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价值分析

2018-10-11户红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口腔

户红玲

(陕西省荣复军人第一医院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脑血管疾病中最容易并发吞咽障碍,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丧失治愈信心,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临床疗效[1]。故而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吞咽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干预,显得至关重要。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特此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病并吞咽障碍患者。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并吞咽障碍患者中,选择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理论学要求。排除精神障碍、语言系统疾病、肝肾障碍、肿瘤性疾病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1例。研究组中24例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51-78岁,平均(60.1±4.4)岁;常规组中25例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52-78岁,平均(60.3±4.1)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即运动锻炼、饮食控制、体征监测及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具体为(1)心理干预:将疾病发病诱因、治疗及其有关注意要点等详细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赢得其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紧密护患关系。在交流期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积极消除其负面心理,同时为患者说明吞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护工作。(2)康复干预:训练吞咽肌群有关位置,比如嘴唇、面颊,按照吞咽困难程度进行肌肉按摩、叩击、肌肉短暂牵拉,通过嘴唇运动,经口漏出食物或水,后缩、水平运动患者舌部,通过加压舌板进行阻力训练;通过刺激疗法帮助患者恢复吞咽感觉,比如冷刺激、触觉刺激。通过吸气或是憋气反射,对吞咽反射予以调节。训练声带内收,屏气时闭锁声带。训练咽部收缩来缓解咽部闭合能力。结束治疗后,为患者提供吞咽指导,另外,依次进行吸气-憋气再到呼出,训练患者呼吸道。(3)进食干预:予以进食体位指导,向上抬高躯干30度,前屈头颈,以免误吸、鼻腔逆流;可保持坐位,略微向前屈曲颈部,上抬喉部,便于食物进入。饮食方面尽量以流质性为主,按照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饮食训练分级,慢慢从流质性饮食过渡到普食。(4)若患者症状较轻,可鼓励其自主进食,但患者进食期间需陪护在旁;进食后帮助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如下,其中显效表现为:可正常饮水,无吞咽困难现象;有效表现为:部分食物可通过嘴巴摄入,吞咽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表现为:无法经口摄入水、食物,吞咽功能严重障碍。总体效率=(总病例-无效)/总病例*100%。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率( % ) 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经对比分析,研究组护理总体效率97.56%比较常规组80.49%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2.2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均为肺部感染。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7/41),其中肺部感染5例、2例误吸。结果比较,x2=7.604,p=0.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发吞咽障碍的可能性较大,是因为脑血管疾病影响,损伤了双侧皮质脑干束,形成假性球麻痹[2]。通常而言,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为吞咽行为的主要三个分期,脑血管并发吞咽障碍的表现以口腔期、咽喉期为主,故而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咽喉功能是临床康复治疗脑血管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关键。有研究指出,护理干预时间越早,患者口腔、咽喉功能恢复越好,特别是患病后1个月内,为最佳护理干预时间段[3]。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干预、康复干预、进食调节以及注意要点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后,研究组护理总体效率97.56%显著高于常规组80.49%(p<0.05)。由此可见,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之后,

使得脑血管患者的吞咽障碍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口腔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