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主问题”设计成为高效课堂的密码

2018-09-27李胜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主问题阿长鸭蛋

李胜梅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一种创作。教师要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出发,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分析教材对教师自己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是创造。“主问题”设计就是教师解读文本的硬功夫,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密码。由满堂问,碎碎念,板块模式,活动设计等支撑的课堂,如何能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提高整堂课的效率,密码就是“主问题”设计。

一、主问题设计引导教师创造性解读文本,高效思考

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师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作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以一驭十、提挈全篇的作用的,即主问题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密码。

在新基础教育示范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就阅读了大量的關于诗词,关于苏轼,关于诗词解读的书籍,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这首词理解诗歌的意象,进一步理解中国人对“月”的独特情怀,更深入地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增加文学艺术的欣赏。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词何以成为千古绝唱?” 这一主问题的设计创造性地解读了文本,以一当十,一线串珠,让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优化高效。

二、主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思维,高效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基础教育也提出大语文教学,提倡拓展语文教学的边界,打破语文教学拘泥于教材、课堂、书本等的局限,进一步打开语文教学视野,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端午的鸭蛋》设计的主问题非常巧妙,用汪曾祺与高邮同乡的一段小故事,引发思考。几位小同乡去拜见汪曾祺,他微笑着问:“跟高邮相比,还是北京大吧?”令人顿感亲切。众人甚是崇敬地说:“高邮除了秦少游,就是您了。”汪曾祺正色道:“不对,高邮双黄鸭蛋比我名气大多了,我只能屈居第三位。”众皆粲然。“小小鸭蛋,何德何能,竟然排在汪老的前面?”一个主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鸭蛋为什么排在汪老之前”的主问题探究中读课文、品语言、悟感情,整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逐步深入地理解了豪华落尽的真淳。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怎能不让课堂高效?

三、主问题设计促进课堂生成,启发教学,课堂高效

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内在牵引力,并能形成教学活动板块,大量减少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间,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克服了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弊端,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还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更能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

《散步》中一开始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散步》的地点季节人物,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三个问题完全可以用一个“主问题”来整合,可以这样设计: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体现了一家三代四口人浓浓的亲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这样文章内容、环境和情感等问题就一应而解,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问题设计很巧妙:“假如给你请一个保姆,你愿意请阿长吗?”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就来啦。这一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阿长,从阿长的身份、地位和外貌,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阿长,但是到最后就会发现其实鲁迅对阿长是怀有一种深深怀念和感激的。为什么鲁迅对阿长如此的怀念和感激呢?由不喜欢到喜欢,既总结出了阿长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的重点部分,还学会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可见,一个主问题,解决了整篇课文的问题:人物形象一目了然,作者感情清晰明了,写作方法熟记于心。由一个主问题带出来多个问题和学生活动,可谓一个萝卜带出了许多泥,既有萝卜的新鲜也有泥土的芬芳。

总之,一个巧妙地主问题设计,带来的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新颖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成为高效课堂的解码。

猜你喜欢

主问题阿长鸭蛋
阿长最看重的是“福”
阿长与沙县小吃
阿长买《山海经》
阿长买《山海经》
鸭蛋小厨神
鸭蛋去哪儿了
鸭蛋小厨神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