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患者ET-1、5-HT、CGRP水平的影响*

2018-09-15秦慧兵

陕西中医 2018年9期
关键词:川芎偏头痛头痛

秦慧兵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南阳 473000)

主题词 偏头痛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川芎清脑颗粒 @氟桂利嗪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经常性感觉错乱、视觉模糊、情绪波动、运动不协调等症状,头痛呈波动样,发作前伴随有视野缺损,眼前闪光等症状,光线、噪声刺激或平时正常活动均可加重,安静状态下可缓解。近些年随着社会压力增加,偏头痛发病率明显增高,全球发病率为8%~25%,我国年发病率为79/10万,以青年女性居多[1-2]。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异性方法,以非甾体抗炎药等为主,但副作用大,服药时间长,容易造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祖国医学将此病归属为头痛、头风病范畴,病位在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最高位,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肝郁阳亢、上扰清空;或痰瘀痹阻经络;或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头部经脉失养而挛急,均会造成头痛发生。中医辨证是治疗偏头痛特色,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偏头痛瘀血阻滞证等特点,以达到祛风胜湿、活血止痛目的。本次研究采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39例;年龄(37.85±5.62)岁;病程(1.86±0.64)年;VAS评分(6.25±1.46)分;伴随症状中恶心12例、呕吐10例、畏光8例、恐声5例、其它3例。研究组:患者男29例,女40例;年龄(37.83±5.61)岁;病程(1.84±0.62)年;VAS评分(6.23±1.44)分;伴随症状中恶心13例、呕吐9例、畏光7例、恐声4例、其它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VAS评分、伴随症状构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西医参考《头痛疾病国际分类》第2版标准进行,头痛发作5次以上,持续4~72 h,存在单侧性、搏动性、中或重度疼痛,日常活动头痛加重,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主症为头痛如裹、伴有针刺感,次症为耳鸣目眩,恶风,舌质暗,舌下瘀斑,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中风寒外束:巅顶、偏侧或枕后疼痛,颈项强痛,或牵及后背,头痛多由外感引发,或兼恶风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中肝阳上亢:头痛且胀,或有刺痛、跳痛感、眩晕、心烦失眠,情志不舒,多为精神紧张、情志不遂而发作,妇女经期发作或加剧,舌质红或紫黯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有力。瘀血阻络:头痛经久不愈,发作时痛如锥刺,部位固定。多为夜间发作或劳累后发作,舌质紫黯、脉弦涩或细涩。风痰阻络:头痛昏蒙,时发时止,缠绵不已,呕恶欲吐,胸脘满闷,面色晦黯,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等[3]。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病程1年以上,且首次头痛50岁内;受试前3个月未采用偏头痛预防性药物;中医辨证为风寒外束、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其他类型头痛,如偏瘫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判断者,或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氟桂利嗪(国药准字H44021377,规格10 mg)10 mg睡前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国药准字Z20060177,规格10 g)10 g/次,3 次/d口服,均连续治疗4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注入分离胶/促凝胶试管中,均匀混合后低温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置于-70℃冰箱中保存,采用荧光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T-1、5-HT、CGRP含量水平。采用美国MUTDA400U型TCD仪,用2MHz脉冲式多普勒超声经颞。枕窗获得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在VAS评分、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变化情况[6]。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临床症状减轻2倍以上,发作次数、时间和伴随症状较前减少2/3;有效为临床症状减轻1倍,发作次数、时间和伴随症状较前减少1/3;无效为不符合以上标准者[7]。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ET-1、5-HT、CGRP含量水平比较 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在ET-1、5-HT、CG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ET-1、5-HT、CGRP含量水平比较

2 两组颅脑血流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ACA、MCA、PCA、BA、V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两组VAS评分等指标比较 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率17.39%、总有效率79.71%;研究组痊愈率30.44%、总有效率88.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颅脑血流学指标比较(m/s)

表3 两组VAS评分等比较

表4 两组疗效比较[例(%)]

讨 论

川芎清脑颗粒由川芎、白芷、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生姜、川芎茶调散化裁组成。方中以川芎为君药,因该药辛温升散,升则上为之先,该药为血中气药,无论何种风邪均有效。故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显著。以白芷、羌活、独活、苍术、防风、细辛为臣药,其中防风能祛风胜湿止痛,辛甘微温,是临床上常见的祛风湿、止痹痛要药;细辛辛温,善祛风散寒、止痛,特别适合风寒性头痛;白芷辛温,散寒、祛风止痛功效,对外感风寒头身头痛效果较好;羌活、独活能祛风湿止痛;苍术长于胜湿,对风寒表证夹湿适合[8]。上述药物均有祛风止痛作用。当归、菊花、生姜、麦冬、蔓荆子、黄芩共为佐药,菊花、蔓荆子为清热祛风药物,兼能清利头目;黄芩除湿力好;当归活血补血、止痛,和麦冬配伍,能防诸药辛温燥烈太过;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以甘草为使药,该药物能缓急止痛、调和药性[9]。药理学证实,川芎扩张血管,改善血流通透性好,能改善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防风、细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睡眠,抗焦虑和情绪抑郁等作用显著。

氟桂利嗪为第四类钙离子拮抗剂,其能抑制血脑屏障选择性对钙离子过量内流,避免钙离子超载而抑制脑部血管平滑肌过度收缩和痉挛,进而保护神经元。另外,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较高,该药物则能升高血中内啡肽,从而抑制血液速度,降低阻力,促使血管舒缩在稳定范围内。另外,能降低血液黏稠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如全血黏度等指标含量,故改善血液滞留,改善头部刺痛等症状[10-11]。且该药物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HT等脑血管收缩,抑制花生四烯等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12]。报道称[13-14],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强,释放的5-HT、ET-1等物质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大量这些物质释放导致缓激肽含量增高,随着血液循环进入颅内,阻力下降,瘀滞在头部则造成头痛发生。ET-1是强烈的收缩血管活性多肽,能激活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引起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且ET-1能激活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加剧疼痛[15]。CGRP广泛存在于三叉神经节神经细胞中,当偏头痛发生时,该物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炎症介质释放和聚集,参与神经源性炎症,引起头痛反复发作。

结果显示,运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CGRP、ET-1、5-HT均显著下降,这说明联合使用能显著促进血液循环,能舒张血管,防止血管痉挛,而这在颅脑血流动力学上能显著体现,患者ACA、MCA、PCA、BA、VA均显著下降,这说明联合使用能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VAS评分、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上均显著变化,特别是在VAS评分上显著下降,这明显改善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故在疗效上得到充足体现,可见联合治疗偏头痛有协同作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符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

猜你喜欢

川芎偏头痛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头痛怎样保健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头痛与口疾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远离头痛的困扰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