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构建模式及其必要性研究

2018-09-25朱笛付坤黄造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35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

朱笛 付坤 黄造玉

摘要:通过在社团内部构建团支部,不仅丰富了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形式,更从源头上引导社团向专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化发展,有效的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本文从高校社团基层团支部的构建意义、构建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发展及管理模式方面提供新思路,真正实现高校基层团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035-02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个体兴趣爱好为基准,自愿自发集合在一起,按照其制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其中在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方面提及:“推进社团建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機制”。可见,“团建进社团”是近年来共青团工作探索的新模式,有利于规范社团发展、凝聚人心,引导主流核心思想的传播发扬。因此,通过加强社团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必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高校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高校社团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凝聚力不强。通过引入基层团支部的概念,助力社团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在构建社团品牌意识的同时促其长效发展,强化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角色,是社团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引导社员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团学生在与校外合作方开展活动时接触到各类文化冲击,个人价值观、消费观均受到影响。作为引导者,校团委需要把控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对文化观念的输出方式及态度,而团支部的存在,不仅能够及时规制社团日常行为及言语传播,更有利于核心主流思想的弘扬,助力社团成长为重教育性、政治性、文化性的核心学生组织。同时,通过团支部的构建可以规范社团核心骨干成员权利的行使,帮助其树立传承的观念,将社团作为一项品牌产品进行长期打造。

2.强化社团育人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通过引导社团团支部的构建,将社团活动开展与团员教育紧密结合,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推动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通过“团课进社团”等方式,有效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学生中的弘扬,增强团组织的各项工作职能在大学生社团中的巨大辐射力和凝聚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渗透。与此同时,社团作为云集高校各类学生群体的组织,更应被充分重视打造成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社团基层团支部中选拔锻炼团干部,增强团组织的核心力量。

二、高校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的构建模式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截止2017年9月,学生社团数量共计102个。自2016年3月起,北京工业大学在学生社团中推广基层团支部概念,已引导帮助47个社团成立了基层团支部。历时一年多来,无论从支部构成、组织架构建立上,还是在日常的运行上,都收获了一些经验。

1.社团基层团支部的成立方式。学生社团与班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集体组织,前者由学生个体自发组成且松散性强,后者由校方统一建构且严谨规整。因此,在社团基层支部的成立方式上需要结合具体高校的实际情况,遵从“循序渐进、示范推动、分类指导、稳步发展”的新原则。

(1)成立的核心——三种团支部成立原则。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现有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32个,支部成立方式遵从以下原则:①独立型团支部。凡社团规模较大、社员人数众多的,可在本社团内部单独成立团支部。优势在于人员成分构成单一化,便于管理;缺点在于支部活动开展时易枯燥。②联合型团支部。凡类型相同、相近的社团,为拓展支部活动范围,可选择共同成立一个团支部。优势在于支部成员特性互补,开展活动时便于工作的合理分配;缺点在于支部管理运作期间容易产生矛盾分歧。③复合型团支部。在开展日常活动中虽不属于同类社团,但经常合作且关系密切的,可选择共同成立一个团支部。优势在于成员特性广泛,大大增强了支部活动开展时的丰富度;缺点在于人员分布较散,不易统一管理。

(2)成立的保障——严审团支部成立制度。秉承“保质为先,促量为后”的原则,严格支部组建资格审查,完善答辩流程。以学年为限,评选制度健全、活动品质高的社团作为模范版本建立团支部。在严格控制支部成立质量的同时,也不能过分压制,应对主动构建支部的社团给予一定的活动物资支持,同时建立团支部发展追踪体系,严格把关支部的活跃度,确保又好又精。

2.社团基层团支部的组织构架

(1)分清角色,合理定位,建立健全组织构架。创设“三位一体”团支部组织架构,即“一个团籍,两种身份,多种覆盖”。具体来说是指以学生社团为单位成立团支部、以学生社团联合会为单位成立团总支、以校团委为最高指导部门引领社团联合会团总支,社员既是其所在班级团支部的成员,同时也是所在社团团支部的成员,社员的“双身份”共享两个支部的资源,但也需履行双倍的职责与义务。

(2)制定细则,增强管理,充分发挥支部育人功能。①在管理分责上,学生社团基层团支部的日常管理由学生社团联合会、学院分团委(或挂靠部门)来共同负责,具体的管理分工依据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内容而定,比如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由学院主管,与招新相关的工作由社团联合会主管。②社团团支部所具有的双身份要求社团活动体现学院学科的专业特色,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院分团委可以根据年度共青团的工作计划,将社团团支部纳入与班级团支部平行的管理体系中,对社团活动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导向进行宏观调控,确保社团活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着力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体现共青团的核心精神。

3.社团基层团支部的运行机制。客观来说,支部进社团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要想在深入落实支部进社团工作的同时体现社团的专业特色、为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效打下坚实基础,务必要规范团支部的运行,结合社团组织特质,完善支部申请审批、活动举办等机制的建设,确保团支部工作扎实牢靠地开展。

(1)严格把关——明确审核机制。北京工业大学拥有102个不同类别的学生社团,但目前通过成立且正常运行的社团团支部数量为32个,这种数量差产生的原因是社团团支部成立审核过程中存在的严格把关性:始终坚持“社团先成熟、支部再建立、运行需跟踪”的原则,不充数、不勉强,确保社团团建工作精准有效、扎实牢固。

(2)宏观调控——深化监管机制。在监管工作的开展上,需要实现“多方联动、合力推进”的态势,由校团委牵头,学工部、教务处、院系各方参与支持,在支部日常活动开展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解决,实现对社团支部活动“引导、服务、监督”的三维一体监管体系。另一方面,社团联合会也需要在团委的指导下行使起对社团支部的监督职能,特别是有悖于社团社联章程的行为要坚决杜绝、及时纠正,以求促进社团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3)互促互进——创设评优表彰机制。考核及激励措施是支部持续良性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群体方面,秉承民主原则,由校团委负责、社团联合会执行进行的“十佳社团及标兵社团”、“优秀社团基层团支部”等一系列评比工作,对优秀的社团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表彰大会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团基层团支部的发展,更是相互交流支部工作档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办公厅.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Z].2016-11-15.

[2]管丹.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团支部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4):184-185.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高校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