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8-09-28李治

东方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美术学就业能力课程设置

李治

摘要: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美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对美术师范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教学技能薄弱的原因,确立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改革途径,为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就业能力;师范性;美术学;课程设置;改革

一、师范类美术生就业现状分析

(1)供过于求,就业竞争压力过大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合并扩招,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美术艺考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随之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致使师范类美术学毕业生也连年增加。由于大多数师范类美术生就业时求稳心态严重,一般倾向于保障机制健全、稳定的传统事业单位就业,即在中小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然而中小学校对美术教师的需求量却很小,逐年累积的师范类美术毕业生和很少的就业岗位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尴尬现象。逢进必考的招聘机制又产生了激烈的岗位竞争,因此美术生就业的传统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如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2018年教师公开招聘中,4个小学美术教师的岗位竟有121位师范美术毕业生前来报考竞聘,1:30,多么严峻的竞争比例,这个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2)师范美术生教学技能仍然薄弱

通过激烈的竟聘进到小学的师范美术生虽然已是佼佼者,但是对师范美术毕业生教学技能的调查情况来看,毕业生认为大学阶段里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的和小学教育进行对接;从有经验丰富的小学美术老师反馈来看,刚进入岗位的毕业生教学四项技能(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备课,习惯下载网上的课件,对教材的重难点、编写体例把握不透。二、说课,局限理论、缺乏实践,组织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设计思路等依然模糊不清。三、上课,组织教学能力较弱,缺少示范引导性步骤,多媒体应用技能不熟练。四、评课,注重知识目标,忽略技能和情感目标[1]。

(3)美术辅导班各地开花,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入中小学任教的美术生来说,有的进入教育辅导机构代课;有的不想受制于人,自己创业开办美术辅导班。毋庸置疑,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艺术修养、审美观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众多的美术教育培训机构也是鱼龙混杂,办学质量、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往往很多辅导机构没有科学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对于儿童成长发育过程进行无差别的技法性教育,没有在适当阶段与之相适宜的良性诱导致使孩子的绘画兴趣减弱。从社会的反馈来看师范类美术毕业生关于中小教育教学理念仍不够先进,缺乏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通过对师范美术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造成传统空间就业难,体制内外的就业调查反馈综合来看,这与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制约师范类美术生就业能力的原因分析

(1)师范性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

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职业技能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其职业技能必修课也就是本文中探讨的教师教育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口语等。这类课程的学习是区别于非师范专业的根本性标志。[2]据笔者统计发现,例如新乡学院艺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的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只占总学分5.4%左右,而专业技法类课程则占到30%左右。由此可见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学校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教育类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课程设置难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力量,尤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显得更加相形见绌。

(2)美术生‘师范性定位不够明确

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往往只重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师范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观念相对淡薄,因此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特征并不明确。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将来的定位是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毕业后也大多是从事美术教育类工作,并非职业画家。所以说要围绕如何学习教书育人,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就变得尤为重要。对于师范性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应具备全面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3)教学技能方面锻炼不足

首先对于部分年轻的高校教师来说,缺乏中小学美术的实践教学经历,对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需要什么样的师资了解不深刻,美术学教育课程教学依然是以脱离中小学课堂一线的纯理论式教学为主,与实际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偏向于技法的训练仍然是专业课教师的侧重点,导致课堂上重专业轻育人,重画法轻教法[3]。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技能锻炼不足:一方面,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和考研复习的时间重叠,一部分学生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对于去乡镇农村的小学实习有抵触心理,由于基层的小学对于美术学科的不重视,往往实习期间无奈被动进行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实习,于是这样的教育实习常流于表面形式,美术教学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师范类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1)增设教师教育类课程数量比例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笔者收集了多个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多数高校师范类美术学专业也同样存在着重技能训练,轻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等现象。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中要求学生所修的教师职业发展的课程在总学时所占比率比我国的师范教育高很多。如美国的中等教育师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总学时的18.4%;日本的初中教育师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到16.5%,高中教育師资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就占到14.7%[4]。可见我国师范类的教育理论课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的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以及学分分配等都应该以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为目标类来开展。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学生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素养,适当减少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

(2)升级‘师范性的学科定位

观念决定行动,形式的改革需要从观念改革开始,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以新的观念来指导和培养学生,重新明确美术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从观念上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以后是朝着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的目标发展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除了普通话测试、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以外,还应具备四项基本技能、教学示范能力以及美术课件的制作,所以说小学美术教师是“一专多能”型的。因此,美术师范生仅仅拥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的问题。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定要依赖于各式各样的实际教学活动。只有重视教育实践、教育实习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真正的教学中去,学生的“师范性”意识才会牢固,专业的“师范性”才能充分体现。

(3)强化高校教师师资培训

由于多半大学教师缺乏在中小学里的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小学美术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甚了解,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将来要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故笔者建议,高等学校领导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要求,鼓励年轻的、经验尚不丰富的专业课美术教师到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一线中去调研,深入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虚心地和经验丰富的小学老师进行教师技能研讨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调研,切实将技能课程的培训自始而终融汇到今后的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的一体化教学的形式改革[5]。

(4)加强学生在中小学实践锻炼

对于美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就业能力的提升的有效手段就是高校与地方中小学之间建立长效实训基地,进行保质保量的实践锻炼,这就要求不单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让学生切实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一线去观摩和學习。还要聘请当地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来高校里直接针对师范生办专题讲座、作报告、示范演练等,再让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才能将技能课程改革教学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师范类美术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范院校只有立足于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现有的教育课程设置比例,强化高校教师师资能力,让美术专业师范生在实践实习中逐步提高教学技能,才能培养出具有适应未来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少伦.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四项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3):153-

156.

[2][3][5]周荃,王钟.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初探——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1):124-129.

[4]赵厚勰.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08(10):8-10.

猜你喜欢

美术学就业能力课程设置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