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法释疑电磁感应中的圆盘问题

2018-08-27黄火根

中学理科园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比较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黄火根

摘 要:电磁感应中的圆盘模型在高考中高频出现,但模型的迷惑性极易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学中运用比较学习法,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而且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圆盘模型;比较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引言

电磁感应中的圆盘在近年的高考中的出现频率较高,由于模型的迷惑性以及同学理解的偏差,导致此类问题得分率不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学情及认知规律,应用比较学习法,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进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及规律性[ 1 ]。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以释疑电磁感应中的圆盘问题。

1 环形电流与涡流的比较

如图1所示是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的圆环。当磁感应B强度增大时,通过圆环的磁通量增加,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会产生沿圆环方向的环形电流。

如图2所示是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的圆盘,可以把圆盘看成无数个不同半径的圆环构成。当磁感应强度B增大时,通过圆盘的磁通量增大,即通过每个圆环的磁通量增大,产生电磁感应现象,所以圆盘中就会产生无数个不同半径的环形电流,即涡流。

学生对圆环的电磁感应现象更熟悉,如果把圆盘看成由无数个不同半径的圆环组成,就能将学生较为熟悉的圆环过渡到陌生的圆盘,能顺利地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圆盘在变化磁场中产生涡流的原理。

2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产生机理的比较

如图2所示,当磁场B变化时,导致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了有旋电场,有旋电场对回路中的电荷有非静电力作用,从而在圆盘中产生了感生电动势。

如图3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当圆盘绕中心轴转动时,可以等效成长度等于半径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做定向移动,导致导体两端产生电势差,从而在圆盘中产生动生电动势。

通过两种电动势产生机理的比较,学生就能较好区分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异同,体验建构知识过程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3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比较

如图4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当圆盘绕中心轴转动时,电路会产生感应电流,流过电阻。而图3中,处在匀强磁场绕圆心旋转的圆盘中却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比以上情形学生感到很费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时可以补充简单的电源串并联知识,并要求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讲解时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即把圓盘看作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半径的辐条组成,每根辐条都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充当电源,图4可以看成无数根辐条等效的电源先并联后再与电阻串联组成电路,由于电阻两端有电势差,所以电路会产生电流。而图3中圆盘转动时,每根辐条同样都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而充当电源,又由于电路不存在外电路,电路中也就不会产生电流。

进一步延伸比较图3与图5中的两种情形,图5所示的圆盘只有部分区域有磁场,当圆盘匀速转动时,盘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因为没有磁场的区域充当了外电路的缘故。

通过以上几种情形的变式比较,学生对圆盘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模型建构及对比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科素养。

4 电动势求解的比较

圆盘问题有时会涉及计算,此时会关联到切割与电路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懂得建立正确的圆盘模型并画出等效电路图。而之前有讨论过导体棒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问题,教学中可以设计例题1与例题2、例3与例题4两两展开比较,实现知识的顺向迁移。

例1:如图6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垂直磁场放置的导体棒棒长OD=l,棒绕O点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棕。问:(1)UOD=? (2)若C为棒的中点,则UCD=?

例2与例1相比,例1中棒在切割,而例2中只是圆盘在转动,似乎两者毫无联系。但如果引导学生将圆盘等效为无数根很细的金属条(像自行车的辐条一样 ),旋转时每根金属条都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每根金属条都充当电源,且彼此之间为并联关系,根据电源并联规律可知:一根金属条切割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即为圆盘的电动势大小。而求解金属条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同例1一样,这样就顺利解决了例2的两个问题。

例3:如图8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水平方向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厚度为d的金属圆盘在磁场中竖直下落。求:下落速度为v时,前后两面的电势差。

例4:如图9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水平方向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d的金属棒在此磁场中竖直下落,假设棒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求:下落速度为v时,棒两端的电势差。

例4中,金属棒竖直下落时,相当于平动切割。所以有U=Bdv。而例3中的圆盘前后表面可以看成无数根长度为d金属棒,竖直下落时产生的电动势即为一根棒产生的电动势,也为U=Bdv。

通过以上例题的两两比较,学生学会了模型的相互转化,培养了把陌生的模型变为熟悉的情境进行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某些物理概念与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些相似容易导致学生的物理思维产生模糊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运用比较学习法,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形成学科的思维方法,进而提高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薇. 比较法在物理中的应用[J]. 理化教育,2010(3):49.

猜你喜欢

比较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