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藤甲素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8-09-15蔡灯塔王新春王景春

陕西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甲素米特雷公藤

蔡灯塔,王新春,王景春△

1.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开封475000),2. 河南大学校医院(开封475000)

主题词 关节炎,类风湿/中西医结合疗法 @雷公藤甲素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顽症[1],被医学专家们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在我国患上该疾病的人群中年女性最多。该病多发于冬季,首发症状为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手足麻木,手部出现动脉痉挛的情况[2-3]。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使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经过证实中药进行辅助可增强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5]。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祛风、散寒、除湿类药物对于治疗该病来说都偏于走表。类风湿关节炎大多数为积年之患,使用该类药物对患者本身有着一定的伤害,所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要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基于此,本文作者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雷公藤甲素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以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6例。A组:男6例,女30例;年龄21~66岁,平均(33.42±7.91)岁;病变部位肩关节11例,腕关节8例,膝关节9例,肘关节4例,其他4例。B组:男7例,女29例;年龄24~62岁,平均(28.38±8.49)岁;病变部位肩关节10例,腕关节9例,膝关节10例,肘关节4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两周内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未接受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未接受激素药物治疗;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未患有心、肝、脾、肺、肾等身体各重要器官患有疾病;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补充维生素B、钙剂、叶酸等药物。B组给予来氟米特(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每日10 mg,1次/d。A组患者在B组基础之上采用雷公藤甲素进行治疗(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007)20 mg每次,3次/d。两组患者均口服药物治疗12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血清ESR使用Westergren方法测定。CRP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RF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疗效判定痊愈为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显效为临床中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有效为临床中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治疗总有效为痊愈+显效+有效。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CRP、RF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ESR、CRP、R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ESR、CRP、RF水平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ESR、CRP、RF的水平要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RF水平

2 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也称为痹症,在中国最早的医史文献《内经》中曾有提及。类风湿关节炎在痹症中分为有三种:寒痹、风痹、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中具有病情顽固,迁移难愈,疼痛处遍及全身的特点。但类风湿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痹症,它属于痹症中较为特殊的类型。类风湿发病机理于其他痹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因素多为身体虚弱、后天劳损、外邪侵袭等,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关键的是风寒湿热侵袭人体之后,寒热转化与人体禀赋素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在西医中类风湿关节炎则是属于关节炎的范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跟人体中细胞免疫和体液的免疫功能紊乱有着一定的关系,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破坏性,一旦发病身体多个关节都有可能被累及。而且该病会反复发作甚至伴随患者终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非常高,如果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关节的功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目前,关于类风湿关节炎诱发的病因尚不明确[6-7],但有学者指出该疾病,或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8-9]。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一直不明,许多医护人员做了很多研究都未能发现其真正的致病原因[10-12]。而一旦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年龄在16~65岁,40~65岁发病率是最高的,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甚至以上[13]。对于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它们症状相对温和,使用一般疗法、外敷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而对中晚期患者一般采用中医疗法,与外科治疗。很多学者研究指出,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肢体的严重变形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一旦到了晚期,关节的形状会发展成不规则的型,病变处的关节软骨会受到侵蚀,上下处的关节面融合,出现纤维化性强直,逐渐骨化,最终关节变强硬与畸形,还有到了后期身体大关节会出现有积液,特别是膝关节。患者将终身卧床,甚至全身瘫痪等,或还会因合并感染、消化道及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肾脏衰竭而威胁患者生命。所以,一旦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要及早的干预治疗,否则该病一到晚期几乎是难以控制,而且致残瘫痪概率极大的增加[14]。

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当人处于病理状态下时会显著升高,几乎所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时血红细胞沉降率(ESR)会显著加快,一旦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ESR的水平就会稳固。所以,ESR是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C反应蛋白(CRP),在身体有炎症的情况下会明显提升,一旦患上类风湿关节炎CRP的水平是一定会显著的升高的,一旦炎症得到控制或是消失水平则会随之降低。所以,CRP是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体炎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类风湿因子(RF),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检出率是极高的,无论患者处于哪个阶段,RF对于医生的诊断都极为中重要。一旦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身体一定会产生类风湿因子,所以RF是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来氟米特是适用于成年人的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有改善病情的作用。李春萍等研究表明来氟米特具有改善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作用[15-1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患病之后身体中各指标的炎性因子水平也会随之上升,而来氟米特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病症,还具有抗炎的效果。郭雨凡等研究认为来氟米特不仅具有改善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还具有抗炎的作用[17-18]。但是患有严重肝部疾病的患者要慎用此药,据研究表明肝病患者在服用该药物之后一过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9]。雷公藤甲素的主要成分取自雷公藤的根部,根据文献报道,雷公藤甲素它不仅有抗类风湿的作用,还具有多重用途,如抗氧化、抗癌等作用[20]。在类风湿性疾病中雷公藤甲素是常用的一种中药治疗药物,也是当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它具有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的作用,还具有降低患者炎性水平的用处。有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中含有生物碱与二萜类,这两类物质的存在可以保证患者在用药治疗时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其他药物带来的副作用[21-22]。有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还具有抗炎的效果[23-2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A组与B组患者在治疗过后ESR、CRP、RF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均得到改善,患者在经过12周的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6.11%。这进一步证实了雷公藤甲素和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猜你喜欢

甲素米特雷公藤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分析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
连续4周口服雷公藤甲素对大鼠血红素加氧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