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8安学勇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安学勇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如何将同伴教学法应用于“纲要”课教学中,提出了“同伴教学法”在“纲要”课教学中实施的六个步骤,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基于同伴合作学习的试题,制定了“同伴学习”的评价原则。

关键词: 同伴教学法 “纲要”课 互助学习

“同伴教学法”是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最初主要应用于哈佛大学基础物理课,十几年来,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的不同课程广泛运用[1]。

“同伴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讲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启迪学生思维,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同伴教学法强调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富有成效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2]。

自同伴教学法传入国内以来,学界对其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大学物理教学领域。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尝试将同伴教学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开展教学法改革研究[3]。但尚没有研究者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进行同伴教学开展具体探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节奏由教师完全掌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来说,刚刚进入大学不久的新生,普遍在中学阶段接受了近现代历史知识的教育,很容易对“纲要”课产生求知怠倦,逐渐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如何设计出既满足“纲要”课教学要求又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及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以来受到关注的问题。同伴教学法为解决“纲要”课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该方法的运用,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现实难题。

一、同伴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一)“同伴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具体而言,在“纲要”课实施同伴教学法,由“合理分组”、“布置任务,课前学习”、“课堂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效”、“教师依据课前布置,引入一个‘讨论主题”、“学生同伴教学与课堂讨论”、“教师引入下一个‘主题”等六个环节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1.合理分组。教师在学期第一堂课上进行布置,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每个教学大班内以平均每组五六人分成若干组,并推选各组负责人。

2.布置任务,课前学习。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每次课堂设计三四个讨论主题,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学生通过网络视频学习、阅读教材和查阅文献等形式进行准备,理解教材内容,并针对讨论的主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3.课堂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效。为了确定学生能够自觉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每次课开始时,有一个10道—15道单项选择题的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纲要”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验结果作为学生课堂成绩并最终折算入期末总成绩。

4.教师依据课前布置,引入一个“讨论主题”,进行简短的精讲。

5.学生同伴教学与课堂讨论。

(1)教师在精讲“讨论主题”之后,提出问题(比如“综述”部分可以设计“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第一章可以设计“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与改革开放后建立经济特区的区别”、“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可以设计“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普遍真理,又为何要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等)。

(2)学生思考问题。

(3)思考后首次提交答案(选择题形式)。教师课前在网络上做好试题的设计并生成二维码,学生在课上通过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的形式,利用手机网络实时答题。学生提交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即时得到全体学生首次提交答案的正确率,掌握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决定教学内容,如果學生提交答案的正确率极高,则教师简短总结此问题,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分化,正确率较低,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伴教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说服同伴。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尝试说服同伴,形成统一结论。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让学生有机会相互争辩、交流,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师讨论时要适时掌控,从整体上把握课上讨论的走向。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一些小组的学习和讨论环节,以便了解学生提出的不同视角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观点和看法,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方式。

(5)学生在讨论之后,通过手机提交修正后的答案。

(6)教师通过电脑查看二次提交之后的正确率,并与首次提交的正确率进行比较,了解学生讨论前后观点的变化情况。

(7)讲解正确答案。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讲解,并对理论争鸣、学生互动等环节进行点评,总结观点,解决学生的理论困惑,最后回归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上,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上,回归到主流价值阵地上。

6.进入下一个“讨论主题”的讲授,并重复步骤“5”的内容。

同伴教学的过程中,每个主题的讨论(从教师简短引入,到学生讨论,到最后教师讲解与总结),用时20分钟—25分钟,每次课堂可以讨论三四个模块化的主题。通过这三四个模块化主题的讨论,贯穿和体现教材的主线主旨。在讨论主题的转换和内容的衔接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起到连续性叙事的引导作用,避免因主题讨论而导致课堂教学的破碎化。即教师要做到在多主题讨论基础之上的课堂连贯性和教学的完整性。

(二)“同伴合作学习”的任务设置

采用同伴教学法教学,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试题,分别是课上的测试习题、课堂的讨论问题和课后的思考题。

1.课上测试习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

在每次課开始时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检测,按照“纲要”教材重点、难点,每次课设计10道—15道单项选择题,以检验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

2.课堂讨论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重点,兼顾现实前沿热点、学生的专业及当代大学生的历史兴趣点,确定每次课堂的三四个讨论主题。

3.课后思考问题:深化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

教师根据学生当堂的学习情况,布置本堂课的课后思考题。同时布置下一次课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提前准备。

(三)“同伴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

具体而言,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上平时成绩占50%。课上评价侧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如小组内部的互助能力、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观点表达与思考视角、测试习题的成绩等。老师对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和打分,最终汇总成学生的平时课堂成绩。

二、同伴教学法运用于“纲要”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如何掌握“讨论主题”设计的难度

讨论的主题能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是决定同伴教学法成败与否的关键。过于思辨的历史理论可能会超出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不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任课教师须在开展同伴教学法之前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讨论的主题,并通过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热点和思维方式,设计出既能够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研讨互动题目。

(二)如何调动学生讨论兴趣

很多学生喜欢认真听讲,学习态度很好,却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部分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或者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课堂参与度不高。而且,在经过几堂连续的同伴教学后,学生对互动式、研讨式的同伴教学的新鲜感会逐渐退去。部分学生会认为传统的教师讲授的课堂方式更加轻松,压力更小,而且效率更高。

(三)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同伴教学法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伴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选取讨论问题,运用多媒体、移动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他们课堂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教师本身的学术素养及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手段,将传统课堂进行分解,提高教学实效。

三、同伴教学法运用于“纲要”课教学的意义

“纲要”课通常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大班教学,其后果是容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同伴教学法,实质是在大班教学情况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互助学习,实现了大班课堂上的多个“小班”教学,对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学习效能提升具有双向促进作用。

从学生层面来看,同伴教学法营造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课堂上的相互讲解、探讨、论辩和交流,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纲要”课程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争鸣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深化学生对近现代历史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增强近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握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最终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问题。

从教师教学层面来看,同伴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的形式,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教与学。课堂运用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思政课堂师生互动模式,实现师生在线实时互动交流及全课程的大数据记录,以便教师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该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灵活添加或变动教学情境,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同伴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改观“纲要”课教学,还可以推广到思政课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纲要”课教学中采用同伴教学法,根据具体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逐步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案,不断对同伴教学法的流程加以完善,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马祖尔,著.朱敏,陈险峰,译.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序1.

[2]如韩建夫.基于“同伴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崔红丽.同伴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3(9).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落实《规划纲要》,加快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