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较阅读中感受苏轼的情怀

2018-08-24窦桂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入世典故陶渊明

一代文豪苏轼开创了豪放派,颠覆了传统词婉约的特点。深入分析其诗词,便可理解苏轼的情怀。本文就运用比较阅读分析体会苏轼的情怀,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比较用典,体会苏轼的入世情怀

苏轼的不少作品体现着其积极的入世情怀,虽然苏轼在政治道路上受到了排挤,最终还被流放,但是苏轼还是没有改变为国为民的创作初衷,因此其不少作品中都体现出了豪迈的入世情怀。引导学生将苏轼作品中的典故找出来,并对比同样使用该典故的其他作品,理解该典故的真正意思,这样便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入世情怀。

例如,阅读苏轼的《阮郎归》,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调任到密州期间,如果分析这首词中的典故,可以发现作者运用了“刘郎”的典故,用“刘郎双鬓衰”表现了自己无奈的人生处境。如果对比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就可以发现,刘禹锡中同样运用了“刘郎”的典故,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花事的变迁,然后又联系到了自己的升迁之事,表示了对当时人的讽刺,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此时再回过头来看苏轼的《阮郎归》,学生便会发现,虽然作者笔下的“刘郎”早就已经“双鬓衰”,但是依然充满了希望,同样也体现了作者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此看出苏轼虽身处逆境,但依然没有放弃报效国家。虽然其作品中有一些典故展现了一种无奈,但是在无奈的同时其实也夹杂着一份社会责任感。

二、比较题材,体会苏轼的随性情怀

苏轼虽怀有积极入世精神,但其仕途却十分不顺利,然而苏轼却并未因此而介怀,而是怀有一种随性的态度。苏轼的这种情怀在其诗词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引导学生对比苏轼作品中的主题,尝试了解一下苏轼作品中哪一类主题写得较多,这样便能更好地感受到苏轼的随性情怀。

苏轼的诗词中有一部分是攻击新法的,如《吴中田妇叹》的“官今要钱不要米”。还有一部分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普通老百姓疾苦的,如《荔枝叹》的“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但是其诗词中的绝大部分还是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忧愁苦闷的排解,解脱。在这类诗词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桀骜不驯的独立态度,同时也体现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作者用审美的态度来关照自己的人生,这样就能抵消政治失意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都属于这个类型的诗词。

对比发现苏轼诗词的主题中的随性情怀,与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分不开,其创作思想中融入了庄子齐物论,佛教无差别境界等思想,故此会有更多的作品展现此类主题。

三、比较背景,体会苏轼的乐观情怀

苏轼的作品体现了随遇而安的情怀,但是却并不是用消极的姿态被迫洒脱,而是因为作者本身有着乐观开朗的情怀。对比分析苏轼作品的创作背景,发现无论出于人生的高峰阶段,还是出于人生的低谷阶段,都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是其他诗人很少能拥有的一种气质。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作者在密州期间创作的作品。作者因为政治见解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所以自求外放。这首词原本体现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但是到后半部分却体现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展现出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在作者看来,被贬谪其实是让其有机会体验美好的生活。同样是被贬谪的生活,对比白居易就能发现,其《琵琶行》中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感慨和哀怨,少了苏轼的那种乐观积极的情怀。

将苏轼的作品和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同样处于被贬谪的狀态,苏轼的作品中更多体现出乐观的情怀。

四、比较情感,体会苏轼的隐居情怀

在苏轼的作品中还有一种隐居遁世的情怀,这自然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不满,但是苏轼和其他作者不同的是,并未一味地自怨自艾,而是投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比一下苏轼和陶渊明的作品,可以发现这种隐居情怀一脉相承。

将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作品进行对比,不难看出苏轼的隐居情怀和陶渊明的思想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点绛唇·闲倚胡床》中苏轼写道:“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和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等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不只是观察大自然的美妙,而且还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人生哲理,体会到“风月平分破”的境界,这和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见南山”也有着相似之处,同样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

将苏轼的作品和陶渊明进行对比,体会其隐居情怀的相似性,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隐居情怀的由来。

窦桂兰,河北孟村回民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入世典故陶渊明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你好,陶渊明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