知患者多食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控制钠、水、磷、钾等摄入。嘱咐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能了解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和照料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提高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急诊透析的发生情况及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健康知识评价:干预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透析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急诊透析发生率为0.07%,对照组为0.2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习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透析的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总评分为(94.6±10.2)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总评分为(76.9±9.8)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t=15.326,p<0.01)。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是各种慢性肾病的最终阶段,目前我国约有200万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血液透析,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以上生存期超过5年,故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于维持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但血液透析会引起各类并发症和不良后果,如氨基酸和肽类的丢失,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和严重营养不良[2]。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基本丧失了正常的社会活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加上高血压、心律失常、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困扰,患者心理和生理承受巨大压力,会出现不遵医行为,治疗依从性较差,故常常需要急诊血透,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3]。

有研究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减少急诊透析有明显效果。通过认知干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使护理人员的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4]。此外对患者出现的认知偏差给予干预,不仅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也加强了护患之间的联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和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也同步实施,家庭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是否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医嘱,因此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能有效提高干预效果。

本研究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急诊透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评分方面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降低急诊透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的配合治疗,控制饮食。

猜你喜欢

终末期维持性肾病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