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优化视角下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2018-09-10闫峻

中国商论 2018年30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闫峻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流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流通作为连接消费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可以采用优化供应链方式,使社会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得到协调,对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方法使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更加科学。本文就针对供应链优化视角下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供应链优化 流通企业 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c)-001-02

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是迎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转变,各个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需要做到通力协作、各行其是。同时,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经济产生过剩的状况,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的绿色、开放、协调和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流通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供给侧结构,整个发展过程都过于粗放,存在网络布局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情况,既影响了流通企业的工作效率,也难以控制其流通成本,不利于流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及时推进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在抑制劣质供给的基础上,减少流通成本,有效促进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流通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供应链优化视角下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

1.1 供给过剩,生产要素成本较高

根据以往流通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既造成了较多的资源浪费情况,也难以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利于流通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由于流通企业受到土地、房租和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不断增长,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降缓,对流通行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由于我国流通行业的利润率较低,与其他生产型企业相比,该行业的吸引力较低,其产品挤压问题也更加明显。此外,我国流通企业缺乏外部需求,其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且整个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环境下,过于依赖经济投资,没有认识到消费规律和过程的重要性,导致流通企业的产能过剩情况越来越严重,逐渐出现经济发展比例失衡等情况。

1.2 劣质供给情况比较严重

在流通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假冒、伪劣的产品,这些劣质供给问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市场失衡的体现,也是社会诚信逐渐丧失的结果,极其不利于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由于流通企业存在较多劣质供给问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对优质供给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次品市场“光环效应”,对我国流通市场体系造成了较大破坏。其次,由于流通企业存在较多的劣质供给问题,影响了流通品牌和生产品牌的塑造,对流通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且这种情况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时候更加明显。同时,大部分流通企业都缺乏较好的创新能力,甚至有些企业比较依赖行业性垄断,无法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商品,对流通行业的优质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最后,当地政府部门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没有做好流通市场的治理工作,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较低,导致流通行业的劣质供给问题越来越严重。

1.3 内部供给能力存在结构性短板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消费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面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对流通行业的服务及产品提出了更多要求。然而大部分流通企业都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及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随着消费群体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知识型”的消费和体验,流通行业的供给逐渐出现衰退和老化现象,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板情况。同时,大部分流通企业在进行内部运营监管、供应链監管及经营活动的时候,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流通企业缺乏高品质的供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些零售企业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的问题,对高品质的供给造成较大影响。(2)在供应链监管的时候,与供应商缺乏可靠的信任关系,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对商业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3)在内部运营监管的时候,企业没有做好内部运营管理工作,在分批销售方面缺乏效率,以致企业的流通成本过高,显著增加了企业对各方面的投入成本。

2 供应链优化视角下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对策

2.1 强化供应链的分工与协作

在进行供应链顶层设计的时候,流通企业要积极优化与消费者、生产商之前的关系,使流通行业能够形成更加细化、深层次的分工及协作关系,加快高效化、专业化及社会化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首先,对流通和生产关系进行处理,需要打破流通业与生产业之间的界限,对行业分工进行深化,促进不同产业的相互融合及渗透。作为连接消费和生产的关键环节,流通企业要主动承接各个生产企业的价值链活动,稳定不同生产企业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挥自身物流、采购、分销、制造及组装等各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供应链的分工和协作。其次,要及时确定流通企业和供应链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体系,不断拓宽线上和线下的产品范围,提供无成本、低成本的体验,进而使流通企业能够成为线上交易的关键方式,为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2.2 促进供应链向国际化发展

在流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其供应链趋向于国际化发展,是解决流通业产生过剩,实现优质供给,建立全球性品牌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首先,流通企业需要将全球化供应链发展作为改革目标,对资本运营和拓展市场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流通企业的国际性分批销售和采购,持续拓宽优质供给的来源和渠道,为流通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基础。其次,要及时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对“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流通行业的低成本流动,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补,有效促进流通产业结构的升级,完成流通企业供应链向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使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3 弥补供应链管理的短板

为解决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需要及时构建更加高效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对传统的管理、技术和体制进行创新,使企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短板得到改善。首先,需要对流通企业的盈利方式进行改版,相关零售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运营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使企业的盈利方式更加科学有效。在进行企业采购的时候,流通领域的零售企业需要扩大采购范围及领域,尽可能简化采购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使流通领域的供应价格得到有效降低。其次,可以借鉴学习沃尔玛等大型企业的采购和运营管理模式,定期进行年度采购、季度采购,合理扩大企业采购的规模,建立与优质厂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采购战略联盟,以此提高大规模采购的经济性。最后,流通企业要积极提高自身分销工作的效率,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更加科学,有效促进流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促进流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深入了解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不断强化供应链的分工与协作,促进供应链向国际化发展,弥补供应链管理的短板,使流通企业供给侧改变更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我国流通行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玫林.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 宋利伟,刘佳.物流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4).

[3] 吴琳娜.大数据助力物流企业供给侧管理的实施路径探究[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30(4).

[4] 刘冬梅.供应链优化视角下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5] 杨利军.基于供应链优化的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4).

[6] 赵树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流通企业的应对之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3).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传统蒙学图书的深度开发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