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丹纳《艺术哲学》看政治体制对艺术与美的影响

2018-09-27陈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希腊人城邦古希腊

陈琦

朱光潜先生曾在《谈美书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是在于建立艺术和美的一般原则。丹纳的这本《艺术哲学》,全书通过辑录作者在美术学校的十讲课程构成,故语言不生涩,又很有感染力和召唤性。这本书虽不像其他美学专著有着集中的关于美学的章节,但本书内容涉及到文学、雕塑、美术、建筑等各方面,在思考美学思想之余还能欣赏到世界的优秀思想、艺术作品,容易激发阅读兴趣。因此我选择阅读2016年三联书店再版、傅雷先生译的丹纳的《艺术哲学》。

古希腊文学、哲学、艺术的精神一直流传下来,是爱智慧之人一直接近、欣赏的。本书从希腊的地理位置、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力量等因素谈起,谈到某种形式的艺术为何会形成发展,而不同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美只关形象,而形象是由感官直接感受的,所以只有可凭感官感受的物体及其运动才说得上美。就艺术来说,古希腊人一般把美只局限于造型艺术,很少有人就诗和一般文学来谈美,因为用语文来描绘形象是间接的,不是能凭感官直接感受的,而须通过理智。

古希腊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对后世的艺术、哲学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也让后世几千年来对古希腊心驰神往。因为儿童所具有的天性,在古希腊都没有遭到压制,反而得到了释放的途径。希腊人的梦,就是他们的生活。歌德曾说,所有民族中,希腊人的生活之梦做得最好。他们不需在彼岸,在他处寻找美。美不是虚构的,而应当是像雅典城邦那样是现实生活;所以美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学术的对象,而应当是生活的目的。面对强大的古罗马的侵略,由松散城邦构成的古希腊的灭亡是必然的。但古希腊的政治体制对于美、对于艺术的发展则是优点:为什么民主制城邦能够产生流传千古的艺术?因其皆以人性作为其艺术创作的根本,它避免了人因国家的伟大而使人性趋于畸形发展。城邦的建立需要每个完整意义上的个人的参与,不是机械地服从,个人是独立的,同时又不脱离于整体。在古希腊看似脆弱的政治制度中,对于个体的保留反而是做得最好的。古希腊人把制度作为手段而非目的,利用制度求自身的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人不会被自己的身份所绑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都不是书斋式的学者,他们还是战士,还是哲学家、思想家、法官、行政官,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希腊人不被神灵所束缚,他们保留着通向成人的健康的可能性,而不用伟大的理想限制自己。这也体现在古希腊人的宗教观念上,他们“从来想不到为了敬神需要苦修,守斋,战战兢兢的祷告,伏在地上忏悔罪过;他们只想与神同乐,给神看最美的裸体,为了神而装点城邦,用艺术和诗歌创造辉煌的作品,使人暂时能脱胎换骨,与神明并肩”。这也与古希腊早期的经济的发展有关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保持思想的清晰和敏感。每一个希腊人对于美都有着敏锐的感受,古希腊人对于美,对于历史的热爱,黑格尔将之称为“美的宗教”。塔塔尔凯维奇在《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中写道:希腊人之美的概念,其用意较我们的要廣泛得多,外延所至,不只是及于美的事物、形态、色彩和声音,并且也及于美妙的思想和美的风格。这乃是希腊人所持有的美的概念,由于它包括了道德的美,因此它不仅包含着美学,同时也包含着伦理学。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一直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要想快乐地坚持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一定是不违背人性的,能够带来快乐的。在古希腊人看来,宗教仪式无非是一顿快乐的酒席,让天上的神明饮酒食肉,吃得称心满意。最隆重的赛会是上演歌剧,悲剧、喜剧、舞蹈、体育表演都是敬神仪式的一部分。

真正的美不应是虚构的,不应与生活无关。美应该是生活的目的,生而为人,就应该不断向往美的东西。古希腊美学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环境,希腊人的天性,时代精神。他们以人生一切严肃的事为游戏,甚至以宗教与神名为游戏,他们不是机器,而是鲜活的个体。

猜你喜欢

希腊人城邦古希腊
马克思哲学中“儿童”意象的三重意蕴
阿基与乌龟之被偷换的概念
简析形成希腊与罗马众神差异的成因
古希腊之旅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古代希腊人的族群话语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榨橄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