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化时代大众的价值选择

2018-09-18舒敏

新媒体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

舒敏

摘 要 以娱乐化口吻传播的信息产品渗透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以潜移默化的手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的洪流,整个社会的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晰,内容生产的形式多样化,质量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筛选信息”“辨别信息”“重拾公众话语权”的能力仿佛正在被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环境所消融。当热衷“新奇”“好玩”“有趣”的人越来越多时,那么谁来守卫真正的文化精神的底线?当人们对传播者形象的关注度远高于其表现的观点本身,那么对同一问题的争议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个体的思想渐渐被群体意志所裹挟,那么这个社会还会有不同的声音吗?还会有对真理的探索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娱乐化世界的人吗?文章主要探讨网络传播环境下大众价值观的何去何从以及如何来应对浮躁的娱乐化时代。

关键词 网络直播;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9-0087-02

大众从互联网时代中获益,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为这个充斥着信息产品的世界所改变,变得更加喜欢看新奇有趣的事。相比于官方严肃的新闻,人们往往更热衷于娱乐八卦新闻,或许那些带有娱乐韵味的信息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只不过是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新奇事件。

以电视、电脑等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介为主导带来的一系列集视听觉于一体的信息产品,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喜好与价值选择。《娱乐至死》中,波兹曼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本书提出的以电视产生为分界线的两个时代,即:阐释时代与娱乐化时代。而我们现在正处于娱乐化时代,表达观点与探究观点的重要性不及电视呈现出来的形象化、片面化说明。

1 丰富的娱乐化产品催生的新奇欲望

21世纪的人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回首2017年,网络直播、自媒体网红、草根网红等娱乐化节目渐渐为大众所喜爱,各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在严肃正经的新闻面前,大众可能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时下,公众的注意力已然成为一种稀有资源,能引起公众注意力的,是那些新奇有趣的信息,少部分人關注的事即使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也会被忽视,大部分人都一致追捧的奇闻即使带有低俗谄媚的内核也能占据头条,被人们广为议论。

与传统电视直播相比,移动端直播的成本低、门槛低、草根性强导致了直播内容的良莠不齐,且以互动性高、社会性强等优势为大众所青睐。社会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行某一内容的直播,这种转瞬即逝的快餐文化消费的是大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网红借助直播这一手段,网上铺天盖地的满是或有涵养、或低俗、或趣味的短视频。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各类娱乐化产品的时代,而网络环境就像是一个培养皿,正逐步把这种娱乐倾向引入进人们的思考。

2 止于“看与听”而忽视“想”

在书本泛黄的时代,人们愿意去想,会思考,会在观点面前保留自己的判断甚至有时带着质疑去批判。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视听相结合带来的“文化盛宴”使人们对这种娱乐化表现方式产生一种依赖,即:离不开也放不下。近年来,电视借助互联网这一中介,与网络互联,形式多样的节目进入人们的视野。《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等主题不同的真人秀节目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观看。搞笑的点、抓住大众心理诉求的节目环节、帅男靓女的主持,收视率一路高涨。

录播形式的节目,其真实性却往往被沉浸于视觉美的人所忽视。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要表达的这种娱乐化观点正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一种将内心所想以具象化的表现手段展现出来。媒介带给我们的娱乐化的视听盛宴是经过媒介本身转述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带有人的主观意志而加工形成的。正如后来大型公益类真人秀节目“冰桶挑战”被质疑一样,在娱乐化现象面前,人们总是表现得后知后觉。知其因,不知其果,也不会去主动探求真理。任凭媒介摆弄,一次公开声明仿佛就能完全消除人们内心的疑虑。

处于被告知真相阶段的人们,几乎处于一种静观等待的状态。特别是在泛娱乐化时代,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远远多于自己本身输出的信息,即:人脑输出的内容远远少于输入的内容。我们不否认,追求娱乐是人的天性,但是追求娱乐的过程中怎可伤害我们的理性?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娱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也不是意料之外,反而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当娱乐的泛滥与消失的理性和思考力关联起来时,这种娱乐就是不正当的。

3 个体话语权的表达受控于群体意志

在尼尔·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中,展现了电视时代下人们的价值选择受控于媒介,且个人意志力为电视展现出来的娱乐化产品所消磨

殆尽。

针对娱乐泛滥的社会现状,广电总局也曾下达“限娱令”“限韩令”,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诸如此类的做法,并不会削弱人们的娱乐欲望。如今网络传播的势头之猛,其带来的影响力高于电视这一传统媒介带来的影响力。网络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基于网络管理的难度之大,网络文化也正悄然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选择。网络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已很少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群体。那些占据舆论优势的人,即使是偏颇的观点,也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甚至是起主导作用。

哗众取宠不再陌生,这一名词似乎是网络传播时代下使信息被传播得更广的一种手段。各种“低俗”“有趣”的内容散布在网络上,即使付费,但只要能够得到视觉享受,对部分人来说也是很乐意的。网络上的娱乐化产品引起的不是小部分的注意,甚至可能是大部分人的注意。其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影响受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4 互联网产品日益丰富,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

媒体时代,新闻的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者采访、报刊登报或者每日定期、定点、定量传播新闻。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下,无人机、VR技术在新闻报道领域的运用,实时传播、现场传播、新闻场景再现都成为现实。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接收信息,再做出相应地反馈。备受广大青年人士热爱的抖音、快手等娱乐软件占据了年轻群体大部分的闲暇时间。

受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分享和传播趣味化的内容。由于地域、思想各异,受众之间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新闻媒介能够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参与传播,价值观细分化明显,不同势力的观点占据不同的地位,意见分歧带来的是网络上一场场公开辩论,然而孰是孰非,还有待商榷。在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下,一方面是百姓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另一方面是娱乐化气氛膨胀下渐渐失去理性,沉浸在娱乐中的一代人。

在 “信息泛滥、娱乐至死”的年代,“快餐式”文化稍纵即逝,真正能够留在人们内心,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是那些形式创新、内容新颖的创意。“形式易得、创意难觅”的窘境不足为奇。当文化消费变成一种生活的象征,与其说百姓乐于消费商品,不如说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5 网络传播环境下重拾理性,而不是被新型媒介牵制

互联网时代的利弊之说,对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并没有明确的定論。网络环境下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每个人的价值选择是基于不同的视野和不同的价值判断以及各种娱乐化现象给个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折射。世界变得日益浮躁的真正主因不是越来越多的娱乐化产品涌入人们的生活,而是人们面对娱乐化信息产品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很好地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最有涵养的部分。电视时代过度到网络时代,拥有信息筛选的能力对我们至关重要。

媒介的出现本就是为了方便人们,是为了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工具。被工具役使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给工具。毕竟,大部分的主动权都在我们自己手里。泛娱乐化时代,人们表现得很被动,一味接受却忘记要表达观点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当把互联网这一渠道、公众注意力这一稀有资源当作盈利的手段的话,那么这也就偏离互联网诞生的真正意图。面对形形色色的娱乐文化时,理性渐行渐远是时代的悲歌,重拾个体理性,提高网络文化的辨识能力。

泛娱乐化时代,重拾公众的理性,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以及提高自己本身的信息筛选能力至关重要。娱乐化信息产品的出现是为了解闲暇之时的乏味,置身其中的我们,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有善于利用互联网,才能够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做一个有思考力、有行动力的人。

参考文献

[1]范玉吉,杨心怡.泛娱乐化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反思[J].编辑之友,2016(5):50-55.

[2]尹召凯,谢鼎新.微博狂欢下的“娱乐至死”——对微博泛娱乐化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3(12):104-105.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
从互联网络视频直播看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
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的分析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网络直播管理不能留有“模糊地带”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从网络直播看电视台如何利用粉丝经济扩大影响力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