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8-08-18刘秀峰谢明许亮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刘秀峰 谢明 许亮

摘 要: 中药学专业的传承教育不仅是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凸显中医药特色的必然要求。以“本草学”为载体,开设本草学类相关课程、建立相关学习研究组织,制定规章制动,系统化地开展本草学习、研究活动,将本草学习氛围提升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方式。

关键词: 本草学 中药学专业 传承教育

1.加强中药学传承教育的必要性

1.1传承在中药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传承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中医药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医疗、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药学知识体系,出现了大量的药学经典著作,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药学原创性思维。可以说,“传承”是中药学发展的根,更是中药学应用的源。中药研发事实一再证明,中药道地药材的品质,中药制药的优质产品,中药加工炮制的精湛工艺,中药配伍组方原理,中药性味等,无不是现代中药研制的源泉[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坚持继承创新作为新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等[3],凸显了传承在中药学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传承能力教育是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3年开始,研究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该标准中,明确将传承能力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如在培养目标中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在能力目标中规定,中药学专业学生应“能够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医药理论与技术”。《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中药学专业传承能力培养的重视,凸显了加强中药学传承教育的必要性。

2.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现状

中药学专业缺乏中医药特色,传承教育缺失,特别是对传统中药精华的传承不够,是目前中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沿革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中药学发展的现代化指向。首先,就课程结构而言,教学阶段强调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触中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如合并相关性较强的课程,“中医学概论”、“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三门合并为“中医学基础”;改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把“分析化学”调整为“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增设有现代中药研究特色的课程,如“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分子生物学”和“中药新药开发概论”。其次,就教学内容而言,现代化的倾向十分清晰。如“中药鉴定学”、“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拓展和整合教学内容,增加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

3.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3.1本草学概况简介

我国的本草学是古代药学知识的统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传统药学体系之一。在我国古代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众多经典的本草学著作,据调查现存的本草文献有1000余种,已亡佚的历代本草数量更多,而且广泛记载有古代药学知识的经史子集等各类估计更是浩如烟海[4]。本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系统地总结我国药物发展的历史及探索其规律性;(2)对一些重点本草著作诸如《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拾遗》等著作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3)对中药(或者某些植物)的历史渊源进行系统的论述,纠正某些错误的观念;(4)正本清源,确定中药材中的正品药材;(5)继承医方,挖掘古方;(6)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文献基础。同时,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1)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2)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3)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草的用药品种基原;(4)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5)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6)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3.2本草学是凸显中医药传统特色的最佳载体

本草是我国传统药学知识的结集,不仅蕴藏着古代药学家们的诸多原创性思维,而且蕴藏着传统药学的重要理论和观念。“我国传统药物学中精华之精华,莫过于创立了一套与中医阴阳五行等传统理论相适应的药性理论学说,包括药物的形色气味、君臣佐使、归经、升降沉浮、七情宜忌、畏恶反杀等”[4]。这些理论贯穿我国传统药学发展的始终,散在于历代本草学的著作当中,是历代本草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代本草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突出中药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3.3目前具備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实践条件

首先,目前具有较为权威的本草学相关论著,如黄胜白、陈重明的《本草学》,那琦(台湾)的《本草学》等,同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本草学概论》,这为中药学专业开设本草学的相关课程提供了教材方面的保障。其次,目前有组织的本草学研究的开展,为各高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本草提供了较好的科研氛围。目前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是本草研究的全国性二级学会组织,其参与人员散布于各中医药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并且本草研究年会已经进行了十八届,本草学术研究逐步呈现繁荣状态,这为中药学专业以本草学为抓手、促进传承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科研方面的支持。再次,主流本草典籍目前比较易得。本草文献在流传过程中多有亡佚,但经过近现代一些本草学术大家的努力,许多重要本草文献得以辑复,目前主流本草文献较为齐全,而且比较易得,这为中药学专业学习本草提供了便利条件。

4.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实践研究

4.1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实践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于2016年成立了本草学习读书研究会,这是全国首个中医药院校的本草研究学习组织,并在将近两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本草学习研究为基础,以本草生辉工程为架构,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实践的实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草生辉工程由三个有机部分组成:一是本草学习读书研究会。该组织包括教师自发组成的本草研究会和学生自愿参加的本草读书会,其中本草研究会由中药史研究、药性理论研究、中药传统炮制方法研究、植物药研究、动物药研究、矿物药研究及本草文献版本源流研究等七个方向构成,学生的读书会和教师的研究会是对接的,即每个学生都自愿选择参加教师的研究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本草学习和研究。二是本草生辉论坛。每学期举办三期本草生辉论坛,上学期由学生就行主讲,向大家介绍自己近期的研究情况,下学期由教师进行本草学术讲座。学生主讲的题目、内容、PPT制作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三是本草学课程。2016年药学院首先开设了“本草学”选修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经学校批准,2018年3月起,“本草学”由选修课正式成为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时为36。

近两年来,药学院共有11名教师和179名学生参加了本草学习读书研究会,教师共发表本草学术论文(中文核心期刊)近20篇,学生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6篇。同时,每天几十名学生自发一起晨诵中医经典,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同过本草生辉工程促进了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传统中药经典的重视与热爱,同时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现有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4.2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的实践路径总结

4.2.1开设本草学或相关课程。

本草学及相关课程建设是实现中药学传承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课程开设的方式上讲,可先开设选修课程,进行课程的试行和积累,一是教师在授课中不断积累相关材料,使课程不断完善,二是不断扩大课程在中药学专业甚至中药学类专业学生中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相对成熟后,可以进一步讨论修改教学计划,使本草学上升为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草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建议课程的考核方式设置为考查,并制定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本草学只可能是承载中药学传承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传承课程体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将中药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中的内容同本草学及相关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中藥学传承教育课程体系。

4.2.2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

中药学的传承教育是凸显中药特色的内容,不能光靠有限学时的课程来承载,必须建立学生广泛参与、定期活动的组织,使对传统药学精华的学习氛围和活动涵盖学生课上课下时间,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建立应遵循的原则有三:一是教师参与。教师参与是中药学传承教育组织构建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参与或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习的收获及活动的开展都会受到影响。二是分工明确、方向明确。组织内教师之间的分工要明确,重点研究方向要明确。三是自愿原则。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参与都要遵循自愿的原则,以兴趣为基础,不能强拉硬塞。此外,为保障组织活动的常态化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参加组织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严格管理,定期考核,引导及推动学生在中药传承教育中前行。同时,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参加本草学习研究组织及取得的成绩,纳入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各种评优中,并适当附予一定的分值。

4.3以本草学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传承教育实践的硬件保障

做好学生的本草相关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硬件保障。必需的硬件有:一是本草类文献典籍。本草类文献是开展本草学习与研究的基础,是必备条件。所以必须建立较为完整的本草文献书籍目录,特别是主流本草不能缺失,同时要有复本量上的保障,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二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专门的本草研究室,促进本草相关组织召开会议、小组讨论等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强.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N].科技日报,2013-2-21(9).

[2]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6-08/11/content_5098934.htm.

[4]郝近大,陈仁寿.本草学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7.

通讯作者: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