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互动模式及作用研究

2018-09-26郎姗姗

现代交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

郎姗姗

摘要:翻译工作坊是以过程为导向,以互动和讨论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工作坊内的学生互动,构建同伴支架以促进其个体的翻译能力发展。本文对翻译工作坊中学生互动的录音进行质性研究,总结笔译工作坊内互动模式及作用,对翻译工作坊内的学生互动进行实证研究,为教师组建翻译工作坊进行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翻译 工作坊 学生互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014-02

一、翻译工作坊概括及研究现状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在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与传统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翻译文本不再以词、句翻译练习为主,或者多以文学文本为主,而是注重篇章和实用文本的翻译。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是顺应当下市场经济需求的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首先是由Gentzler(1993)在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y 一书中提出,工作坊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翻译人员一起合作从事翻译活动的工作坊。Mackenizie(1998)提出质量导向的合作翻译训练可以作为实施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途径。作为教学形式的翻译工作坊采用应用型文本,注重翻译过程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形成小组,教师分发翻译任务同时指导学生讨论翻译的难点和重点,随后,各小组在课堂上就课后各自翻译的譯文文本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通过协商完成全体小组成员认可的翻译文本。在学生形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翻译任务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也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权威的角色,教师角色转向为成熟译员角色,组织、指导和评论学生的课堂小组活动和翻译译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翻译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在翻译过程中的与语言形成和非语言形成的相关步骤,这样,参加工作坊的译者就可以逐渐进行独立翻译,逐步成长为合格的译者。

翻译工作坊的概念进入国内,就得到国内许多翻译研究者的支持和响应。一些院校尝试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如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翻译精品课程建设,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培养翻译技能和个人责任意识。通过对国内权威数据库的检索发现,国内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起步较晚,自2011年后才出现大量相关文章。国内研究者主要是针对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大致都分为课前准备、课堂互动与课后成绩评定,其中课堂互动阶段是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课堂互动主要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形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为一组,小组内的成员通过自己独立的查找文献及翻译工作,形成自己的译文,再将各自译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一份小组的最佳译文。

二、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流程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技巧训练与语言能力提升,而是以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合作翻译的过程是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工作坊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翻译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师锻炼翻译技能,反思教学经验。所以,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也符合向双主体教学理论转变的思潮。

基于笔者之前组建过的儿童诗歌翻译工作坊的实践与借鉴国内外工作坊教学模式流程设计,笔者认为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设计如下:课前准备、课堂互动和课后评价与反思。课前准备是指各小组成员对翻译文本进行背景知识查询,同时确定翻译难点,形成第一次独立翻译成的译稿,这个译稿即是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讨论的基础。课堂互动是小组成员将背景资料以及各自翻译好的译稿在小组中对难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成员需要清晰表达自己对翻译文本的认识,并且在互动中互相搭建支架,提高自己的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在小组内讨论后,形成一份统一的最佳译文进行汇报。课后评价与反思是指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译文进行反馈并且对学生在形成译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估,作为学生的翻译成绩。

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内化翻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然而,简单地将学生分成翻译小组并不一定会促进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对于小组互动的模式如何,互动中搭建支架的作用等方面的微观研究对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效用是有益处的。

三、翻译工作坊中课堂互动模式及作用

通过对翻译工作坊课堂互动录音并进行转写、课堂观察以及对任课教师和课堂学生进行访谈,笔者对翻译工作坊的课堂互动模式进行了质性研究。

(一)翻译工作坊中课堂互动模式

Storch将互动模式的分类模型以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即平等性和互动性,其中平等性是指学习者对任务的掌控程度,包括在小组互动中是否贡献时间和精力以及怎样控制小组讨论任务的发展;相互性是指学习者彼此之间的沟通程度,如果小组的相互性高,说明小组成员反馈的频度高,互相之间交流看法和意见。发现课堂互动模式的四种类型:专家/新手型、合作型、主导/被动型以及主导/主导型。对收集的语料分析发现,翻译工作坊的课堂互动模式并未出现明显的主导/被动型模式及主导/主导型模式,主要以合作型、专家/新手型模式为主,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特征都是具有较高的相互性。分析原因,这与翻译工作坊中的任务特点有关,工作坊内的讨论为针对语料的内容意义协商,组内相互性较高。

(二)翻译工作坊中课堂互动作用

课堂互动的目的是搭建支架,使学生在同伴的支架搭建下提高语言能力及翻译能力。语言能力与笔译能力相互作用密切关联。翻译能力是源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跨文化语际转换能力,是译者胜任翻译任务所必需的潜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马会娟,2013)翻译能力由以下成分构成: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知识能力、工具能力和策略能力,并通过心理—生理机制起作用。(方红、王克非,2014)翻译工作坊通过分析转写的材料,笔者发现学生在翻译工作坊中课堂互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翻译文本的背景材料分析、讨论选词、翻译文本的语法分析、激发自我反思。

1.翻译文本的背景材料分析

在翻译工作坊的课堂互动中,小组成员内对翻译文本的背景材料的查找多有不同,而且小组成员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导致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知不同,形成了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小组成员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对翻译文本的理解。在一段关于“文化冲击”的语篇中,对于留学生在国外经历的文化冲击,某一个专家/新手小组成员以自己到国内不同地域的文化冲击进行类比理解篇章意义。

2.讨论选词

“翻译过程主要包括译者对源语文本的结构以及对译语文本的构建……译者能够对源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译语读者的认知需求进行识解,在语言层面进行合理操作来构建译语作品。”(金胜昔、林正军,2016)在语言层面的合理选词是构建译语作品重要的部分。在翻译工作坊小组互动中,对于词汇的讨论和选择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翻译意识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一种是单词的对应翻译,如汉语中“支系”,小组中会对相对应的“branch”“ethnics”“sub-line”进行讨论選取,另一种是对于句子的对应,如在对源语文本 “the necessity of working,commuting,studying,eating,shopping,relaxing,even sleeping,…”学生对于译文有不同的处理,学生的翻译有多种版本,如“工作、交通、学习、吃、购物、放松甚至睡觉”“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在互动中学生探讨了是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还是只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强求细节,还是将两者结合进行翻译。这种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的不同方式处理文本的讨论,也即是对翻译标准、方法和策略的讨论,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直观印象。在这种选词翻译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在对比中锻炼良好的辨别能力,产生了表达及翻译的多元化,从而进行翻译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3.翻译文本的语法分析

无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语法是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在学生互动中,尤其是理解第二语言源语文本的时候,学生对于语法的讨论也是同伴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讨论中涉及的语法如主语、谓语、宾语的划分,关系从句辨别、词语的词性以及在句子和篇章中的作用等。小组同伴在互动中由于对这些语法现象的差异理解而产生了认知差,这些认知差激励学生与同伴展开讨论学习,从而促进了语言发展,提高对第二语言的文本类型和语言风格的敏感度。

4.激发自我反思

“反思是对任何一种已有的或倾向于产生其他理论的信念或知识形式进行活跃的、执著的和仔细的思考。”学生亲历和感受到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逐渐认识到需要用学习到的新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是反思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学生的相互交流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行为,翻译学习中的对话和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与协商不同的观点。

参考文献:

[1]Edward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

[2]Mackenzie R..The Place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a Quality Oriented Translation Programme [C].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Manchester.St,Jerome,1998.

[3]Storch.Storch,N..Patterns of interaction in ESL pair work[J].Language Learning,2002(1):119-158.

[4]马会娟.汉译英翻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方红,王克非.动态系统理论下翻译能力的构成及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

[6]金胜昔,林正军.译者主体性建构的概念整合机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工作坊翻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