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分析

2018-09-20刘坐龙闫百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组胺顽固性荨麻疹

陈 凤,刘坐龙,李 薇,闫百灵*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皮肤科,吉林 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急诊内科,吉林 长春130021)

荨麻疹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暂时性、水肿性、边界清楚的风团是患者的主要症状,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多于数日内痊愈,而有部分荨麻疹患者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效果不佳,病因不明,持续发作的症状给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适[1],现在推测感染可能是潜在的原因。因此,收集我科门诊患者中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明确血细胞的变化,探寻可能的原因。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的患者。患者严格遵照以下纳入标准:(1)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可以明确诊断为荨麻疹;(2)已经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3)采血前均无口服抗生素及激素类及其他药物史。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有脏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妊娠、严重感染、女性月经期等患者。为患者匹配健康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为中日联谊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员。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统计;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以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试验组共纳入48名患者,男 23人,女25人,平均年龄30.5±9.6岁;健康对照患者共48名,男21人,女27人,平均年龄31.6±11.2岁,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分布(P=0.61)、性别(P=0.55)构成上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病人的一般特点与血常规变化

2.2 荨麻疹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32)、血红蛋白(P=0.18)、血小板(P=0.20)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荨麻疹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各种致敏因素刺激机体后产生的变态反应,导致皮肤剧烈瘙痒、红斑、风团以及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皮疹,如能及时发现并祛除致敏因素,症状可得到较快缓解。微生物也是过敏原的一种,持续存在的病原体,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IgE抗体,使人体处于易致敏状态,容易产生荨麻疹[2]。但大部分感染临床上没有明显的感染灶,患者缺乏临床症状,感染容易被忽视。血液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是人体血液中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消除过敏原的重要防线。当机体出现感染或有潜在的感染是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最常见原因[3]。

本研究发现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提示荨麻疹无明显其他诱因且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时,有可能存在感染的可能,比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可能与荨麻疹存在关系[4]。且临床上已经发现对门诊常规用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试验性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显著[5]。因此,应将血常规作为荨麻疹(特别是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患者)的常规检查,若有异常加用抗感染药物,可以做为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组胺顽固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