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南旧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及其翻译策略

2018-09-14王敏洁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城南旧事社会语言学翻译策略

王敏洁

摘要: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是作者和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对言语在不同语言层次上进行特异组合的结果。语言变异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城南旧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着重探讨小说中的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旨变异,并分析译本中语言变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城南旧事》;翻译策略

语言变异(Linguistic Variation)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而社会因素对于语言变异产生的影响即是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的研究范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十分常见,作者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变异来体现其社会属性如性别、年龄、性格等等。《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之作,作者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南城为背景,通过小英子的独特叙事视角,生动再现了作者自小随父母居住在老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作者通过语音变异、语法变异、语旨变异塑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地位等社会属性,本文将对其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剖析,同时分析殷张兰熙和齐邦媛的英译本《城南旧事》(Memories of Peking: South Side Stories)中的语言变异翻译策略。

一、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研究

社会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专门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狭义上认为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Linguistic deviation)与社会环境(Social context)之间的相互关系(祝畹瑾,1992:7)。早在20世纪中叶,社会语言学家费舍尔(J.L.Fischer)发现一群母语为英语的孩子为研究对象,做了关于新英格兰社区“-in”[n]和“-ing”[?]语言变异的分析,得出性别差异和社会阶层对语言变异的影响;另一位社会语言学家威廉·拉博夫(Labov)(1966)认为英语中的[r]音在纽约社会是一个关键发音,他选取“fourth floor( 四楼 )”这一英语词组研究了纽约市区[r]音的社会分化。除社会、地域因素外,语言变异也跟人的社会属性,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

二、《城南旧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文学作品中的话语状况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谈时所产生的话语不同,是由作者经过严谨记录、精心设计、锤炼加工而成的。对一篇文学作品来说,变异表现的总和就构成了这篇作品的独特风格(秦秀白,2002)。小说《城南旧事》中塑造人物使用的语言变异特色鲜明,下面将用实例进行分析。

(一)语音变异

语音变异形式各不相同,《城南旧事》中的语音变异体现在方言变异上,这种变异是指“言语表达者创造一种与原有的语素或词音近形异的言语单位来表达一定的语文内容”(冯广艺,2004)。如:

(1)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p.2)

小主人公英子的妈妈是福建人,普通话并不标准。福建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不尽相同,容易引起混乱的声类主要有三种:平翘舌难分;声母f、h不辨;声母n、l、r 易混(梁玉璋,1977)。由于妈妈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z”和“zh”、“l”和“r”以及“h”和“f”,所以把“猪肉”(zhū-ròu)说成了“租漏”(zū-lòu),“肥”(féi)说成了“回”(húi)。这是由于方言对普通话的负牵引作用导致的语音变异,作者用同音字来描述妈妈在普通话发音上的错误,更加直观诙谐地表现出方言影响下的语音变异,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体会幽默的文学效果。

(二)词汇变异

词汇变异但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文中的词汇变异主要体现在翻造新词上,翻造新词即改换原词的构造成分,增减或修改原词的语素,从而在旧词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词,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如:

(1)虽然这样,看着过“出红差”的,心里竟不安起来,仿佛这些要枪毙的学生,跟德先叔有什么关系似的。(p.82)

在汉语大词典中,“出差”指工作人员临时被派遣外出办理公事,到常驻工作地以外的地区或城市工作或担任临时职务。“出红差”是作者所处时代特有的一个委婉词,意为将革命者带到刑场枪毙。作者幼时经历了革命动荡时期,亲眼目睹了一些被押送去刑场的革命学生。“红”字带有一种血腥的意味,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对于“枪毙”字眼的避讳和恐惧。

(三)语旨变异

英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78)指出語旨(tenor)指交际参加者的身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根据自身身份和所处环境采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以下三个语旨变异的例子都出自于小英子家的奶妈,如:

(1)宋妈抱起小妹妹走出街门了,她对妹妹说:“俺们逛街去喽!俺们逛街街去喽!”(p.61)

宋妈来自北京顺义农村,“俺们”这一方言指示代词体现了宋妈的教育水平。由于宋妈的说话对象是英子刚刚会走路的妹妹,故带她出去玩时特地重复了“俺们逛街去喽”,并在第二遍时将“逛街”改成了叠词“逛街街”。语言学家斯金纳认为儿童习得语言主要经由模仿、增强、重复和形成4个阶段(Skinne,1957)。妹妹语言认知水平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宋妈与她说话时,采用重复、简化等手段使话语更容易被理解。

(2)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p.113)

例(2)中的小英子已有了基本的语言认知能力,在梳头发这件事上,宋妈了解小英子的急脾气,就用诙谐朴实的“上花轿”比喻来笑话她,实则教育小英子做事情要慢慢来,不能急躁,表现出宋妈直爽、幽默的性格特点。

(3)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别叫老爷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他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p.113)

例(3)是宋妈离开英子家之前对英子母亲的嘱咐。英子母亲作为雇主,宋妈与母亲的对话体现了主仆关系上的区别。在态度上,宋妈语气恳切,“老爷”这一尊称体现了她对雇主的尊敬;在话语内容上,宋妈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每个孩子的脾性特点、身体状况一一作了嘱咐,体现了她的慈母之心。

以上三个例子由于受话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宋妈的语体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一改变体现了语旨在交际参与者对话之间充当的重要角色,刻画出宋妈直爽幽默、善良淳朴的形象。

三、《城南旧事》譯本中语言变异的翻译策略分析

本文选择的译本是由殷张兰熙和齐邦媛共同翻译的《城南旧事》,两位译者都生于大陆,后期于台湾发展,与作者经历相像。其中殷张兰熙翻译了《惠安馆传奇》、《我们一起去看海》、《兰姨娘》,齐邦媛翻译了《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文学中的变异翻译策略可以总结为“使用常规语言来翻译原文的语言变异现象”或者“采用某些语项变异来翻译原文的语言变异现象”(刘卫东、田贵森,2005)。殷、齐两位译者为了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采用了音译、直译、加注等策略来翻译原文的语言变异现象,实例如下。

(一)以变异译变异法

(1)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p.2)

Mama still could not speak Pekingese very well.She was telling Song Ma what to buy at the market today and she could not say,“Buy one catty of pork,not too fat.”What she said sounded like,“Buy one catty of bark not to fly.”(p.30)

这一句的翻译亮点在“租漏”和“回”上面,译者别出心裁地使用了英语中的语音变异来翻译中文的语音变异现象,用英文“bark”代指“pork”,“fly”代指“fat”,既保留了谐音又体现了人物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如此给中文读者和英文读者带来的语言变异效果是对等的。

(二)直译法

(1)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p.113)

My hair was short and brown,very hard to manage.Every morning I would urge Sung Ma imperiously to hurry and she would scold me,“If you get into the habit of being impatient,youll probably even be like that when you are climbing into your wedding sedan chair.How people will laugh at you!”(p.256)

此处是宋妈和小英子之间的对话,译者处理时运用了直译法。但其实“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一句中隐藏着中国文化内涵,即古时中国女性在出嫁时要保持矜持,如果赶着上花轿会显得急于出嫁,惹人笑话。译者只是翻出了字面意思,如此直译不免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为什么赶着上花轿就会被人笑话呢?笔者建议在此处加一条注释解释这一文化现象,避免产生误解。

(三)音译加注释法

(1)兰姨娘

Lan I-niang(p.217)

(译本中注释:① I-niang means aunty,a mothers sister.But it is also used in reference to a fathers concubine,as in this story.)

“姨娘”,原本指母亲的姊姊或妹妹,又称姨妈,但在旧时代指达官贵人的偏房侧室。虽然兰姨娘是姨太太,但是在原文当中“兰姨娘”更多只是一个称谓,译者首先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而后添加注释进行解释说明其内在的含义。Lan I-niang这种译法对目的语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字,不带有贬低女性的色彩,译者考虑了目的语文化,避免了文化上的理解障碍。

四、结语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精心设计人物的语言变异来表现人物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以及宗教信仰等特征。在《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巧妙地运用了语音变异、词汇变异以及语旨变异来刻画儿时记忆中的人物特征,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在小说的英译本中,译者运用了音译法、直译法、注释法等翻译策略处理语言变异现象,较为恰当的还原了中文的语言特色,但有些处理方式还不够妥当,有待商榷。对于语言变异的翻译,译者应灵活应对不同的语言变异状况,充分利用译入语的特点,在保证原文本意没有受到影响的前提下,使译入语更能体现其社会属性,达成语言变异的翻译转换。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London;Edward Arnold.

[2]Leech,G.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Skinner,B.F.Verbal Behavior[M].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1957.

[4]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林海音.城南旧事[M].齐邦媛,殷张兰熙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6]刘卫东,田贵森.语言变异的翻译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7]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城南旧事社会语言学翻译策略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