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跨境交换期间文化适应情况探析

2018-09-03谢欣璟徐逴陈润琦吴旭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谢欣璟 徐逴 陈润琦 吴旭丹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中马经济高层论坛上主张深化中马高校合作,扩大互派交换生规模。在此背景下,两国高校大学生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我国交换生的文化适应情况值得关注。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从学习状况、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跨境交换期间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对大学生交换学习期间遇到的文化适应困难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大学生跨境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交换生 跨文化适应 交流障碍

一、研究背景

自2014年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每年挑选一批学生赴博特拉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截止2017年年底,已有50余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笔者也有幸于2016年下半年赴博特拉大学学习,并在回国后与其他一起交换学习的同学申请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大学生跨境交换期间的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研。本文依托该项目,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学习的交换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参加该项目的体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内容涵盖人文差异、自然环境、学业语言、人际交往、心理诉求、调用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适应性情况,以选择题和问答题形式开展。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符合统计要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交换生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二、交换生跨文化适应存在的困难和产生的原因

1.语言障碍普遍存在

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学子,想要融入一个全新的自然、生活环境,语言是其交流的主要媒介。即便是熟知各种肢体语言和社交技巧的受访者,也仍然强调语言对其造成的障碍。统计数据表明,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较好地掌握了目的国的语言,大部分受访者对于目的国的语言掌握程度较差甚至是一无所知。这无疑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困难,语言障碍成为阻碍学生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高校中,英语为主要通用语言,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课堂教学,多用英语交流。众所周知,中国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普遍局限在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上,无法灵活使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本地化语言。即使交换生的英语水平足以在各种国际国内语言考试上获得很高的分数,他们也难以顺利解决一些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麻烦和误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语言障碍主要源于交换生的自身因素——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较差、生性害羞或不够自信、不愿主动与本土学生交流,同时也存在一些外在因素,如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差异和文化背景差異,导致理解困难和语言误解。

2.生活适应优于学习适应

调查发现,交换生对于学习的适应程度远没有生活的适应程度高,大部分交换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模式,但是却难以融入课堂。在生活方面,82.5%的受访者可以较好地使用当地交通工具,77.5%的受访者偶尔或经常与异国同学讨论问题,这个比例和参加社交活动或海外聚会的比例相同。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受访对象可以较好地融入国外生活,在生活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学习方面,有47.5%的受访者感觉老师的教学内容难度有点大,不易理解,有近30%的受访者表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经常集体突击赶作业。笔者在博特拉大学交换期间发现,相比欧美国家的交换生,中国交换生显得较为沉默,他们总是像在中国课堂上一样——听课、做笔记、写作业。中国交换生不太愿意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缺少与教师的互动,对于问题的扩展也很少。由此可见,交换生在学业方面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一方面,这一症结归结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包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聚会和社交活动上,对学习的投入不够,不能够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另一方面,归结于两国教学模式的不同,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探索式的学习方法等都不同于国内教育,博特拉大学的课程任务三分之一在课堂,三分之二在课外。然而,学生出国交换的目的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敢于质疑的勇气等,因此尽快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3.文化圈的影响不容小觑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每年大量接收来自世界各国的交换生,调查发现,交换生们更愿意于与本国同胞交流,这在中国交换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华语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圈子,在国际生中也不例外。对中国交换生来说,数量众多的同胞让他们可以减少与本土学生的交流沟通,不用离开自己的群体就能拥有必要的社交生活,不会感到孤单,并且可以了解到课程的需求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而来自其他国家的交换生的数量往往不足以构成一个小集体,所以他们不得不与其他本国以外的学生交流以获取必要的信息。交换生侧重于接触本国学生,缺乏和外国学生交流,原因如下:

第一,从语言上来讲,交换生可以用自己原有的语言交流,相比与外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更加方便无障碍。

第二,从文化背景上来讲,交换生与本国学生之间文化背景相似,文化认同度高,文化差异小,但与外国学生文化背景、文化认同度等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他们更愿意与本国学生接触。

第三,从自身情况上来讲,交换生自身缺乏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学习圈子小,同时又不主动的结识外国朋友,因此,自身的限制也导致与本国学生接触多,与外国学生接触少。

三、跨文化适应困难的解决方案

1.国内学校的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在去交换的学生中,90%是突然决定参加交换生项目,仅有10%的学生是有计划的参加交换生项目,甚至65%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间都不知道有交换生项目。因此国际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学校宣传部应该加强合作,让每个入学新生都了解交换生项目,从而让在校大学生一开始就计划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也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交换生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希望前去国家的基本信息。

完善学分认证系统。由于国内外课程存在差异,许多交换生反映无法兑换学分。各高校应对学分认证进行创新,确保所修课程可以进行学分兑换,在外修读的其他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进行认定。学生提前了解国内外校际学习课程,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对其在外学习是一种预热,帮助其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回国后兑换学分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国外教学以学生为主的模式,国内教学以老师为主的模式。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有助于我们对世界各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以及人才模式培养发展,有利于学生出国后更快的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能力。

2.学生自身的措施

丰富校园生活。到国外学校入学后,交换生可以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在社团中,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大学社团是一个锻炼自我的好地方,不同的活动都会给予同学不一样的收获。大学社团经验有利于多和国外学生沟通,快速适应国外的环境。

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在已知自己即将出国留学的情况下,应提早参加语言能力培训。在校期间有许多语言培训机构开设课程,学生应该有目的的进行语言学习。以便在国外交换留学时可以尽快地了解当地信息,融入当地生活。

提前熟悉课程。学生在交换学习前应及时了解国外学校的授课内容,有目的的进行专业词汇学习,同时在上课时可以将学习内容录音,以便课后可以更好的进行复习。

广交国际朋友。因为交换生大多喜欢接触本国的朋友,交友圈存在局限性,更加无法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在海外留学期间应多交各国好友,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也能更直接快速的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习俗。

3.国外学校的措施

加强信息沟通。国外学校应建立相关的信息联系机构,帮助国内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评估和联系,使国内高校更具体的了解国外高校的校园环境、授课内容、文化背景。

严抓教学质量。国外学校可以在开学前进行语言能力测试,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安排进入不同水平的教学班级,以便学生能更好的跟上老师教学进度。

完善导师制度。国外学校可为每位交换生分配导师,一对多辅导学业。开学初期由导师安排课程并且带领同学熟悉校园。每个学生的生活问题都由导师分管,由导师给学生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以便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

开展homestay活动。国外学校可组织交换生去当地人家庭生活,和当地人一起做活动。学生入住当地家庭,可以更好地体会和适应当地文化,建立丰富多彩的朋友圈。

总而言之,交换生跨文化交际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外国文化,尤其是文化差异性的了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前,学校方面应该对交换生进行培训,交换生自身也应该了解跨国交流不仅是语言、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更是文化上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高玉蓉.加強国际交流合作提高高校办学水平[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3) :71.

[2]陈青,邓责梦,何洪.大陆高校跨境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探析[J].高教论坛,2011,(04) :126.

[3]秦洁,钟芳,蔡建英.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的实践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194.

[4]高睿,金军.我国高校交换生项目培养问题研究及发展战略[J].教育观察,2015,(07) :19.

本文系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大学生跨境交换期间跨文化适应情况调研——以马来西亚交换项目为例,项目编号:201610595034。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
浅谈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析
在华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团体辅导在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应用研究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