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2018-09-28刘湘国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程改革

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本文基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对《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训安排、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评价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架构中起中介作用,同时又是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基础,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达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课程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的,因此课程必须随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本科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由原来的学术型转变为应用为主型。这种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就要求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革,从原来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举,从“满堂灌”传授知识,转变为问题导向、启发式教学等,以适应这种变化。其次,《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专业平台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求对专业平台课知识加以运用,又要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各学校的历史原因和学科特点不同,不同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归属不同的二级学院,从而导致不同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平台课存在较大差异,这一方面形成了不同学校《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组织上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这种差异。第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正由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使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要求从原来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要求教学方法创新以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由于普通本科院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要求对《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实践实训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这种变化,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1、重新设计课程内容。目前《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以及公共事业改革等内容,《公共事业管理》教材会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求编排若干章节,教师如果按章节程序全部讲授,由于受教学课时限制,教师为了完成大纲要求,只能“满堂灌”,没有时间与学生互动,而学生也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对课堂讲授内容深入思考,理解记忆都成问题,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打破现有教材章节限制,根据课程内在逻辑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基础理论,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公共产品理论,其作用是区分公共事业领域、特点、功能以及与政府、企业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的区别,并为公共事业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多中心秩序理论,其作用是为公共事业改革方向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管理实践,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治理,其作用是说明公共事业组织内部运行管理特点及与政府和企业管理的差异。二是公共事业组织的外部管理,其作用是介绍政府对公共事业实施管理的法规政策等。第三部分:公共事业改革,主要依据多中心秩序理论,说明不同类型的公共事业组织的改革原则和方向。按照这三个方面来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①学生很容易明白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②可以节约出足够时间用于师生课堂互动和知识运用的实训教学。因为教师只要花时间讲清基础理论,学生有管理学原理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理解领会管理实践部分的内容;③有利于把学生课外学习纳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的内容要求,布置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应用课堂讲授的理论在课外去进行课程论文或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理论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

2、规范课程实训。随着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实践教学课时要达到总课时的20%—30%,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由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特点,实践教学不能像工科实验那样明确的形式,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虽然在课程大纲对实践课时安排上做了明确规定,但组织实施完全由教师自己掌握,使实训效果难以监测和控制。平时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只能采取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等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但这种方式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教师根据需要选取案例,虽然能很好说明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参与深度和广度都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把课程实训集中实施,具体特点是集中、开放、规范。

集中:把过去以案例教学分散在各课堂教学当中课程实训,改为集中实施,基础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课时进行课程实训,并把课内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开放:把过去由老师准备好案例,改为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自主准备案例,具体做法是分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自己确立题目、课外调查、撰写报告、课堂交流。

规范:改过去案例教学的少数同学参与为全体参与,明確实训目标、实训过程、考核标准等,使每个实训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保证实训目标的实现。

所有内容都由学生填写的实训运行表进行明确,并在上交实训报告时同时上交,从而保证学生从开始就明确实训的目的、运用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自己设计实训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

3、创新教学方法。虽然从观念层面看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如教学考核)上仍没有形成对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激励,同时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没精力或不愿意花时间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多数教师仍然停留在“一门课程、一本教材 、教师上课讲教材、学生下课看教材、期末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忽视师生心灵的沟通;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将知识分解,逐节讲授,完成大纲规定的要求了事;上课满堂灌,没有讨论,没有交流,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居高临下,缺乏师生间平等对话、交流。导致学生“上课玩手机、课外不复习、考前再突击、考后全忘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给教师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师生互动时间,《公共事业管理》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在课堂重点讲透基本理论,而管理实践的内容则通过问题导向,以社会调查、课程论文等方式让学生选择性学习,教师启发、解惑,和学生共同探究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应用公共事业管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知识,发现新知识,使学生在课外进行再生性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考试原来是以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来确定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平时占20%,考试占80%,所以虽然结合了学习过程考核,但过程考核占比较低,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而且期末考试形式单一,以闭卷考试为主,方式缺乏多样性、开放性;考试内容也比较单一,大多停留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查上,内容缺乏综合性、全面性、研究性;评分标准注重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考试目的注重“巩固已有知识,检查教学效果,评价学习状况”,忽视“学习新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未能很好地把考核过程作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针对这些问题,《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把平时成绩提高到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明确平时成绩由课堂考勤、课程论文、课程实训按一定权重构成,并规范每项内容的评分标准,如课程实训成绩包括:题目选择和实训设计(20%)、小组分工合作及过程学习态度(10%)、小组交流与回答问题(15%)、交流PPT制做及演示(15%)、实训报告(40%)。这样加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强化了综合性考核、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考核。同时对期末考试试题也做出改革,在试题的拟定中,减少记忆知识的考核,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废除“教多少考多少”,学生只按笔记或教材回答试卷的做法,增加课外阅读、社会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如增加多选题、判断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同时以开卷方式,增加考试的开放性,更加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运用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献君.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加强大学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

[2]张英奎,陈明等.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思考[J],2014(5).

[3]李炳莲,黎东升.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刘湘国,男,1965.03,湖南邵阳,教授,管理学硕士,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嘉兴学院),嘉兴学院商学院,邮编31400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课程改革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