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对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养的启示

2018-08-23姜嘉欣

东方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大学

姜嘉欣

摘要:《大学》中的修身思想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在目标,最后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时至今日,《大学》中的修身思想对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修养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修身思想;党员干部修养

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蕴含了丰富的修身思想,为世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修身体系——八条目,在八条目中,“修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齐家、治国、平天下”,下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修身作为八条目的中心环节,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内化为基本“修己”方法,将“齐家、治国、平天下”外化为在“修己”基础上的“治人”目标,最后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大学》的修身思想不仅在当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它的修身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汲取《大学》中修身思想的精华,为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身修养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学》修身思想为党员干部修养提供基本方法

(一)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达到“修己”的起点。“格物”就是对自然界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行研究,从根本上理性认识万事万物的实质。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与“致知”的关系不仅是紧密联系并且是层层递进的,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想达到认识的极致,就必须亲自接触事物并且从本质上探求其中的道理。到了那个时候事物将被全面的认识,自己内心的一切道理将得到呈现,此时无物不可用,無事不可成,即朱熹所说的“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也要遵循“格物致知”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格物”“致知”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的首要前提。党员干部要想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行动上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要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将理论学习同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把党的理论学懂了、学通了、学透了,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达到“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的境界。

(二)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意”的实质就是意念真诚,不自欺。《大学》中也说了“诚其意”的方法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衡量一个人是否“诚其意”就在于看他能否“慎独”。“慎”字拆开来便是“心”、“真”,“慎独”就意味着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真心的面对自己,做到意诚,表里如一。做不到“慎独”,即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大学》有云:“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所以能否“慎独”既是判断是否“诚意”的试金石,也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通过“诚意”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自觉自律,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诚意”是一种宝贵的道德品格,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过“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坚守“诚意”,党员干部才能够说实话、办实事;才能够表里如一,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会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党内存在的投机取巧、顺风转舵、两面三刀的个别现象应该严肃对待。面对上级时,讨好逢迎,面对百姓时,敷衍了事,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这样的党员干部终将会被人民所唾弃,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然要保持“慎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还是能够约束自己,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样的党员干部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三)正心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仅仅有“诚意”还是不够的,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等情绪所支配而失去控制,所以“诚其意”之后便要“正其心”。《大学》有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正心”是指端正自己的心思,内心无杂念、无贪欲、无私欲,使自己的心保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

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特别强调“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对于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来说,多多少少会遇到金钱、权力等的干扰和诱惑,坚持“正心”,便不会被名利所左右,不会被物欲所诱惑,不会被人情关系所困扰,不会被美色所诱惑。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们带头保持“正心”,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更好地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大学》修身思想为党员干部修养提供价值目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的在于“修身”,“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由内而外、由小及大,它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培养统治者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治人”所需的才能和品德,达到儒家所说的“内圣”的要求,接下来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就能凭借具备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在修养来逐步实现了,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外王”。

(一)齐家

《大学》中说:“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即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齐家”是“治国”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们不仅要自身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也要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为党员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二)治国平天下

1.君子有絜矩之道

《大学》曰:“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之所以说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2.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则“得众”,进而“得国”;反之,则“失众”,从而“失国”。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就告诫了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3.德本财未

《大学》认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说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面临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必须牢固树立“德本财末”的价值理念,以德为先,以财为末,始终将个人利益放在党和人民利益之后,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严守党的纪律。

4.用人

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德为根本。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贤能,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这便是“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举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干部标准,为选人用人树起了时代标杆。

三、结语

总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只是达到党员干部自身修养的手段,要在此基础上实现“齐”“治”“平”。党员干部只有在完善了自身修养的基础上,才能够推动着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在道德修养层面的进步,才能够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止于至善”的状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中央宣传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陈来.论朱熹《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J].文史哲, 2007,(02).

猜你喜欢

大学
神回复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那些大学时立过的flag
比萨里的大学问
Supervisory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世界排名大学连连看
土耳萁密玛希南大学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揭秘美眉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