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本色的思考

2018-08-24何其昌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人文多媒体

一、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育中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育部原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柳斌近日应邀在清华附小举办的“世界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言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语文首先是一种能力。是通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语文也是一种素养,是一种通过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素养,使得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世代相传。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认识

基于以上对语文课程和语文学科的认识,再来看我们当前的某些初中语文课堂,发现它们其实步入了一个误区,如多媒体教学大张旗鼓地进入语文课堂,还美其名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增大了课堂容量”;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音乐课等其他学科样,没有了语文味;语文课堂,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有枯燥乏味地讲练结合;曾几何时,语文课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成了“可有可无的课”……初中语文教学实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归本色、本真!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学应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文既然是一种能力,语文课就应当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去运作,即语文能力要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互为依存,互为助力,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为什么要强调“多”呢?因为能力也好,记忆也好,是依靠多次重复才能够获得的,所以把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诗词、背诵一篇课文说成是读死书,这是错误的。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多次重复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技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然后创新能力、其他的修养也就在其中了。

2、初中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少用多媒体。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使部分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显得直观形象。但语文教学则不同,很多时候多媒体的使用不但无益,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影响了读者的审美。如何其芳的《秋天》一文,有教师用了一幅图画来呈现“农家丰收图”,其中有稻谷、瓜果等,初看起来觉得挺形象,其实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没有这幅所谓的“丰收图”,学生脑海里可能还有很多幅各种各样的“丰收图”;又如有老师在上《背影》一课时,播放了一段配乐朗诵的“背影”视频,其实也破坏了作品的意境美;再如把《红楼梦》等名著拍成电视剧,不少红学家和读者都提出过批评意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而多媒体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应慎用少用!

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教育。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人文角度讲,文学就是人学,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塑造人的心灵。如读莫怀戚的《散步》,可引导学生孝老爱亲,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读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引导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学会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地走好,直至最终战胜困难,迈向成功;……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了解人生,体会人生,从而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4、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注重文本的解读。现在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即轻视文本的解读,重视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的训练。其实品词品句、形象分析、主旨归纳、布局谋篇等都应立足文本,从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寻找答案,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应该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不能空洞说教架空分析,要不就缺少感染力和说服力;有些语文课文本解读不到位,却在延伸上大做文章,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应予以纠正;而轻文本解读、重应试訓练的做法,更是舍本逐末,应予以改正。

我想,只要我们在平常教学中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色、本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何其昌,湖南宜章县第八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人文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人文绍兴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人文社科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