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社区银行现状与优化研究

2018-08-29熊柔娉

大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摘 要】 社区银行的兴起完善了我国的金融体系。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社区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经营模式,发现社区银行经营实践中存在的诸如市场定位不明确、团队建设不重视、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该区域实际情况,就优化社区银行发展策略,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以求找到一条符合社区银行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社区银行 发展策略 普惠金融

一、社区银行研究概述

社区银行在国外尤其在美国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社区银行是城镇主街道的组成部分,将当地存款用于再投资并为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小企业成长。Robert Deyoung等人则增加了社区银行的两个特点:一是社区银行在本社区获得存款并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交易和授信服务;二是社区银行需执照经营,重视风险管理。

我国建立社区银行的时间还不长,对于社区银行的讨论是从2000年后开始兴起的。学术界对社区银行的定义大多是参考国外的概念。巴曙松认为:社区银行是指在特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市场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中小型银行。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从社区银行开始,打破原有的管制和限制,适当的引入民营资本,增强银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王浩总结了社区银行的概念及特征、经营特点、竞争优势、绩效和风险防范及对我国的启示。林毅夫提出,我国在特殊的发展阶段可以适当的对中小银行进行扶持,而且社区银行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金融系统。陈一洪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作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特征及富国银行社区模式的启示。游春、巴曙松认为我国农村社区银行的建设并不成熟,着重思考我国农村社区银行模式创新和建设途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以便农村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社区银行体系。王爱俭从管理方式、建立方法、监督机制等方面全面对我国的社区银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我国的社区银行可以考虑引进民间资本来参与投资和管理,让社区银行拥有合法的法人,进行合理的机构设置,还需要对管理制度、监管体系进行完善。

二、社区银行理论概述

(1)关系型贷款理论

关系型贷款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前沿问题。Berlin and Mester根据贷款方式把商业银行贷款分为市场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是银行和企业之间长期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以最大程度减少借贷风险的贷款方式。关系型贷款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出现的,银行关系型贷款业务处理主要依靠软信息,软信息与硬信息相比不容易被量化,带有人性化的特征。社区银行的经营规模比较小,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多数是单元化的机构设置,获取软信息速度快、效率高、转手少,让软信息更加容易得到有效传播。

(2)金融共生理论

共生的概念最早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斯蒂格利茨把共生概念应用到金融学领域进行研究。关于金融共生的定义,袁纯清认为,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之间、银企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模式形成的相互依存关系。小企业与小银行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关系,更容易形成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银行与银行之间的金融共生则可以解释为让共生关系所产生的共生能量促进双方的健康发展。

(3)普惠金融理论

2003年12月,联合国率先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很好的得到金融帮助。普惠金融的基本观点是共享理念。较为全面的表述是国务院“十三五规划”解读中认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是从金融角度提升社会福利、增强社会保障、扶贫和保护弱势群体,向普罗大众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三、福建省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福建省社区银行发展概况

近几年福建省兴业银行大力实行社区银行战略,其发展运营模式可以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社区银行的标杆。其第一家社区银行福州联邦广场社区支行是在2013年6月25日挂牌成立的,它也是我国第一家正式持牌的社区银行。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国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已有一千余家,遍布全国主要城市。

(二)兴业银行社区银行主要特点

(1)差异化优势

社区银行主张为社区内的小微企业和居民提供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差异化服务,从而突出其优势。社区银行网点分布有的是支行末端的延伸,有的是便利店式的分布。网点大多选择靠近社区的地点,便于为社区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在产品和业务安排方面,社区银行采取错峰办理、凸显特色的运营模式。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的金融需求,社区银行会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并做好客户资源的后期维护,做到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

(2)特色化品牌

完善的品牌体现在金融企业形象与金融产品两个方面。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联合世界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7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兴业银行排名第21位,兴业银行连续六年蝉联中国银行业“年度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其品牌价值不断在提升。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品牌的知名度已在潜移默化地增强。兴业银行社区银行努力打造“管家式”服务理念,在与社区的互相作用、共同成长中实现其特色,落实金融共生理念。

(3)精細化服务

对于高端客户群体,兴业银行设置了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还同我国知名度很高的高端零售行业、第三方专业理财机构、航空公司等进行合作,制作联名卡,让兴业银行的高端客户可以拥有社区银行指定的贵宾级待遇,也为各方的增值服务带来了收益。例如用户的私人理财管家、健康专家、法律顾问等,不管是对客户还是对兴业银行,双方都互利共赢。

(三)兴业银行社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福建省社区银行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在深入推进。但是在社区银行发展探索期,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1)市场定位不明确

社区银行并不是商业银行分布在社区的一个支行网点,也不是粗略地复制传统商业银行将服务网点布置到社区的一种途径。社区银行不仅将服务点设置在社区里面,还应当为社区的居民和中小型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真正从社区居民和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居民。以兴业银行社区银行为例,基本上都有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在对社区银行进行现场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当问及社区银行网点工作人员时,他们的回答以及潜意识的反应,都不愿意称自己是社区银行。

(2)团队建设不够重视

国外社区银行里,对于资格比较老、经验较为丰富的客户经理通常被称作为社区银行家或者理财顾问。这些人员至少是在专业投资机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财务部门、零售行业等工作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实战经验非常丰富,专业能力强。反观兴业银行,目前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数量少,一家社区银行的标准配置仅三人,社区负责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一岗多能。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从传统网点转岗而来,素质层次参差不齐。没有专业人才,团队建設欠缺,很难推动社区银行的发展。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兴业银行的社区银行在金融产品细分化、产品服务、业务办理方面都存在与其他银行同质性,或说是高度的雷同性。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区银行没有能力独立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约束使社区银行无法满足目标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第二,社区银行的目标客户大多选择银行代销,但是资金也快速的被转移出去,社区银行自身并没有形成较大的资金流,从而不可能获得很大的利润。第三,兴业银行建立的社区银行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重点对低风险、低收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了推广,而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却非常少。

四、社区银行优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设身处地为民提供便利

社区银行的核心服务理念是“便民”,为客户提供不同于传统支行网点的便捷金融服务。兴业银行是典型的本土化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的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把控能力更强,能够利用地缘优势,及时的推出符合社区居民生活习俗、思维习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服务当地民众和经济。在为民提供便利上可以有以下对策。

第一,采取“错时服务”的措施,这样可以满足大多数社区居民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社区银行每天的营业时间均到晚上8点,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潜在客户。第二,在网点的人员配备不多的条件下,社区银行应当布设多种智能设备,例如远程可视柜员机、银联便民支付终端、电子银行体验机等,以便社区居民快捷办理存取款、贷款和理财业务。作为社区银行,兴业银行必须深入社区与居民零距离接触,做“社区好帮手”。第三,社区银行可以专门设立一个签证代传递中心,成为侨胞侨眷和出国旅游居民的“家门口的签证中心”,为客户提供代办个人旅游、探亲访友、商务等各类签证服务,减少客户奔波办证的时间与精力。

(二)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谋求政府对社区银行的政策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管制是比较严格的,那是出于保证国家金融秩序正常的必要措施。但对于社区银行,兴业银行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去谋求这种政策放松空间。社区银行毕竟是商业银行控制下的最底层末稍机构,在可控的条件下适当放松不会带来金融秩序的混乱。建立社区银行是为了向社区居民和中小型企业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务,推动地区经济向前稳步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表明,国家政府对社区银行的重视程度、给予的优惠政策等都是社区银行能否取得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信贷市场的结构总体上仍然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决定的,中小银行只有通过特殊渠道才能够勉强加入其中,这就更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给予中小银行更多的政策支持,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构建社区普惠金融

社区银行需要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途径,与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相区别,走差异化路线,明确定位市场,与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社区银行是普惠金融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在对中小型企业、社区居民、贫困农民、弱势群体等服务对象的具体服务中,有着大中型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说社区银行是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聚集区享有同等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具体措施如:推广社区贷产品,主要为社区居民融资提供便利;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便捷贷款”服务,持社区里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社区银行起步较晚,真正合适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要想做好社区银行需要专业化人才,培养专业人才任重道远。另外,社区银行在激励措施方面也不完善,无法与国外成熟的社区银行相提并论,使得很多专业人员流失。所以,对于社区银行来说,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对此,主要有以下三点对策:第一,社区银行要有稳定的专业人才来源,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择优进行再学习、再培训,还可以从外部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第二,社区银行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一方面是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是经验和技巧性的培训。第三,社区银行要树立人才为本意识。首先,多考虑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其次,加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最后,改善薪酬结构体系,建立完整的激励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 Robert Deyoung,William C Hunter and Gregory F Udell,Whither the Community Bank,[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5:2/3 81-8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2] 巴曙松.社区银行能否成为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突破口?[J].现代管理科学,2002(07):19-21

[3] 王浩.社区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西部金融,2013(2):34-38.

[4] 林毅夫.谁在妨碍存量改革[J].商业时代杂志社,2002(4):1-4.

[5] 陈一洪.社区银行建设的美国经验、国内现状与发展[J].武汉金融,2014(5):49-52.

[6] 游春,巴曙松. 我国农村建设社区银行的相关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4,(05):35-39.

作者简介:熊柔娉(1992-),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