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心信心耐心转化“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2018-09-03陈立亚

儿童大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耐心问题学生转化

陈立亚

摘要:在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这些学生的问题成因、心理特征和应该采取的教育方法,用爱心、信心和耐心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转化 爱心 信心 耐心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们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在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这些学生的问题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案回放

SS同学,个头虽小却“干”劲十足,脾气暴躁,经常在同学面前说大话,吹牛皮,自称是班中的老大。老师说的话,他总听不进去,心里随时都有自己的小主意。平日里非常好动,上课时经常不听老师讲课,并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讲和老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下课总是跟同学打闹,经常闹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大打出手,同学都很“怕”他。老师们做了大量工作,多次批评教育也不见成效。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使他成了“孤家寡人”,渐渐地他脱离了同学,脱离了课堂,脱离了学校。

二、个案观察

由于SS同学的爸爸常年在外开车,经常不在家,和他的沟通很少,从小就没有好好的管教他,使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他的妈妈也是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平日由姥姥、姥爷看管孩子,溺爱至极,想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唯我独尊。爸爸妈妈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是说服教育,而是非打即骂。父母对孩子的不当教育使得孩子越来越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不愿吃一点亏,对父母的逆反越来越严重,对老师的话也听不进去,孩子崇拜的是社会上不良青年的话语和行为,认为每天吃、玩、打架就是生活,喜欢在班里或学校里长威风,树威信。

三、个案分析

SS同学不当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他任意妄为、无组织、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由散漫等不良行为习惯。又因为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经常受到批评、指责,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暴躁,行为偏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使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他的暴躁脾气,消除他的心理缺陷,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找出症结,解决问题

由于贪玩,加上家庭的特殊,每天的作业他总是应付了事,经常偷工减料。为此,我和孩子父母多次沟通,采取了孩子的作业由父母督促、检查后签名的方法。可是孩子的作业是母亲监督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便打电话给其父亲,要求他工作之余多过问一下孩子的作业,但效果并不显著。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自尊心很强,特要“面子”,一直标榜自己是老大,是男子汉。有一次,他头上缠纱布来上学,看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求。我故意冷落他,同学却一直追问怎么回事。他忍不住跑过来悄悄对我说,爸爸拿碗砸了他,说着眼泪就下来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样做?他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原因:原来又因贪玩,对作业敷衍了事了。我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否则就不是男人,而成“狗熊”了。我答应不把这件事公开,但以后一定要做完作业再去玩。他感觉到我维护了他的自尊心,给了他“面子”,从此以后,他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二)感情投资,润化心田

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多,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每次老远看见我都会和我打招呼,显得特别亲热。他爱说话,于是我对他进行鼓励,告诉他在班级可以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但应注意场合和分寸。当他有时难以自控,想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时,我就用眼神提醒他,他马上心领神会,坐好听课。现在,在我的语文课上几乎看不到他玩东西、乱讲话了,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起来。

因为他精力旺盛,下课总喜欢奔跑追逐,有时会给同学造成伤害。于是我为其在班中安排了一个职位,当了一名安全监督员。见我如此重视关爱他,他没有辜负我,每次下课他都会对在走廊中打闹的学生进行制止。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平时“捣蛋”的学生都发生了变化,课下不再打闹,班中的纪律大有进步,连续获得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

(三)家校合作,密切配合

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建立起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比较突出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多种途径,采用有效的方法,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我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四、个案效果

经过反复的做工作,家长认识到了该学生问题的严重性,坦诚自己原来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不足,愿意与学校配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在该同学进步的过程中也有反复,甚至出现抽烟等不良现象,我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考虑到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反复问题,认为只要学生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悔改,在处理时可以给予机会,从轻处理。我认真分析了该同学的情况,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谈话,让他再次写出深刻检查。经过这件事后,该同学深深感觉到对不起老师,多次表示要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改掉了不少坏习惯,遵规守纪,认真上课,并主动为学校、为班级做好事。

五、个案启发

(一)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热忱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信,消除了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二)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等方法,努力发現他的闪光点,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人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受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六、个案反思

经过这次个案辅导,我认识到,其实不存在“问题学生”,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引导、教育。如果引导方法得当,那么这个学生自然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并心甘情愿地改正。相反,如果你一味地认为“问题”学生令人头疼,无药可救,那么这个学生永远是你心中的问题。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既艰辛又令人愉快的工作,作为一个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个人潜能,我们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它挖掘出来,把它发扬光大,不断提升他的生命意义。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信心去感化教育每一个“问题学生”,让“问题学生”也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耐心问题学生转化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