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良铎应用角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用药规律探讨❋

2018-09-01吴建军张莹雪于小佳姜良铎张晓梅王建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栝楼知母杏仁

吴建军,张莹雪,孙 博,于小佳,刘 静,姜良铎,焦 扬,张晓梅,王建云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姜良铎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手段多样。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许多中医理念,其临床处方用药多以辨状态论治为指导,以角药取效,疗效卓著,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治疗。兹就其应用角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1 角药思想简介

所谓角药配伍就是3味药的组合。角药思想是建立在从状态论治的临证思维下,合理把握整体状态,根据宏观与微观、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动态病理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状态,选用多个由3个药物组成的组合进行诊疗的组方规则。

角药组方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和“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的制方精神。一般地说,君药较少,则臣、佐药较多。角药的配伍可有君臣佐使亦可有君一臣二,亦可有君一臣三佐五而组成不同方剂。[1]

2 关联规则发现的角药

笔者以2003年3月至2015年8月在姜良铎门诊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常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其治疗COPD稳急性加重期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研究发现,按照置信度与支持度约束,结合项数限制进行分析,可以演化出3味药核心组合即角药,将筛选出的角药组合与临床验证,选择合理的药物组合[2]。

表1 姜良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常用角药

3 COPD病机分析及角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

COPD以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甚则体质量下降、食欲减退、心悸、口唇紫绀、下肢浮肿等为主要表现。肺为娇脏不耐邪气侵袭,患者或因于长期大量吸烟,邪毒灼伤或因于反复外感、慢性咳嗽致肺气亏虚,气机升降失常,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喘咳乃作;胸中气机不利则见胸闷;子盗母气,脾气为之亏虚,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养,则见食欲减退、体质量下降;母病及子,喘息反复发作,日久及肾,肺肾摄纳失常,则见喘息、呼吸困难且动辄加重。

肺、脾、肾亏虚又是痰浊、水饮、瘀血形成的原因,痰浊、水饮、瘀血的形成,又进一步加重肺、脾、肾亏虚,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相互为病。若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失蒸化,膀胱气化不利,三焦失畅,津液输布失常,聚而为痰、饮、水、湿,影响肺、脾、肾之气机,则见咳嗽、痰多甚或上逆作喘、呼吸困难,饮溢四肢则见肢体浮肿。

瘀血的生成与正虚和痰饮关系密切,一是肺、脾、肾气虚推动乏力,气虚血瘀;二是多种致病因素致气机阻滞、气滞血瘀;三是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互结,瘀血阻滞则见心悸、口唇紫绀等症状。

3.1 治疗COPD经验

姜良铎认为,中医药治疗COPD的优势在于稳定期的预防和维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严重程度,延缓肺功能下降,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改善健康状况,增加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反复外感、肺脾肾亏虚为其病因,痰瘀互阻肺络为其发病关键,内伤基础上的反复外感加重病情进展。稳定期治以补肺益肾、活血化痰,急性加重期兼以清热养阴[3]。

3.1.1 稳定期治以补肺益肾健脾,活血化痰 肺脾肾亏虚贯穿于COPD的始终,因此在COPD的治疗中应注重扶助正气,补益肺脾肾。早期以补肺益气为主,中期脾肾双补,晚期以补益肾气为主。

正虚与邪实互为因果,正虚既是发病的内因,又是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治疗方面,还需要注意活血化痰。从而攻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并举,扶正以补肺益肾健脾,祛邪以活血化痰。

3.1.2 急性加重期兼以清热养阴 COPD患者多因外感而急性加重,外邪引动内伏之痰饮,饮从热化,形成痰热、瘀血内阻之证。即使感受风寒湿邪也常出现入里化热之象。邪气入里化热,热邪灼伤津液,或邪在体内羁留日久,化热化火损伤阴津,阴液为之不足,因此急性加重期要在活血化痰的基础上兼以清热养阴。

3.2 角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

3.2.1 杏仁、丹参、紫菀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长沙药解》载:“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调理气分之郁无义易此。[4]”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可用于多种咳喘病症。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本草纲目》载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5],可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用于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紫菀辛、甘、苦、温,归肺经。《本草正义》:“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6]”三药合用一方面气血同调,调整气机,活血化瘀,以复肺之宣肃之性;另一方面于宣肺中寓降气润肺。针对COPD急性加重期邪气致肺失宣肃、痰瘀互结这一病机,从调整气机、活血化痰三方面入手,宣肺降气,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用于肺失宣肃、痰瘀互结之喘息、咳嗽、咯痰、口唇紫绀或舌下迂曲等。

3.2.2 栝楼、赤芍、白芍 栝楼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本草纲目》载栝楼“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5],可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咳喘。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本草求真》载赤芍“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7],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凉血、止血、散瘀消斑之功。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本草发挥》“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肺燥气热,以酸收之,以甘缓之。芍药之酸,以敛逆气”[8],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三药合用可活血化痰、敛肺、宽胸、通腑,用于痰热、瘀血互结之喘息、咳嗽、咯痰、黄痰、大便干、口唇紫绀或舌下迂曲等。

3.2.3 贝母、知母、丹参 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本草汇言》载:“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9],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用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也可与沙参、麦冬合用,用于肺阴亏虚之有痰者;又可配伍知母清肺润燥、止咳化痰,治疗肺热、肺燥合并痰热者。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本草纲目》载“知母,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5],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也可与栝楼、贝母配伍,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还可与贝母配伍用于阴虚燥咳、干咳少痰等。丹参作用同前。三药合用可滋阴清热、活血化痰,用于肺肾阴虚、痰热瘀阻之久病喘咳、喘息,动则加重及咳嗽、咯痰、黄痰、量少、口唇紫绀或舌下迂曲等。

3.2.4 杏仁、黄芩、紫河车 杏仁作用同前。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本草正》载黄芩“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6],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热,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紫河车甘、咸、温,归心、肺、肾经。《本经逢原》载紫河车“能峻补营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虚劳之疾”[10],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与人参、蛤蚧等配伍治疗肺肾两虚之喘嗽。三药合用可从虚实两端入手,祛邪与扶正同施,可清肺化痰、补肺益肾,用于痰热瘀肺、肺肾两虚之久病咳喘、喘息,动则加重、咳嗽、咯痰、黄痰、量多等。

3.2.5 杏仁、苏子、苏梗 杏仁作用同前。苏子辛、温,归肺和大肠经。《药品化义》载:“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11],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等。苏梗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药品化义》载:“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11]”可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用于胸腹气滞、胸胁胀痛等。三药合用从调畅气机、止咳化痰入手,肺脾同治,可降气化痰,宽胸,润肠通便,用于痰浊阻滞、肺气上逆之喘息、胸闷、咳嗽、咯痰、白痰、腹胀、大便干等。

3.2.6 栝楼、知母、黄精 栝楼、知母作用同前。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载黄精“补诸虚……填精髓”[5],可滋肾润肺,补脾益气,既用于阴虚肺热、干咳少痰,又用于肺肾阴虚之久咳虚喘等。三药合用攻补兼施,滋阴清热,化痰平喘,用于肺、肾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之久病喘息,动则加重、咳嗽、黄痰、量少等。

此外,在临床多应用麻黄、射干、五味子,三药合用攻补兼施,补益肺肾化痰平喘,用于肺肾气虚之喘息、咳嗽、咯痰、汗出等。黄芩、栝楼、牛蒡子三药合用从肺热、痰热入手,表里同治,可清热化痰,通腑、利咽,用于痰热壅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之咳嗽、咯痰、黄痰、大便干、咽痛咽痒等。

4 典型病案

某男,67岁,2007年6月12日来诊。患者1年前于朝阳医院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未给予规律使用吸入制剂。3 d前外感后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黄痰质黏,喘息胸闷,动则加重,气短乏力,鼻塞流清涕,体温反复最高38.5℃,腹胀纳差。自服感冒药物后上鼻塞流涕缓解,仍喘息动则加重,胸闷气短乏力、纳差、咽痒、咳嗽、咯痰、黄黏痰量少难咯、口干口渴喜饮、二便调、眠差,舌黯红、苔薄白、脉浮细数。初步诊断肺胀,辨证属风邪外袭、肺肾两虚、痰瘀互结证,治宜解表清热、补益肺肾、活血化痰。自拟方:炙麻黄6 g,炒苦杏仁9 g,生石膏(先下)30 g,知母10 g,贝母10 g,丹参15 g,紫菀15 g,炙百部10 g,紫河车15 g,黄芩15 g,牛蒡子15 g,栝楼30 g,苏子15 g,苏梗15 g,黄精15 g,射干10 g,五味子6 g,柴胡15 g,青蒿10 g,金沸草15 g,7付水煎服,每日1付。嘱患者口服头孢类抗生素,规律使用吸入制剂,清淡饮食,随诊。

此病例为上述角药组合的典型代表。患者久病肺系疾患,喘咳反复发作,日久肺肾摄纳失常,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咯痰;脾气虚、运化乏力则见纳呆;胸中气机不利则见胸闷;气虚津液输布失常、痰浊由生则见咯痰;气虚则血瘀,加之久病痰瘀互结、痹阻肺络则日益加重喘咳;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邪滞咽喉、气机不利则见咽痒咳嗽;痰从热化,灼伤津液,加之久病咳喘、气阴耗伤则见口干、口渴喜饮。方以角药组合:杏仁、丹参、紫菀,贝母、知母、丹参,杏仁、黄芩、紫河车,杏仁、苏子、苏梗,栝楼、知母、黄精,栝楼、黄芩、牛蒡子,炙麻黄、射干、五味子,加用生石膏,以组成麻杏石甘汤以清肺泻热;加用金沸草,与炙麻黄、生石膏三药配伍,组成角药以宣肺、通肺络、清热、降气化痰;加用柴胡、青蒿以解表退热,畅达三焦,百部以止咳化痰。服药7付后体温恢复正常,喘息、咯痰缓解,痰量减少,上方去青蒿、百部,继服14剂口服。嘱患者复查肺功能,规律使用吸入制剂,清淡饮食。

猜你喜欢

栝楼知母杏仁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栝楼类药物异文考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涟水县栝楼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及几种立体套种(养)模式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杏仁糖小兔
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益肾除湿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果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