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分析

2018-09-30曲笑宇

商情 2018年42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国民经济

曲笑宇

[摘要]结合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演进理论,本文通过建模对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确定二者之间存在协同演进关系,可以通过科学引导使流通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关键词]流通产业 国民经济 协同演进

我国的流通产业,实际就是商品由成品制造商到批发商和零售商,直至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市场流通过程,需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实现不断流转。伴随着流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流通产业的独立性日渐增强,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可以为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提供保障。因此,还应加强对二者的协同演进分析,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演进理论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消费和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流通产业为承接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环节,所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产生正相关协同效应。在流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其产业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增长、国民就业等方面也将发挥促进作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流通产业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并且提供的产品多为生产服务资料,与其它产业关系密切,因此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交叉协同效应。此外,从企业层次来看,各类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不同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多区域取得协同发展的同时,流通产业也将与国民经济产生多层次协同效应,共同取得发展与演进。

二、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

(一)模型建立

在实际分析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问题时,可以将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看成是复合系统,彼此间存在稳定协同模式和结构关系,以满足整体协调发展演化内在要求。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间的配合、协调和协作程度,则是二者的协同度,能够对二者的协同演进情况进行反映。根据这一思路,可以结合系统目标优化要求实现对协同度模型的建构。具体来讲,就是先进行子系统的划分,然后进行序参量选择。确定各序参量在考察期内数值和取值范围后,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完成模型结果分析。假设复合系统为M,利用M1和M2分别进行流通产业子系统和国民经济子系统的替代,可知M1的规模指标应包含流通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从业人员、货运总量,结构指标应包含流通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占第三产业比重,效率指标则为物流成本占GDP比重。M2的总量指标应包含最终消费支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总额、进出口总额,结构指标应包含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效益指标则为人均GDP。序参量eij为系统相变前后突出标志,有上下限αij和βij系统正向指标越大,系统越有序,反之则越无序,需要得到预处理,uij=(αij-eij)/(αijij)。得到的数值越大,序参量对系统有序将产生越大贡献。根据各指标对序参量作用,通过线性加权平均求和计算,则能得到子系统有序度测算模型,如(1)所示,wj为各指标权重,可以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法确定。

(二)样本数据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需要选择1992-2016年的的系统相关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國流通业统计年鉴》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和汇总分析,然后利用模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完成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测算。通过测算可得,在流通产业子系统有序度20多年来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下,从1992年到2000年,有序度由0.279提升至0.398;从2001年到2009年,有序度由0.413提升至0.522;从2010年到2016年,有序度由0.549提升至0.869。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子系统有序度也在不断提高,从1992年到2000年,有序度由0.085提升至0.160;从2001年到2009年,有序度由0.172提升至0.333;从2010年到2016年,有序度由0.374提升至0.809。结合分析结果,可以对两个子系统的协同度进行进一步测算。

(三)实证结果

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从1991年到2001年,子系统协同度大小处于不断波动阶段,最大在1993年达到0.1030,最小在1995年达到0.0014,期间协同度大小变化无明显规律。出现这一现象,与国内流通体制变化有关。在这一阶段,我国流通产业从过去的统购统销开始向“三多一少”体制转变,多余流通环节逐渐减少,但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扩张受到的制约,导致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忽高忽低。从2002年到2008年,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相对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为0.189,最小为0.0097,在0.01上下浮动。在该阶段,伴随着第三产业发展,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档次和领域也取得了多元化发展,与国民经济协同演进效应不断增加。从2009年到2016年,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快速增加,从0.0301提高至2016年0.0845。在该时期,我国外满流通企业日渐增多,进入到急速扩张阶段,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日渐增多。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伴随着我国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了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而想要持续保持这种协同效应,还要推动流通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实现流通网络的全覆盖,才能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取得持续趋同发展,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国民经济
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浅析
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流通产业的投入产出和计量经济方法研究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我国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模式、内涵与动力机制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发展中国冰雪产业的启示
基础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
云南流通产业休闲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福建省公共财政支出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