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畏惧到喜爱

2018-08-20陈可

文教资料 2018年10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职业教育写作能力

陈可

摘 要: 作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无法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机结合,以致学生对写作逃避和厌恶。如何形成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建构学生写作的健康生态,使学生面对写作从畏惧害怕转变成喜欢向往,成为很多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三种途径,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激发兴趣 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被旧观念、功利性束缚着,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无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爱;作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更无法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机结合,以致学生对写作逃避和厌恶;职业中专学生由于基础薄弱,阅读量小,生活单调,自卑,写作变得非常被动,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如何形成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建构学生写作的健康生态,使学生面对写作从畏惧害怕转变成喜欢向往,成为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从身边到书本,积累应用

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过程是一种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生活经验的内化外现的过程。只有从学生身边最简单、最熟悉的生活入手,发掘其蕴藏的丰富写作资源,唤醒那些学生耳濡目染的、在生活中产生的切身感受,他们写起来才会轻松,没有压力。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写日记、周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挖掘生活、表现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不竭的源泉,只有不断地体会生活、反思生活,写作才会“缘事而发”、“为事而作”、有话可说。

写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经验,而且许多我们熟悉的生活體验能在书本中找到事例、范文,不必舍近求远,无的放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本是生活的资料库。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一方面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紧密结合课本中类似的文章,借鉴其中的写作特色,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强调:“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再把生活过程还原为教学过程。”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运用到写作中,灵活地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

如描述身边最熟悉的人,可以把相关人物最让你难忘、感动的场景记录下来,学生也许会无从下手,从书本中《我的母亲》、《好雪片片》、《卖白菜》等文章中可以学到写人记事的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方法及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细节等写作技巧;讲述可爱的家乡,描写田野风光、物产地貌,这是伴随学生成长的写景题材的好资源,学生也许不知道如何最佳安排写景状物的次序,从书本中研读《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合欢树》、《胡同文化》等文章,从中学会按照空间和时间的顺序描述景物和通过不同方面的对比及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事物鲜明的特征;关注身边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天气变暖、空气质量变差、水土资源污染严重……则可以让学生借鉴分析书本中《离太阳最近的树》、《像山那样思考》、《天山景物记》等文章,学会捕捉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剪影,通过细致入微地多角度观察,运用烘托渲染的写作手法,表现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关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利用书本资源中的经典文章深入分析研究,并运用到写作中,让它们成为文章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从专业到实践,培养兴趣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营造充满活力的写作情景,通过交流与互动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乐于接受、积极主动的心理的状态中掌握知识,破除畏难心理。只有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们写自己所学的、所喜爱的专业内容就是一种最佳写作方式,巧妙地把写作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让学生充分表达对专业的想法和学习专业的心得体会,教师及时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在烹饪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模仿写作专业课中学习的菜品,述写有关菜肴制作的具体过程,然后拓展开来讲述美食的起源、历史故事及相关动人美丽的传说;教学工美班的学生,他们的专业都非常棒,写作水平较差,可以让他们先把美术作品和作文结合起来,先给自己的作品写介绍画面内容的文字,然后加入如何构思绘画作品的文字,最后让每一位同学展开联想,将画面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再如教学旅游专业的学生时,我们常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学生最熟悉的便是导游词,安排学生利用音频、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手段走进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长河大漠,完成一篇篇导游词,进而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写作。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铺垫,一点一滴积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所喜爱的专业为抓手,克服逃避害怕作文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畏惧害怕的心理会消失。学生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真正做到把语文写作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

三、从现实到课堂,激发活力

清代学者刘典在给学生上作文课时,讲到五个字“观世音菩萨”,很经典。他说“观”是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世”是了解人情世态,联系现实;“音”是讲究音韵、韵律;“菩萨”是有普度众生,关心民众,关心社会,有责任意识。简明、中肯、一语中的。其中就讲到了“联系现实,紧扣时代”。培养学生的现实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他们开阔写作视野,充分切合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特点,无论世界大势,国际纷争,还是社会百态,野趣传闻;不管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还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将这些素材引申到写作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都与笔端联系起来。

一方面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通过多读报刊、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让学生开阔写作视野,唤起写作欲望。从“精日”分子的言论,到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掷地有声、义正词言“他们是中国人的败类”,然后以此为话题谈谈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从《战狼》中五星红旗在非洲战乱区迎风飘扬,到《红海行动》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位身在国外的华夏儿女,谈谈祖国的伟大复兴;利用学校教室的多媒体播放器每天准时播放新闻联播,让学生进行新闻评论、评比印象最深刻的新闻的活动等,让学生先看、先听,然后分小组大家一起整理、形成文字,有能力的可以适当加入评论,小组代表读出本组的新闻评论,最后教师总结,我给学生的这项写作活动取名为“精彩回眸”。

另一方面是“秀才出了门能讲天下事”。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在学校不能像一只张着口的布袋专等老师们把一切应该学的东西一样一样的装进来,必须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写作与讲演结合起来,写和说的能力共同提高。如在母亲节这一周搜寻有关“孝”的经典故事命题写作,并讲演,让学生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在勞动节查找从古到今“术业有专攻”的典型人物,以“匠心筑梦”为话题完成演讲稿,感悟工匠精神对学生专业发展的影响;年底时关注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选择自己喜爱的人物材料,积累起来,运用于写作与讲演中。让学生学有目的,有方向,联系现实,紧扣时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写作课堂充满活力。

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培养习惯;三是做好导游;四是严格要求。让学生面对作文由畏惧到喜欢,从痛苦到快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激发中专学生的写作兴趣,创造性地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重要的是坚定地、不停歇地向前走去。

参考文献:

[1]沈体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6):77-78.

[2]候新运.激励成功心理提高写作质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Z2):64-65.

[3]李鹤.语文《读本》使用的六种方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2(22):31.

[4]姜志峰.丰富生活学会观察积淀素材[J].考试周刊,2011(47):53-54.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职业教育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