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启示

2018-09-28陈艳芳

东方教育 2018年25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以其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式,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语言内容,质朴动人、鉴古察今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富有个人魅力和中国特色的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建构具有鲜明的参考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艺术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向心力,针对性和可信度,吸引和吸引话语权。继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艺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

话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有意义的体系,超出语言符号的简单定义,成为沟通人与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桥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话语由于自身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政治性容易让学生感到陌生,又因传统教学出现的理论灌输、照本宣科、生硬教条、话语体系陈旧等现象,难以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困惑和实践疑难。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习近平在讲话中注重对语言艺术的使用,从习近平独特的语言风格中汲取生动鲜活的话语技巧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习近平语言艺术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系列讲话以情理交融、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一代国家领导人大开大合的治国智慧,其语言的力量来自于对时代问题的深刻解读与准确把握。语言是思想的先行者,思想以语言为载体。说什么话、怎样说话体现了个人的思维修养和处世态度。 习近平的话语方式表明他对语言高超的驾驭艺术,这些艺术表现为:首先,语言形式的生动性,综合运用隐喻,比较和其他表达技巧;二是语言风格质朴动人,善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讲述中国新故事,鉴古察今;第三,语言的内容实事求是,结合人民的需求和公众的需要说出真相,说出实话。

(一)语言形式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辞喻横生的比拟、气势恢宏的排比是习近平讲话中常用的表现形式,他将自己实事求是、为国为民的治国信念寄托于鲜活的字里行间,让这些直击人心的道理跃然纸上,以另一种更为生动的姿态进入大众的视野和内心。

比喻是习近平最常使用的表现形式。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CEO峰会上提用“意大利面碗”说明亚太地区需要加强合作,以避免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不断被割裂的混乱现象。用衣服的第一粒扣子比喻青年价值观,借以指出培养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也寄托了习近平对青年健康成长的殷殷期盼,情真意切、意蕴生动。习近平在论述文明共荣时借茶和酒的互相兼容来比喻中欧外交的守望相助,使较为尖锐的国际话题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得以徐徐开展。除此之外,他用“缺钙”和“软骨病”作为缺乏理想和信念的隐喻;用“老虎”、“苍蝇”比喻腐败分子;用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性。类似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比喻内容比比皆是,这不仅体现了习近平超然的语言能力,也表明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透彻解读。

除了比喻外,习近平还常借用排比这一方式使表达内容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在他的讲话中随处可见层层递进、结构相似的句式,例如用“三个共享”层层铺开中国人民在时代享有的机遇与机会,排比句气势恢宏、发人深省,使人油然而生与祖国共生的家国情怀。

(二)语言风格质朴动人,鉴古察今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寓意深刻,习近平系列讲话一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也深刻践行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以发现他善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智慧,立足时代需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浅显直白、脍炙人口的俗文俚语常现身于习近平的亲切讲话中。习近平用“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句俗语强调决战关头不可懈怠的关键性。在武汉湖北省领导干部举办的论坛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走群众路线,切实对待人民群众。他用作秀这一词深刻表达了对某些领导干部敷衍群众、轻视群众、戏弄群众的批判。他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阐明中国发展道路及模式的合适与否只取决于中国人民的认可与否,以诙谐的话语表明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强硬态度,可谓直白、可谓自信。

习近平的语言智慧和思想智慧更多体现在他结合古今所借鉴的诗文古语上。他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警告腐败对党和国家发展的破坏性;用“明者因時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强调与时俱进;用“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强调相互尊重的意义。这些中华优秀古诗词与现代思想碰撞的火花不处不在,无不显示语言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除了俗文俚语、诗文古语外,习近平讲话中还运用了大量成语及其典故。他从传统文化古朴的画卷中汲取色彩用以点缀和描绘21世纪中国梦的璀璨蓝图,使听者不禁大受感染与诱惑,让大众甘愿随着他的话语畅想未来。

(三)语言内容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习近平的话语极具文学色彩,使听众的耳朵享受场场“美”的盛宴,但他的话语也不乏“真”的深刻与启迪。习近平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问题为导向,将自己唯实、求实、务实的治国理念寄托于铿锵有力的话语中。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个道理,我们都要牢记在心。”①这样振聋发聩的话语反复出现在习近平公开的各类讲话中,不厌其烦、一针见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直面问题与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困难从直面困难开始,解决问题从承认问题起步。这些直击要害的声音使人们愿意跟随他的脚步、围绕在他身边、倾听他的话语、坚守他的精神,在众志成城中实现中国梦的远大征途。

二、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是教师话语表达在教学中的创新,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旨在提醒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话语的有效性,将逻辑性和政治性意味浓厚的学术话语转化为学生愿意接受并乐于接受的日常话语。

(一)“硬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保证话语正确引导

习近平语言艺术的开展与运用,有一个始终贯穿其中、亘古不变的基本立场,即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他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而且还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灵活性解读马克思主义观点,使马克思主义进入公共生活,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不管怎样创新,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基本立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高校教师应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教授正确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点、行为规范等并自觉践行。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一代的强势争夺,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对高校学生思想进行猛烈轰炸,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宣传、灌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媒体对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夸大、扭曲进行丑化、恶化,面对诸如这些纷繁复杂的外国腐朽思想,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信念极易受到腐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必须在话语体系中明确表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有效话语体系的正确定位。

(二)“美度”:巧妙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话语吸引力和认知度

习近平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理论功底,体现在他对各类成语典故、俗文俚语、诗文古语的广泛借鉴和灵活运用上。他以这些富有中国韵味的传统文化为载体,寄托了自己对青年、对民族、对国家的殷殷期盼,实现了古今文化、思想及观点的激烈碰撞,以古、今相融合的中国话讲好了中国故事,以中国情怀感染了世界人民。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将学术话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相结合,融入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特色。摆脱过去单调、僵硬的纯粹理论灌输,以具有鲜明的民族韵味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的话语表现形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从而抓住教育对象关注目光,凭借教育对象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依托教育对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天然向往,吸引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诉求和认同感。毛泽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表率,毛泽东的文章中中国古藉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中国文化孕育了数不尽的文化资产和精神养料,有必要挖掘和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因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魅力,体现文化感人、文化育人的教育格局。

(三)“温度”:灵活运用多种表达形式,增强话语亲和力和吸引力

语言具有生命力,这一生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背后的思想上,也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同一句话,平铺直叙是为简单直观,婉转悠扬意在情理交融。习近平在各类讲话中所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讲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以浅显直白话语方式阐明深刻道理背后的生动内涵,使群众不仅听到耳里,更是听进心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要从耳朵走向大脑,进入心灵,就必须综合运用多重方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话语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变。一方面,综合各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的,严谨的学术话语转化为具体,日常,生动的日常话语。由此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去不近人情、冷漠教条的课堂氛围,在其中浸润屡屡温情和阵阵暖意,变古板生硬的教学课堂为学生欢声笑语的栖身乐园,使大学生愿意呆在课堂、愿意倾听老师话语、愿意接受老师教诲,使教育对象与教育者、教室、生活之间的距离更近,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教学倾听力”。另一方面,形式多样的话语宣传、传播、解读方式符合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话语模式、接受形式。不论是简单质朴的比喻、气势整齐的排比、生动活泼的拟人还是娓娓道来的小故事,这些话语方式以各自的特点凝聚了一批忠实的听众。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教育对象不愿倾听,针对这一挑战,多种语言辞格的运用无疑是治病良方。这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表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应该更接近和适应教育学科思维习惯和接受方式。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理应借鉴,通过比喻、衬托、拟人等各种辅助方法阐明思想政治理论的有关原理和內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与师生对话中,积极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和对话语境,拓宽双方交流渠道等等。

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该合理利用文学精粹中的语言技巧,以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进行对话。

(四)“信度”:切实聚焦实际问题,加强话语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不仅在于对于话语艺术的驾驭能力上,更多体现在寓于话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上,讲话直接指出了与群众切实利益直接相关的各种问题和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所蕴含的价值观,要想达到深入教育对象或教育者内心的目的,就要以“解决问题”作为话语的出发点,一方面挖掘教育对象喜闻乐见的话语对话方式,另一方面,要解决教育对象实际思考和需要的问题。

学生经常抱怨无法理解老师的观点。“听不懂”一方面源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完善,也就是说对相关知识了解过少;另一方面也源于教师教学话语理论性过高,不接地气。前者与学生个人知识能力有关,后者则与教师教育话语的选择与应用有关。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聚焦实际问题稽疑送难,防止“坐而论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教育对象思考和困惑的内容,及时掌握和追踪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需要。比如说学业、就业形势、恋爱、人际交往、实时政治等,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热点相契合的角度,搭建畅通的对话和交流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走入学生生活,解决教育对象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解决教育对象成人成才道路上的问题与困惑,发自内心关心、爱护教育对象,使师生之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另一方面,聚焦实时问题更新话语内容,防止“虚谈废务”。教育者日常教学载体主要是教材和话语,教材编写需耗费一定时间、人力和物力,并且教材编写一经完成短期内不易更改,因此教材内容体系更注重宏观整体把控,也就是说教材内容倾向于某个时段取得普遍认同的理论知识。但是学术讨论从不间断,关于某一观点的认识与解读从不停滞,学术界百家争鸣式的辩论,意味着观点内容在不断补充与更新。 这样,教材内容难免显得较为滞后,如果教育者依然闭眼塞耳,只满足于文本的简单解读。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过去的搬运工,缺乏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因此为了切实加强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话语针对性实效性,教育者必须聚焦时代问题,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素养培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问题新的时代意义和时代内涵,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和信息资源,以话语为载体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

三、结语

总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彰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生命力的过程中,必须在坚持正确导向性的前提下,在现代话语中注入传统文化内涵,鉴古察今;灵活运用多种话语形式,使创造性、生活性和非标准话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语间隙”,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差异”;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融入大学生心理、融入大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陈锡洗主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经济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12-16。

作者简介:

陈艳芳(1993.05—),女,汉族,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语言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