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新思路探索与实践

2018-09-16刘长青李迎光郝小忠

高教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实践创新

刘长青 李迎光 郝小忠

摘 要:新生研讨课是现代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仍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文章结合新生研讨课的优势,瞄准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课题组利用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教学资源,聚合了一支国际化、学术与工业融合的教学团队,采取自主探索、分组演讲、相互提问和评分的课堂形式,探索了新生研讨课的新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实践表明,本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协作、批判性思考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有益效果。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研究型大学;实践;创新;批判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011-03

Abstract: Freshmen semina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ducation reform in current universities, while it is still a problem how to motiva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 of freshmen seminar, aiming at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of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search group use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and forms a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group combining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advantages. A new teaching form of autonomous exploration, breakout session, mutual questions and evalu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by our group; a new idea of freshmen seminar is explored and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is course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plays a beneficial effect in training students to do autonomous exploration, learning team collabora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ies.

Keywords: Freshmen seminar;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 practice; innovation; critical thinking

學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指标,也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程[2]。其目的在于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与探讨,启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兴趣,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3]。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高校[4-6]。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应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建立了以学术性转换为主的新生研讨课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7,8]。

在国内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开设新生研讨课已形成共识[9]。自清华大学2003年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先后设立面向新生的研讨课程[10,11]。新生研讨课主要划分为适应性新生研讨课和学术性新生研讨课。对于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学术性研讨课为主,并起到使学生逐渐适应大学学习与研究生活的目的[12]。为了达到学术性新生研讨课的目的,教师应该把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由学生自己去探寻结论。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拥有批判精神,敢于提出问题[13]。

新生研讨课虽然在国内高校已经十分普遍,但研究表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我认同方面进步较小等[14,15]。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教学经验、最新科研成果、国际合作、工业伙伴等方面的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生研讨课的新思路。本新生研讨课以课题组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作为研讨主题,建立了包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教授、国内航空制造企业高级工程师的国际化、学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融合了探讨、辩论等环节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实践表明,本新生研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本课程结束后,学生与教学团队的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学术性社区”,在学术问答和学生学术活动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教学形式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国内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组成。其中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聘请的钱伟长客座教授,与课题组有着长期的学术合作;国内大型航空制造企业是课题组研究的合作企业。学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个学院的大一新生通过网络竞选组成,共19名学生,所在学院分布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和艺术学院,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上课讨论,更有助于发散思维。上课的地点主要是在有投影设施的圆桌会议室,以便研讨。

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探讨性授课、学生分组自主性探索、学生分组讲演与辩论、总结汇报等。在探讨性授课阶段,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介绍自己研究领域前沿方向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和最新发展趋势,由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介绍国外的本科生教学情况和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方法。在探讨性授课阶段,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打断教授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教授也会随时就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同一个问题会提问不同的学生,问题不设标准答案,只是比较谁的回答更有道理。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学生各抒己见,一方面激发了大家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也通过回答问题建立自信。在授课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好。本课程邀请了两位来自两个国内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在课程的研讨阶段加入,讲解有关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最新技术,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工程师的加入能够使学生的想象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有助于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本课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制造,选取了本研究方向三个研究题目: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选取一个题目去研究。每个小组的组员由学生自己确定,各小组自己确定小组长负责小组的活动指挥。小组选择题目后研究每个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等。完成题目的研究后由各个小组的组员进行汇报并回答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问题,并被打分。在每个小组各自的题目基础上,又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共同的题目:未来工厂。让学生发挥想象,每个小组建一个自己的工厂蓝图,工厂怎么建,生产什么产品,如何运营组织皆由学生自己决定。

該研讨课的主题是授课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很好的将教师的研究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能够更深入地去讲解并与学生探讨,能够系统地将研究方法论传递给学生,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的基本方法论

在探讨性授课阶段,由两位教授重点介绍了创新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包括概念的重要性、Triz理论和查询方法。

概念是科学认识的最基本的要素,正确、准确、清晰的概念是进行学术交流的基础。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阶段没有明确的概念意思,讲一个概念往往只知道大概意思,并不清楚其中的内涵和外延。树立概念清晰的意识,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奠定基础。教授通过几个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重要性,比如“发现”和“发明”的区别、“创造”与“创新”的区别等。首先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由教授说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Triz理论有40个发明原理。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通过案例向学生介绍了Triz的一些发明原理,如抽取原理、增加不对称原理、预补偿原理、反向作用原理等。通过案例和原理的介绍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查新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创新首先需要知道现有研究达到了什么水平。查新有一系列的方法,如果大学生在入学初即掌握了查新的方法,对后面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环节由教学团队的讲师向学生介绍,教师系统讲解了查新可用的资源、工具以及查新的技巧等。在介绍查新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样的工作才叫创新,要能够解决一定的问题,与现有方法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创新分不同的层次:原理创新、方法创新和产品创新。

创新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新,怎么做才能产生创新性的成果。有了以上基本认识,将为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学生自主性探索与团队协作

自主性探索与团队协作是大学生需要培养的两个重要能力。与高中学习主要靠老师讲解不同,大学的学习与研究以学生自己为主。大学以及今后的课题很难一个人完成,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本研讨课通过分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研究题目,根据课堂上讲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完成小组的研究题目。研究题目完成后由小组讨论决定由谁代表小组演讲,可由一个人完成也可由多个人完成,最后一起回答问题。课程要求小组组长要能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

对于每个小组的共同题目即未来工厂,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和团队协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其中一个小组给出了一个工厂的完整方案,工厂以智能制造为主题,通过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并手工绘制了多张工厂的结构图。

该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查新方法、学校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系统论证一个事情。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一个研究题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即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证一个事情。另一方面,由于一个题目需要小组协作完成,锻炼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力,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将一个事情完成。在演讲阶段,要求明确每个学生在研究题目中发挥的作用,这样无形中也敦促大家多在小组协作中发挥作用。

四、课堂讲演与答辩

思辩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本研讨课设置这个环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将课堂由以老师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为主的一个重要方式。

本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也是一个亮点。本课分为三个小组,每节课由一个小组负责讲演,第二个小组负责提问题,第三个小组负责打分,然后每次循环轮流。设定讲演的时间和问答时间。打分的小组不但对讲演的小组打分,同时也对提问的小组打分,并给出打分的依据。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大家提问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小组不但需要了解自己小组演讲的内容,也需要了解要提问题的小组的内容。

提问题的小组提的问题可以由讲演小组的任何同学回答。问题可以是没有听懂或者是讲演者本身就没讲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对讲演的内容提出质疑,这就需要讲演的小组为自己的内容辩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个环节非常热烈。很多同学提出了非常切中要害的问题,而讲演组的同学又能从不同的角度捍卫自己的观点。三个小组的讲演答辩环节基本都是时间到了还有问题没有问完,说明大家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异常活跃,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学习与研究的投入。为了保证提问与回答能够有序进行,对一些问题老师需要加以引导。在问答环节结束后,由各个老师分别进行总结。通过教师的总结,能够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回答,同时也能够将问题的层次进行提升,引领学生的思考。

这个环节的成功实践说明了大一新生的思维可以被点燃,而方式和方法非常重要。本课程通过这种分组、提问和打分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新生研讨课是现代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国内高校已经十分普遍。本文结合新生研讨课的优势,针对新生研讨课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利用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思考与教学资源,探索了新生研讨课的新思路,并在教學实践中进行应用。本课程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1. 国际化、学术与工业融合的教学团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2. 分组探索研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分组演讲、提问和评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点燃了学生的思维。

本课程结束后,学生与教学团队的教师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学术性社区”,在学术问答和学生学术活动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课程中学生的表现以及课后学生与老师建立的联系,表明本新生研讨课探索与实践的成功,为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7.

[2]郭雷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实践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04):81-86.

[3]蒋盛楠.美国本科生新生研讨课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5(3):34-36.

[4]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09(11):93-96.

[5]徐波.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现状、特点及启示——基于三次全美高校新生研讨课调查结果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2(02):69-74.

[6]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44-46.

[7]梁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评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1):25-29.

[8]沈蓓绯.哈佛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36-541.

[9]王辉,潘敏.新生研讨课发展历程及中美新生研讨课类型划分[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6(6):57-60.

[10]阮啸,傅方正.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101课程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7-39.

[11]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6):119-124.

[12]蔡颖蔚,沈群,郑昱,等.南京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初步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16-19.

[13]李丽红,杨博文.“新生研讨课”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经营管理者,2015(25):391.

[14]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4):58-60.

[15]陈方泉,杨辉.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06):64-67.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实践创新
建设高水平大学数学教学团队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分析
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创建研究型大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