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9-05薛丽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考新课改初中语文

薛丽珍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对于培养与造就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在语文学科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方面亦有重要影响。其中阅读教学可谓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愈完善,则学生愈能以此为契機全面增强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情境创设、方法提供、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等多个角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则可以有效改进这些不足,这也正是我们此次所要关注的几项思考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01-02

随着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日益重视,相关工作的普及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有了更加明确、具体与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阅读量标准与阅读范围标准,相关的要求对于教育工作而言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无论是阅读课内文本还是阅读课外文本,均可以明确目标,找准方法,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一、认识阅读教学指导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水平如何,关系到交流方式的丰富性以及交流效果的好坏,其中包括信息接收和文字处理两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生活里,人们均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加以阅读,比如在和别人签订合同时,在翻阅报纸杂志时,都不能缺少阅读的环节。可以这么说,阅读和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紧密相关。出于帮助学生胜任平时生活中阅读任务的考虑,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教育层面加大对阅读的指导力度。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系统化与教育专业化也使阅读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学生在接受阅读知识、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均需要由教师妥善解决。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针对当前初中阶段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为了使之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应当做多种努力,其中首要一点是给学生提供恰当的阅读情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说,情境创设是促进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用于弥补教学内容深奥晦涩无味的不足。比如在接触到《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会因为古今文字不同的障碍,而显得比较肤浅,无法体会到主人公曹刿的深谋远虑,只是看到一个似乎并不那么精彩的故事。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春秋战国有关的影视资料,如《大秦帝国之崛起》《东周列国之春秋篇》等,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用心之深远。

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情境时,要特别注意几个事项。首先要明确情境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设置情境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此要避免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的情况。其次,一切当以学生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力求做到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完美结合,引导学生以此为契机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再次,一定要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规律,保证阅读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现实生活有某种内在关联,这样才能把生活常识、人文科学等内容纳入情境中来。时代日新月异,还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中完成阅读任务。

三、丰富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保证阅读教学始终有明确的针对性,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获得明显效果。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安排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课型,有从单元中筛选出来进行重新组合的课程,有以主问题作为任务驱动进行探究的课程,有着重对学生思维发展进行训练的课程,有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感悟型课程,还有以侧重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为主导的课程。课程类型虽丰富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都需要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以区别,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对待相关的重点与难点。例如教学《曹刿论战》时,教师便可以运用朗读背诵与文学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将文和言有机结合起来,而在学习本单元的《周亚夫军细柳》《愚公移山》等古文时,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阅读任务为核心的辩论赛等。具体来说,对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可以依下述步骤进行。

1.方法驱动观念的调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动,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知识占有者与传播者,而更像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与建议者,对于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形成有着促进作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理性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方法驱动观念的调整。传统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教师并不容易很快把旧的观念替换为新的观念,但这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退居到指导者与建议者的位置,以已经建立形成的良好情境氛围为辅助,把学生带入到提升阅读能力的自由境界内,是更适应新课改理念的。

2.阅读具体过程的关注

在阅读具体文章时,教师应当给予针对性的帮助,使学生得到具体的指导,而不是永远用泛泛的方法来对待所有文章,这种微观的、深入的指导方法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会让学生受益匪浅。比如在学习节选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便应当根据本文的特色给予具体指导,使学生了解到:孟子是一个极具救世责任感的人,而以这种责任感为基调,本篇文章便显现出了很强的气势。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对字音进行校正,以加强学生对这种强大气势的理解,接下来指导学生关注句子的停顿,掌握断句的技巧,以避免在读长句子时一口气念完造成语气急促、缺少节奏感等问题,更加强化语气感情,这也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手段。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部分,适宜用平缓的语气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而当学生阅读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指导他们适当调整声调和语速,以传达出慷慨激昂的情绪,待读到文末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时,则要读出平缓与悲凉之意。

3.个性化阅读方式的提倡

教师在探讨与实施丰富的阅读教学方法这个问题时,还应当注意到个性化阅读方式的提倡,使阅读方式因人而异。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需要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使教学过程同语文科目的特点结合起来,用以全面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相应的学习需求区别。在确定教学方法、筛选教学方式、采用评价手段时,均应当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方式的完善。比如,有些学生基础偏弱一点,那么其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便不容易找到文本的中心内容,甚至无法把握基础性的字词,有些学生基础则要好一些,通过自主阅读便可以体会文本主体内容,并且全面感知文意,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能力表现上更突出,可以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此,教师要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阅读的文本内容,做到内容与学生差异性的對应,而不是千人一面地处在共同的范围框架之中。

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当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如苏轼所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带动接下来的写作等学习内容。为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持续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以保证学生始终处在阅读的兴奋点上。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用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且使之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此外,教师亦应指导学生进行词汇收集与整理,其中带动学生做摘抄笔记是养成习惯的一种好办法。当学生意识到摘抄笔记的重要性后,他们会从摘抄简单的词汇和语句开始,继而以文本为中心写心得和评语,长期坚持必然可以拓展自身知识面。

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新课改环境下自身与学生位置的变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接受预习内容,并使之有充分的时间投入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环节中去,进行文字的疏通与陌生词汇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任务下,结合自身兴趣自主安排学习内容,有效地训练发散性思维。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作用尤其明显。比如在学习《诗经两首》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针对这两首古诗晦涩难懂的特点,先查阅古汉语字典再小组讨论,尝试理解各个陌生词汇的含义。事实证明,这种难度颇大的小组讨论,不但不会吓倒学生,反而更易使其增强自主性,饶有兴趣地投入其中。

知识贵在长期积累,阅读贵在坚持不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从环境创设、方法提供、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等多个角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自身有一个开放而民主的心态,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完善。当然,本文所述,只是一些碎片化的思考,如何将思考结果落实到实践中,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研究。

[1] 刘涛彩.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1).

[2] 郝俊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 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8).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思考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