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聋生的家庭教育

2018-09-03刘文彩

儿童大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

刘文彩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处在青春期身心剧变的聋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复杂、多变,家庭教育尤为重要。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本文基于笔者的班主任经验和特殊教育理论的学习,将探讨初中聋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聋生 教育误区 教育实践 经验汲取

青春期是儿童走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身心的剧烈变化,常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有一定的心理缺陷。这时候,聋生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体验较之普通学生更为复杂、多变。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时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发展特殊教育,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聋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聋生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不够,相关资料少之又少。而单独针对青春期聋生家庭教育的研究几乎找不到。

本文将在笔者的班主任管理中、日常教学中及与家长的沟通中,结合特殊教育理论,寻找初中聋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可汲取的经验。

一、初中聋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对聋生过度保护、溺爱

由于聋生的生理缺陷,很多父母感觉亏欠了孩子,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他们很少有动手的机会,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当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父母总喜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去责怪别的孩子,使他们养成很多坏习惯和不健康心理。如:受不得一点委屈又喜欢伤人自尊、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没耐心、懒惰。

(二)疏于亲子沟通

家长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很忙,他们也不会手语,感觉没办法和孩子沟通或沟通不畅。为了孩子和家庭的幸福,他们更多地选择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虽然孩子的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世界却贫穷。其实孩子在5~6年级之后看口形、简单的书面交流是没有大问题的,只是需要家长多些耐心。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都到初中了,他们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学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家长,家长便听之任之。殊不知初中是聋生身心变化的关键期,稍不注意就会走偏,需要家长的不断引导。

(三)让聋生长期住校

医学的进步,健康理念的传播,让聋生的出生率和发病率越来越少。许多县级、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始转向以招收培智学生为主,更多的聋生需要离家求学。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住校,每周只回家一次。长期呆在学校,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他们变得敏感,自卑。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更不知如何与父母相处,与异性相处。到青春期后,交友、如何与异性保持距离将成为人生的一大难题。

二、初中聋生家庭教育经验

聋生A父母离异,且父母告诉孩子该事实,与妈妈、姐姐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该生父母对其特别关注:在小学时,妈妈常常在家教她说话,带她看书;常和班主任联系,陪她参加活动;严格要求玩手机时间。现在这个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强,开朗乐观,酷爱读书。

聋生B父母对她要求很严,从小给她佩戴助听器,带她做语训;给她报艺术班;为她把工作搬到学校附近,背井离乡;让她走读,给她家的温暖。该生多才多艺,勤奋好学,严于律己。

由这两个学生我们可以看出,早期教育、严格要求聋生、不让聋生拘于家中是多么重要。

(一)重视早期教育

科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一生中的最初三年所获得的经验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大脑的发育。这就需要父母为聋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为了孩子今后的健康快乐成长,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孩子,看书、说话、参加活动。这是其他时期所不能取代的。问题对策

(二)严格要求聋生

幼儿、小学时,学生可塑性很强,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时要以严为主,绝不能溺爱、放任。

进入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要求与大人平等,这时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创造宽松一点的环境,这样才能防止逆反心理。但是不能因为民主,放弃对孩子的管理,一切由他做主。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必须严格要求,只是多讲理、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

(三)不让聋生拘于家中

不让聋生拘于家中,给予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不仅愉悦他们的心情,增进母子间的沟通,而且也能增长他们的见闻,补偿他们的缺陷。

三、对于初中聋生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定家规,不溺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遵守社会规范的聋生,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规范从家开始。家有家规,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聋生心中应十分明确。

设置“家务劳动承包制”。家务活列出清单,把他能做的承包给他。如果孩子该洗刷餐具而没干,家长也要“罢工”——不给孩子做饭。有了规定必须要严格执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进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二)重視早期教育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D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

聋生本来就有生理缺陷,如果再不抓紧早期教育,以后发展将更为困难。早期家庭教育好的聋生,在进入初高中后学习、适应能力更强。

(三)少住校,多回家

学校是人多密集的场所,一个老师要对着十多个学生,不可能像父母一样去照顾、关心他们。青春期的聋生身心剧变,有些隐私他们不愿意找老师倾诉,找朋友倾诉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时,父母成为他们倾诉的最好对象。少住校,多回家,加强亲子沟通,父母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平安度过青春期迈向成人。

(四)多参加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害怕聋生在外受到歧视,担心他们能力不够,不愿意带他们出去或让他们自己出去。长期的室内生活是很压抑的,长久的隔离自然会抑制孩子的快乐天性。

户外运动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它不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扩大胸怀,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通过户外运动,聋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直面挑战,克服困难。

(五)减少危险因子,增加激励因子

儿童发展受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单一环境因素本身很难造成影响,家庭危险因子数量和分布组合才是关键。减少危险因子,增加激励因子是加强聋生早期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

聋生C父母离异,妈妈带着她再婚,组成新家庭,家长隐瞒该事实。该生家庭困难,一家4口挤在一张床上。考虑到该生年龄大了,不适合与父母挤在一起,初中后她开始住校。住校时有学生散播她不是爸爸亲生的事,虽然老师做了处理,但是这个事对她和她的家庭打击很大。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帮助和关心相对较少。目前这个孩子性格内向,有点自卑,学习成绩一般。

由聋生A、B、C的事例可知单一环境因素本身很难造成影响,家庭危险因子的数量和分布组合,及激励因子的数量才是关键。

总之,初中聋生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学习与引导;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为聋生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责任编辑:方洁)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关于聋哑家庭幼儿的教育实践与反思
高校图书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分析
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