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绘本为媒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以“生活中的螺线”一课为例

2018-09-11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314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6期
关键词:螺线纵轴方格纸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314000)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始终贯穿其中:一年级的凑十法、破十法,二年级的有余数除法,四年级的植树问题,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螺线因与圆形有相似性,虽然知识的跨度比较大,但是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六年级的“生活中的螺线”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以“数”化“形”,借助数列联想图形

“生活中的螺线”这一课所涉及的“数”是数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列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过寻找数列的规律,并按规律填数的丰富经验。对于“形”,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有关知识,虽然从未接触过螺线这个名词,但是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它的原型。教学时,教师只要引导有效,就能促使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如图1)。

图1

课件出示数列:0 5 5 5 5···

0 1 2 3 4···

师:请比较这两个数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有0。

师:对,0通常表示起点,那不同点呢?

生2:第一个数列的每一个数字都是5,第二个数列是1,2,3,4。

师:如果让你猜一猜每个数列后面的数,你认为会是哪些数?

生3:第一个数列后面的数都是5,第二个数列后面的数是5,6,7,8···

师:其实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看到5 ,5,5,5,你想到了什么图形呢?

生4:正方形。因为正方形每条边都是相等的。

生5:圆。因为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师:那么看到1,2,3,4,你会想到什么图形呢?请画一画。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得到图2和图3两种情况)

图2

图3

师:刚才我们说4后面应该是5,如果把5也画出来4应该和哪个数相连?5后面是几?还能不能往下画?

生6:4应该和5相连,还可以继续往下画。

师:这个图形的名字叫螺线。螺线和圆有什么类似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7:圆有起点和终点,螺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生8: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螺线上任意一点到起点的距离不相等。

生9:这条螺线之间的空隙都是相等的。

师:这条螺线被命名为“阿基米德螺线”。因为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是第一个研究它的人,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通过第一个常数数列中数字都相等的规律,学生结合所学图形的特点,根据四条边相等联想到了正方形,但是由于数列中项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又联想到了有无数条半径、每一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的圆。显然,学生不仅从外显上有直观的感受,而且也能够从内涵上将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转化第二个等差数列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虽然数列不陌生,图案却从来没有接触过,但这是本课的重点,所以这个环节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并在学生反馈时抓住关键问题“4应该是和哪个数连起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把数列的特点进一步和螺线联系起来,明确4的后面应该是5,所以4应该和5连接,并可以连续不断地画下去,没有终点。教师通过设置挑战性的任务“看到数列你会想到什么图形呢?”,并以此作为关联点,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探究、修正中经历由数到形转化的具体过程,进一步沟通“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阿基米德螺线的特征。

二、以“形”变“数”,根据图形研究数列

“形”虽然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为“数”的形式后进行分析计算(如图4)。

图4

师(出示图5):这是鹦鹉螺壳的横截面,这个线条和阿基米德螺线一样吗?用手比画它是怎么旋转的。

图5

图6

生1:不一样,它旋转不均匀,离起点越来越远。

师:把它也画成螺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6)它所对应的数列是哪个呢?

生2:看方格图数,得到0,1,1,2,3,5,8,13,21…

师: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

生3: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到后面那个数。

师:这个数列叫斐波那契数列,用这个数列所画成的螺线叫斐波那契螺线。

在生活中较具代表性的斐波那契螺线的现象是各种软体动物的壳,其中鹦鹉螺是最典型的。教师可出示螺壳横截面,让学生用手比画——想象螺线图——观察得出数列,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形到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图形与数列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数”“形”互变,沟通内在联系

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数变形”或“以形变数”,而是需要“形”“数”互相变换,不但要想到由“形”的直观变为“数”的严密,还要由“数”的严密联系到“形”的直观(如图7)。

图7

师:如果把数列0,2,4,6,8,10,12…画成螺线,会是哪种螺线?数列2,6,10,14,18…呢?

生1:都是阿基米德螺线,但是螺线之间的距离变宽了。

师:如果我把这两个数列合并在一起呢?画出来会是什么样的?给大家3个选项(如图8)。

图8

生2:选B。

生3:选C。

……

师:为什么没有人选A呢?

生4:两个数列的规律是不一样的,所以合并以后画出来的图形肯定不是匀称的,但不确定是选项B还是C。

师:在方格纸上再画一画吧,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画完后静静地想一想为什么。

生5:选C。画出来就知道了。

生6:选C。因为纵轴的间距小,横轴的间距大。

生7:选C。数列0,2,4,6,8…是画在纵轴上的,相差2;数列2,6,10,14,18…是画在横轴上的,相差4,比纵轴多。因此就形成选项C的螺线。

师:如何能让它形成选项B这样的螺线呢?

生8:两个数列的位置交换一下。

生9:先画横轴,再画纵轴。

……

数形结合思想绝不是简单的由形到数或者由数到形的单向转化,更多情况下是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存在。在学生学习了阿基米德和斐波那契两种著名的螺线,并感知到了它们的特点后,笔者出示了两个不同的等差数列,让学生先不画图,而是在头脑中想象图像,然后直接判断图像属于哪种螺线,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上一环节所学的知识。最后,笔者设置了挑战性任务“把两个数列合并,合并以后画出来会是怎样一个图形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且为了能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设计了四个步骤:①独立在头脑中想象;②四人小组讨论并给出选择;③动手画一画;④反馈结果并探究其原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先由数列想象图形,遇到阻碍再通过画一画跨越障碍,得到正确的螺线图,最后通过螺线图回头分析成因,进一步明晰数列的特征,可谓是数中有形,形中有数,互相转化,密不可分。通过教师有意识、分层次的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总之,数形结合是学生解题的捷径和钥匙,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数学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螺线纵轴方格纸
三维Minkowski空间中的k-型伪零螺线
让学生不再横眉冷对“方格纸”
走近等角螺线
巧解“一横多纵多线”坐标图地理试题
探秘等角螺线
走近等角螺线
流动管理:一种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造句
功能强大的方格纸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通用曲线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