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书》中的大禹文化

2018-08-18江远胜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固汉书

江远胜

摘 要: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经统计,《汉书》有120篇,其中有40篇涉及大禹文化,占所有篇目的三分之一。《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史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源自先秦典籍,二是源自《史记》。《汉书》所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主要表现为:能为《汉书》编纂服务;进一步丰富大禹文化学的内容,巩固大禹文化学的地位;为大禹文化考证提供文献依据。后人研究大禹文化,考证夏代历史,应该重视《汉书》所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

关键词: 班固 《汉书》 大禹文化

引言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全书由12纪、8表、10志、70传组成,共100卷,120篇,记载了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间的历史。

《汉书》虽是一部断代史,但其内容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先秦至西汉社会的方方面面。《汉书·叙传第七十下》云:“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准天地,统阴阳,阐元极,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1]1082

《汉书》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大禹文化即是其中一类。本文旨在全面揭示《汉书》中的大禹文化,以期为大禹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一、《汉书》中涉及大禹文化的篇目与内容统计

《汉书》中涉及大禹文化的篇目及其中包含的大禹文化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书》涉及大禹文化的篇目共40篇,占所有篇目的1/3,其中包含的大禹文化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钟利戡、王清贵辑编的《大禹史料汇集》一书仅摘录了《武帝纪》《地理志》《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律历志》《礼乐志》《食货志》《郊祀志》《五行志》《沟洫志》中有关大禹文化的内容[2]53-57,这种统计还不够全面。

二、《汉书》中大禹文化史料的来源

《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史料,主要有兩个来源:一是源自先秦典籍,二是源自司马迁的《史记》。

(一)源自先秦典籍。

“关于大禹,先秦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论语》、《孟子》、《墨子》等均有记载。在这些典籍中,对大禹的言行事迹记载最为翔实可信的当数《尚书》”[3]89。《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内容,很多采自《尚书》。例如《五行志第七上》:

故经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乌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逌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彝伦逌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逌叙。”

上面一段文字引用的是《尚书·洪范》开头两段。

《禹贡》是《尚书》中记载大禹文化最翔实的一篇,主要叙述大禹划定九州、凿山导水及建立五服制度的具体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汉书》多处引用、提及《禹贡》的内容。

《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内容,有的采自《论语》。例如《五行志第七上》:“故禹卑宫室。”《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故孔子称尧曰‘大哉,《韶》曰‘尽善,禹曰‘无间。”《王莽传第六十九上》:“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这些有关大禹的文字皆出自《论语·泰伯》:“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还有的采自《左传》。例如《沟洫志第九》:“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鱼乎!”这一句话出自《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二)源自《史记》。

《史记》记载了丰富的大禹文化内容,尤其是《夏本纪》一篇,几乎都是叙述大禹的言行事迹。《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内容,很多采自《史记》。例如《地理志第八上》“冀州既载”至“禹锡玄圭,告厥成功”14段文字几乎是直接采用《夏本纪》的内容。《沟洫志第九》:“《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些话引自《夏本纪》。又如《司马迁传第三十二》说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这是引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话。

司马迁对历史的评论,有的也被班固采纳。例如,《汉书·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赞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二千五百里余,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原,恶睹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史记·大宛列传》: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华]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4]954。

《史记》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很多也是出自先秦典籍。有时《汉书》引用《史记》中的大禹文化,也可以说是间接引用先秦典籍中的大禹文化。

三、《汉书》中大禹文化的作用与价值

《汉书》中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能为《汉书》编纂服务。

《汉书》虽然重在叙述西汉历史,但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追溯历史,上溯至尧、舜、禹时代,这样可以从整体上观照历史。作为华夏始祖之一的大禹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与转折点上,“是中国‘三皇五帝时期终结后的第一人,是由神话走向历史的第一人”[5]1。后人追溯上古历史,追思圣贤,几乎都会提及大禹。

班固大量引用大禹文化的内容,是为撰写《汉书》服务的。例如,《地理志第八上》大量采用《史记》对禹定九州、平水土的叙述,并说明周代“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分冀州之地以为幽、并”,秦朝“分天下为郡县”,这就梳理了自禹至秦中国土地的划分,为后文叙述汉代郡县的划分交代了历史背景。这些史实不仅充实了《汉书》的内容,而且使读者对汉代郡县制的发展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又如,《五行志第七上》开头言及“河出图,雒出书”,“《河图》、《雒书》相为经纬”,而《雒书》正为禹所得。这些内容为后文论述五行思想作了铺垫。《沟洫志第九》开头就写大禹治水,“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酾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洚水,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迎河,入于勃海”。这些内容为下文叙写汉代河渠治理作了铺垫。

(二)能进一步丰富大禹文化学的内容,巩固大禹文化学的地位。

“大禹文化学是今天提出的概念,但是对于大禹文化的研究,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早在大禹禅位之际,对于禹的研究和评价就已经发生”[5]1-2。不管是出土器物(如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还是传世文献,都存在大量的对禹的评价。在先秦两汉典籍中,《汉书》是记载大禹文化内容较多的一种。《汉书》中的大禹文化内容,既包括大禹治水、禹定九州、大禹精神与品德、大禹亲属、大禹死葬、大禹遗迹等常见的为人熟知的文化现象,又包括大禹作《夏》乐、大禹制肉刑、古夏国、《大禹》37篇与《禹本纪》等难以考证的文化现象。有些大禹文化内容首见于《汉书》,如《大禹》37篇。总之,《汉书》所记载的大禹文化,丰富了大禹文化学的内容。

《史记》中的大禹文化内容很多采自《尚书》,而《汉书》又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大禹文化内容,这就进一步肯定了大禹文化的重要性,也巩固了大禹文化学的地位。在《汉书》之后,少有文献典籍记载了如此丰富的大禹文化内容。可以说至《汉书》时,大禹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坚如磐石。

(三)能为大禹文化考证提供文献依据。

《汉书》作为一部较早的正史,其中记载、引用的大禹文化内容,能为大禹文化考证提供文献依据。后人如果要考证记载大禹的文献典籍,以及有关夏代的刑法、音乐、都城变迁等,就可以从《汉书》中找到依据。例如《艺文志第十》载:“《大禹》三十七篇。”班固进一步说:“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大禹》一书今不传,我们从《汉书》的记载可以推知,该书内容大概是后人追述禹的功绩。班固当见过此书,故能判断“其文似后世语”。有人推断,“《禹本纪》疑《汉书·艺文志》所录《大禹》书37篇之一”[6]27。

又如《礼乐志第二》:“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姓,说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昔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濩》,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夏》,大承二帝也。”此处指出禹作《夏》乐,目的是继承尧、舜的功德,教化百姓。《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禹)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此处的“夏籥”当即《夏》乐。《汉书》的记载亦表明禹时已有音乐《夏》。

又如,《地理志第八上》:“阳翟,夏禹国。”颜师古注:“阳翟本禹所受封耳。”《地理志第八下》:“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这些记载都为考证夏代都城和大禹封地提供了文献依据。

结语

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较早的、重要的史书,书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经统计,《汉书》有120篇,其中有40篇涉及大禹文化,占所有篇目的1/3。《汉书》所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主要表现为:能为《汉书》编纂服务;能进一步丰富大禹文化学的内容,巩固大禹文化学的地位;能为大禹文化考证提供文献依据。后人研究大禹文化,考证夏代历史,应该重视《汉书》所记载的大禹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钟利戡,王清贵,辑编.大禹史料汇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1.

[3]江遠胜.论《尚书》中的大禹文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4).

[4][汉]司马迁.史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5]刘训华,主编.大禹文化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6]许亮.《禹本纪》考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班固汉书
班固救马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孝继父业的班固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