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一学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2018-09-27王青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文言载体文言文

王青

初一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学生不仅要在环境上适应,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上也和小学有很大不同。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基本都有一篇文言文,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学生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后的几分钟,就有学生被文言文吸引了。于是,就有很多学生问我这是什么文章,学生对它充满好奇,但一读又有些难懂,让学生有一些畏难情绪。确实,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随着学习的深入,一日在课堂上学习文言文《王戎识李》,其中一句为“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请学生翻译,学生的翻译五花八门,瞬间课堂上学生捧腹大笑。情文并茂的文言文,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对于初一新生,由于文言文刚刚开始接触,不免感到很辛苦;对于初一语文教师来说,文言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

一、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向学生介绍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曾经听到过有个别家长和学生抱怨: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文言文读起来又不通畅,文言文中的虚词又那么难懂。可想而知,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是肤浅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文言文灿若历史夜空中的星辰,又似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串串珍珠,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傳统美德的结晶。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字里行间蕴涵着古人独特的哲学思维。如,这样一篇小古文——“更渡一遭”, 原文为: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筱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学生学完后反应非常强烈,这篇小短文不是那么难懂,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还争得面红而赤。因此,在课堂上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浅显的文言文,能让学生感悟文言文独特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接受文言文,并渐渐喜欢文言文。

二、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一生受益。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让人感受到作者文章中的那份“物外之趣”。为了能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也有这种同感,在讲文言文之前,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要进行介绍: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第一遍的翻译,从字面上先进行疏通,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进行标注,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别人请教;其次,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进行增补,也可以进行语序的调整,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等,则加以保留;第三,对照课文进行口译,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三、以读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是传统中的经典,特别适合朗读,以读为载体,教师范读、个人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丰富课堂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趣味盎然。读《论语》,感受深刻的哲理;读《咏雪》,感受雪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感受,知识源于积累,背诵多了,文言知识自然就丰富了。有了一定的文言储备力,学习文言文就自然得心应手了。

四、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展示多表达

让学生课下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大胆地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在全班说,也可以分小组说,还可以自说自听。这一环节,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增强了自信,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活跃而丰富。

猜你喜欢

文言载体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