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液擦浴用于外感风热患儿降温的临床研究

2018-09-12王丽华

关键词:风热外感温水

王丽华, 徐 红

(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儿科, 江苏 海门, 226100)

外感风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当发热患儿的体温超过39 ℃(腋温),机体的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脉搏呼吸加快,如果不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就会对他们的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1-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降温措施包括药物降温、温水擦拭降温、酒精降温等,药物降温多用于危重症患儿,温水擦拭降温效果一般,酒精则易引起过敏[3-4]。本研究针对外感风热的患儿采用中药擦浴的方式降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海门市中医院收治的外感风热患儿60例,体温39.1~41.0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52±0.37)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98±0.29)岁。2组性别、年龄、体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但不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将患儿放置于专用治疗室,室温控制在28~30 ℃。观察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时采用中药液擦浴的方式,选取适量的金银花30 g、连翘30 g、柴胡30 g、桑叶30 g、薄荷20 g、大青叶30 g、蝉蜕30 g、生栀子30 g配成一副药,纱布包裹,用约3 000 mL的开水浸泡20~30 min,至水温降至约40 ℃时,护理人员把浸泡在药液里的小毛巾拧到半干,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擦拭操作,以离心的方式先擦患儿近侧肢体,在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部位时稍用力,擦拭时间可稍长一些,直至皮肤微红,有利于散热,同法擦患儿对侧,但切忌擦拭患儿的足底、后项、胸前区和腹部,共擦拭15~20 min,一边擦拭一边对患儿进行按摩,促进中药液的吸收。擦毕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擦拭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擦浴。对照组选用水温在32~34 ℃的温水进行擦浴,擦拭方法同观察组。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在降温后30 min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温后60 、90以及120时,观察组温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在不同时段的体温变化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是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等,一般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邪在肌表,稽留不退导致发热高烧。若邪热不解,热盛动风,可致高热不退,神昏抽搐,并发多种疾病。

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液擦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主要内容之一[5]。中药液擦浴中的金银花、连翘、桑叶、薄荷、蝉蜕、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透热达表的作用;金银花、连翘还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柴胡具有透表泄热的作用;生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中药擦浴的水温要略高于温水擦浴,其降温原理在于浸泡出的中药液温度稍高于皮肤温度,使皮肤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而达到清热解毒、清泄里热等作用,进而促使体温迅速下降。

小儿外感风热可致发热重、头胀痛等症状,对高热不退的患儿降温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降温的方法可分为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如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虽然降温速度快,但易反复,且不良反应多[6]。物理降温方式就是温水擦浴、冰敷以及使用降温毯等,其中常用的温水擦浴属单纯的物理降温,不能内热外泄,故降温幅度小,持续时间短,体温易回升。中药液擦浴中有中药的成分,通过擦浴的方式将中药作用皮肤,小儿皮肤娇嫩,易于吸收药物,不受胃酸、胃酶分解,不经肝脏代谢,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发挥作用,经过通泻脏腑之热而起到降温作用。中药液擦浴对外感风热所致的高热尤为适用,且具有降温快不良反应少,症状改善显著,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等优点,且中药液擦浴方法简单便捷,患儿家属自己在家中便可以进行操作,是较为可行的降温方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风热外感温水
应避免在低于10℃水温条件下给温水性鱼类接种疫苗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等温水移热变换装置生产运行总结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