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9-10林丽芳

高教学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化混合式教学

林丽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作为当前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多样化并等于实效。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进行规划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论证,进而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规范化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7-0104-03

Abstract: Mix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new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odel, presents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but diversification is not equal to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ix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itial demonstrated,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mix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 view to receiving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mixed teaching; normalization

習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定律”。《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①中也明确指出,“要以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条件保障体系、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为关键,从而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作为评价标准。”因此,各高校应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规范的教学模式。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诚然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亟需我们探讨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界定及推行的意义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当前慕课(Mooc)等网络(线上)课程而言,其核心特点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本文所特指的混合式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在线课程为主要补充,以实践课程为巩固”的三位一体优势互补的教学新模式。其能实现多个教学空间互换,各种教学资源优势互补,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目前得到大多高校和教师的认可,推行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混合式教学能实现三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师生面对面的语言、情感交流,在现场面对面地传道授业解惑,其劣势是教学方式单一、信息量小等。网络时代下,网络教学具有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广泛性、鲜活性、时代性、独特性,具有较强的听觉视觉冲击效果,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劣势是信息鱼龙混杂,学生不易甄别,教师难以进行有效解惑。实践教学的优势是能实现理论教学的巩固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劣势是难以实现将实践教学覆盖到全体学生。混合式教学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实现三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作用,网络化教学中学生选择强大教学资源的自主性及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教学中师生“内外结合”,三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外的学习的自主性,在很多程度上解放了部分教师的劳动力,有利于改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操作难度大,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各方的组织协调、经费保障、交通安全保障、综合评价等难题。如能够实现网上虚拟实践教学则能在很多程度上实现跨时空的模拟实践,如利用新技术,可让学生戴上VR眼镜体验到身似亲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地探访,这样能有效安全解决思政实践教学全覆盖学生的难题。

(三)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混合式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的认知模式、学习方式及教师的角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是学习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一种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反思,教师也可以由原来的课堂主宰者和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有助于扭转“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

在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下,混合式教学一改传统的“满堂灌输”面貌,教学主体的参与核心变成了学生,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这一情境下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才能和个性,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现状及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学现已被广泛接受,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相对薄弱、规范化较差等原因,导致混合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模式五花八门,现状令人担忧。

(一)混合式教学执行中的理念和差异较大

对于混合式教学,目前没有一个较为规范化的建设要求,很多学校在建设中各显神通,大多并没有做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网络在线课程为主要补充,以实践课程为巩固”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尽管很多高校已按照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将实践教学列进了教学计划,但由于诸多原因难以有效推进及实现学生全覆盖,很多学校采用了布置给学生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就代替了实践教学,而实际上学大部分调研报告属于网络抄袭文章。

(二)对实践教学内涵界定不清,执行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

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各高校都在摸索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展实践教学,由于主观上不同教育实践者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意向选择、价值取向等不同,客观上不同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经验等存在差异,造成了不同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形形色色,有的认为教学场所必须具备“在社会”,认为必须把学生带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才是实践课;有的认为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是否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教学,因此认为在课堂和校内开展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活动即是实践课;有的认为实践教学必须有教师在场,没有教师在场的学生分散的参观调查之类的活动不是实践教学活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水平和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影响混合式教学的质量因素之一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在线课程的开发程度和建设质量水平高低。很多学校在网络课程上难以保障人财物的有效投入,有的学校虽花费了大量钱直接请第三方代开发,但大多第三方往往是软件公司,基本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精神理解肤浅,导致了开发出来的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不专业、不规范,使用实效较差,只是花架子而已。

(四)教师掌控混合式教学的水平相对较低

相对来说,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理论功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来说,要求教师要具有較高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才能使得思政实践课得以推进和富有成效。而往往我们的大多思政教师受限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网络化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参与技能培训机会少、创新意识不强等多种因素,致使很多思政教师掌控混合式教学的水平相对较低。

(五)缺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范围都比较小,大多只直接监控理论课堂教学过程,然而对于管理水平、后勤保障、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和教学环节却缺乏监控。而且大多高校对于教学秩序的监控较严格,但却比较容易忽视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环节的监控。大多高校也比较重视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但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监控力度不够,包括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监督考核也存在重视不足、监控力度不足现象。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得到有效推行和取得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化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导向、内容、考核评价机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形成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建设工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质量有较大突破。

(一)建设结构合理、功能突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须使得“传统理论课堂”、“在线课堂”和“实践课堂”三者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传统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又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重要补充作用,发挥好实践教学的巩固作用。笔者认为,思政教师与其他教师最大区别是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引领,因此必须强化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结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精神,经调查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与上级政策依据相吻合、较适合学生需求愿望、教学效果较为理想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结构比例为7:2:1,即使能向学生开放国家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比例也不宜超过6:3:1。

(二)补齐实践教学短板,整体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

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一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反映指标,特别是职业院校是否能将理论教学与产学研融合在一起。目前,针对思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着力做好这几点工作:一是加强上级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厘清概念,界定好“思政实践教学”的内涵,对高校下发规范性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最大的突破点应是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门的独立课程开设,这样能充分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可最大程度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全覆盖,也可充分发挥教师的各自优势,让组织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实践课程,让专业理论较强的老师主要担任理论课堂教学。二是各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特别要利用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企业共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充分调动学生社团、二级学院、辅导员在推进全院思政实践必修课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思政实践教学全覆盖。三是大胆创新网络实践,应积极推进及努力建成校内思政实践基地立体化体验实训室,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电脑模拟、模拟实践新手段,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需求,内容丰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在线课程

一是整合资源、立足精高准,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导,整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全国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精品在线课程并向各高校免费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在线开放课程首要的是要把好教学内容的政治关,其次是网络资源的内容是否能真正吸引学生和富有实效,各高校在上级的指导下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合理比例纳入学生的学习考核。二是要加强对网络在线课程的教学监控。教师要对学生是否在网络上真实学习、有效学习、“真学、真懂”进行有效监控和考核,不能以网络点击量代替“真学”,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问题解答。三是规范网络教学的课酬,网络教学可适当比照课堂理论教学课酬的30%-50%执行。

(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技术过硬的混合式教学师资队伍

思政教师团队应以鲜活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的考核式相结合,以开放性建设的理念建设好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理论课堂。按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专业技术性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选送教师到省内外知名高校或请知名专家到校进行培训等多种渠道,着力建成一支立场坚定、技术过硬的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五)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的评价相比于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网络教学而言,评价相对比较复杂一些,学校应探索建立一个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中应坚持把政治标准和育人导向放在第一位,应综合应用好综合评价原则、动态性原则(着重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考核)、多方评价原则(纳入学生工作部门、团委、辅导员、学生社团等部门的综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原则、多维度评价原则等。在评价中一定要把教师评、学生评、网络评得到有机结合,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加大学生互评的比例,因为在实践环节中,基本是以团队合作完成的,学生对他们自身的参与情况及对团队的贡献情况比教师更为清楚。另外应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混合式教学的领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网络评教等机制,加大对混合式教学的督导力度,聚焦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经常性开展大调研和督查,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执行情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执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等关键环节,深入精准查摆问题,实现有效监控,以教学的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混合式教学建设。

(六)提高重视,完善混合式教学建设保障体系

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学校党委领导的重视,经费、组织机构、场所等各方面的保障。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推行,须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建立以学校党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财务、学生工作部、团委、网络管理部门等协作有序的组织保障体系。其次是应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年终绩效考核制度、问责机制等制度保障,以此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在经费方面各高校应按照建设标准本科学校每年生均不低于20元、高职高专院校不低于15元的标准核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并积极探索和加强研究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注释:

①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Z].

[2]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Z].

[3]东秀萍,张淑东.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

[4]杨志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5]鲁旭媛,杨树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5(33).

[6]鲍兰平,张步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8(02):90-92.

[7]李春燕,尹金锋,王铮.国内高校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7(08):97-9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规范化混合式教学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