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4刘青广王翔飞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7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朱 芸,刘青广,唐 辉,李 鹏,王翔飞(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2)

【提 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融合植物学和中药学知识且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石河子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基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等多层次、多方面应用混合式教学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期为同行进行相关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药用植物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学、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体内容包含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药用植物分类学,并涵盖植物系统分类基本原理、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药用植物生长及发育、化学成分形成与变化及各种植物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1],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较强的学科。《药用植物学》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课程自身的教学质量,还能为后续课程(如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等)夯实基础。

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2]。学者提出混合式学习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优势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课堂里各种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融入,已有条件实现从“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人”转变的体验式学习[4]。高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模式的建立者、实施者、实践者,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多元化知识的渴求,应当不断融入新知,遵照混合式课程教学规律,潜心学习和准备,灵活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助力和推手,展开混合式教学[5]。

1 《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分别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必修课程。目前,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都面临着专业课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以本校2017年人才培养方案中《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例,中药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时分别为40学时和32学时,理论课学时从最初的48学时缩减到40学时,实验课单独核算成绩。药学专业理论课为32学时,实验课为32学时,实验课与理论课单独核算成绩。本校采用药学专业和中药专业的《药用植物学》“十三五”规划教材,而与国内的其他中医药院校比较,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知识点散而多、学习针对性差、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而重点知识又需要讲解透彻[6]。其中,中药专业的分类学需要不断扩充和偏重,因此“教”与“学”两方面都需要重新调整,教师特别需要优化、整合资源,更好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2 《药用植物学》混合式课程的资源

为更好地契合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更新学习观念的基础上既掌握知识点,又学会融会贯通地构建中医药学知识体系,课程组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并逐步将混合式教学方式应用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

《药用植物学》混合式课程主要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清华大学设计的“石河子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建设平台,利用在线教学、网络交流、课程论坛、答疑讨论等模块具体实施。在线教学模块包括教学资源和讨论主题,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各类课程资料和资源,包括课程的教学日历和大纲、教学视频(包括相关章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视频),以及与专业相关科普视频等[7]。讨论主题是在学生对教材和教学资源充分掌握后,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讨论题目,学生通过在留言版块的讨论和教师的答疑能够有效地巩固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不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学习更为便捷和直观。教师还可以将课程通知、答疑及难点等通过网络平台或QQ群发布[8]。2017年本校《药用植物学》课程已经获得全国医学药学在线课程立项和大学级混合式课程立项,课程负责人目前已经完成课程的录制,正在进行后期的制作和微视频优化,已经有部分微视频在线上运行。

3 《药用植物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收效

3.1 理论教学 自2012年本课程建设一类课程之初,到2016年着力建设精品课程,课题组一直依托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习题、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资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建设,坚持多年录制课程录像,制作实验教学微视频、教学微视频[9]。在中药15级教学中,考虑到分类学内容较多,课时时间紧,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程组重点建设了“课程论坛”区域,在分类学科属理论课结束后均会发布相应的讨论题目,如“豆科花生为何开花在地上,而果实在地下”、“十字花科的辛辣味是何种成分导致的”、“中药中的‘五参’指的是什么,方剂中有五参散、五参汤,请从中医学理论分析角度分析五参及其配伍”。学生参与度高,在参与讨论后,教师会逐一评价和纠正,最后进行集中解答。

通过对课程难点及关键点的归纳总结,针对相关基本概念主要设计某些基础知识的切入点,如“气孔及气孔的类型”、“毛茸及毛茸的类型”,制作出短小精悍,易于学习和掌握的“微视频”,微视频的长度多为10 min,符合学生的高效关注时间,有利于学生抓住碎片时间进行主动和反复地观看,使学生的学习超越时间、空间、教材的限制。通过线上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掌握,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10]。同时,教学平台还可以追踪掌握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学生主要依靠在线学习代替原先的课堂讲授获得知识传授,可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课程的自觉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3.2 实验教学 自2016年的中药14级开始,课题组就将实验课程进行了网络化教学,将智能手机应用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实验实践操作后将作业上传至网络平台。最初课题组选择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内容进行网络化教学,教师每次集中批改,及时纠正问题。实验成绩由平时纸质实验作业、网络课程作业、操作考试等综合构成。在第1次实施中也碰到较多问题,课程组均对其进行了优化和重新设计。

2017年课程组要求学生上传“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药用植物分类学”两部分实验内容的网络作业,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和评分,并添加评语,借助理论课对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拍摄能力和图片处理能力。线下的实验报告能够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加深理论印象。在实施改革过程中,课程组每年以调查问卷的跟踪评价网络实验课程的效果。见表1。实践教学仍需要不断优化和革新,课程组下一步计划不断挖掘网络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的结合点,利用“课程问卷”功能进一步跟踪调查教学效果。

表1 网络实验课程效果比较(%)

3.3 野外实习教学 野外实习教学主要通过本院“药在石大”微信平台公众号进行建设。课题组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进行了野外实习要求和内容的宣传,如“2014级中药的实习报告”和“给2015级中药系同学的一份实习报告”,其中主要介绍了实习中的衣、食、住、行等。课程组与中药专业学生共同建立了“天山药植周记”公众号,每周将实习地(主要为天山北麓)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在公众号上推送,具体内容包含药用植物图片、入药名称、药材功效和药理作用等基本信息,语言表达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这种微信平台方式能够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了解与自身知识层面相关的信息,增加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了解。

4 小 结

传统教学课堂主要依赖于教师华丽的“独唱”,良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良好的“唱功”和愿意欣赏的学生“听众”,师生间的和谐“共鸣”需要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1]。混合式教学则是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师生“合唱”,从学生的个人“作战”转变为师生的互助共赢,明显增强师生间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又提高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课程组摸索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12]。结合本校目前教学模式的现状,混合式课程的应用和探索仍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完善。如何能更为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新颖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特色教学体系,将是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植物学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