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

2018-08-18罗丽银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解题方法阅读兴趣

罗丽银

摘 要: 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它通常围绕一个主题组合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备考中,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阅读方法,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让学生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最后进行强化训练,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备考策略 阅读兴趣 解题方法

何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即“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遗憾的是一些考生做这类考题时没有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理解偏颇,筛选不出要点信息,答不到点子上,失分较多,甚至谈“非”色变。怎样树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结合教学实践,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备考策略谈谈看法。

一、开展丰富多样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考查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选用的材料篇幅逐年递增的主题性阅读,其特点是同一主题、不同文体和非连续性,主要是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基于此,面对初三紧张备考教学,我采取了如下的活动措施:

一是保证阅读时间。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至少半个小时,让阅读成为常态化。

二是确保一定的阅读量。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富有知识性和生活性的科普文章,还有一些针对社会热点和文化热点的论述类文章,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本的兴趣。以前只让学生注重阅读文学类作品,导致学生视野不宽。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课室里设置图书阁,学生纷纷募捐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也为他们订阅了《广州日报》、《杂志天下》、《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和书刊。这样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读书环境,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学生一有空就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由以前的“手机不离手”转为“书不离手”。

三是阅读进入课程计划。每个星期固定一节阅读课,一个月进行一次阅读分享会,以四人小组为單位进行展示。此外还有读书竞赛、手抄报、思维导图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示等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这个学期我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阅读《三国演义》。各个小组成员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合作交流把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形式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有的小组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曹操的“好”与“坏”,有的列表对比小说与历史中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特点,有的以舞台剧展示桃园三结义等,课堂气氛热烈。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可以展示图片,制作课件等,把最新最有新闻价值的时评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资料,制作,编辑。演讲者在3分钟内展示出来,这是小组合作的成果。课余时间他们热烈地讨论每天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还注重阅读形式多样化,如一周写一篇短评,或者收集一周要闻并剪下来进行编辑,也进行手抄报比赛和辩论赛。通过不断训练写一事一议,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站在思维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日新月异,用辩证的发展观评价身边发生的事情。

通过这些途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更快更好地深入理解文本,我给予了学生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是浏览阅读和深层阅读。

一是浏览式阅读: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每个人的生活里,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学生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和浏览,更适应阅读碎片化的信息。而且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富有生活的科普文和针对社会、文化热点的论述类文章,相对来说容易读懂,更需要浏览式阅读,即集中注意力扫视、浏览全文,搜寻重要信息并掌握全貌,了解文本的大意、作者的观点等。一些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那就是只看不动笔,等到答题时又重新阅读文本,既浪费时间又降低答题的准确率。在备考中我训练学生对文本进行圈画勾点,采用“七画”法迅速把握全文大意。如果是论述类文本,就要求学生画出文本中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表示递进、转折的关系的关联词和内涵丰富的词语。快速浏览全文后,在脑海里要浮现三个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如何阐述的?想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边看边画: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议论抒情句和修辞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养成“七画”的圈点勾画文本的习惯,有助于快速读懂文本,提升阅读速度。

二是深层式阅读:深层式阅读就是传统的阅读方式,需要耐心地、慢速地品味和思考文本,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情感、精神体会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考场里真正读懂文本还需要静下心沉住气进行深入阅读。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揣摩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句和段落,然后回到整体的高度,全面领会。同时抓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探究文本蕴含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问题。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概括或论述文本的内容,为准确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熟悉考点、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连续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的非连续性文本,只有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在备考中,我让学生熟悉中考命题中的考点和题型,指导阅读策略,进行分类专题强化训练,效果不错,具体如下:

1.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第13、14、15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占了9分,是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题目。但遗憾的是得分率不高,一些学生选非所问,由于学生粗心大意,做题时只盯着选项没有回归文本,没有掌握解题方法,想当然地随意地做出选择,结果白白丢分。针对此我特意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掌握解题方法,熟练运用。这几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概括、理解、分析和赏析能力。学生只有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做选择题四选一,一项为准确答案,其他三项是干扰项。常见的干扰项类型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因果颠倒等。如果学生在考场上迅速做出选择,就必须具备细心审题的意识和辨识异同的能力。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定筛选信息范围,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照题目中的正、误、异、同,最后整合信息,明确答案。简单来说就是一找二比较。毕竟是中考题,选择题的设置不同于以前的局部,字面上的细微差别构思,更多的是筛选繁杂的信息和有一定跨度的信息整合,学生只有细心和明察秋毫才能得出答案。如2016年中考题第14题: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除非将“无尺度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

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每个选项在文本的出处,判断干扰项属于哪种类型,学生一找二比较,很快选出D这个答案。我请一个学生说说理由:因为D项所对应的文字为《互联网安全吗》一文中第一个小标题下的文字,结合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的上下文,可以发现该事例实际上是为了证明互联网难以攻破的观点。选项与原文的意思完全相反,错误的类型是是非颠倒。在此基础上我把近五年的中考题和各区的模拟试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养成了细心审题的习惯,明察秋毫,快速准确地选出了答案。

2.内容概括、词句赏析、写法分析和点评探究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第16和第17题以问答题形式考查了对文本的内容理解、词语的分析与鉴赏,这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拉开距离的题目。纵观近五年的中考题,考得最多的是内容概括和点评探究。在备考中我通过链接中考题明确考点,总结解题方法,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尤其加强了对语言进行品味和鉴赏能力的训练,从“是什么”、“怎么写”、“写得怎样”、“为什么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内容概括题

在备考中我先以2016年的《互联网安全吗?》第17题为示范:“请分别概括以上材料中谈及的几个方面的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网络安全问题?你将如何应对?(5分)”由于第一问涉及的文字量多,而且内容错综复杂。我先让学生解读文本,明确作者的观点,整合提炼概括信息,最后准确表达出来:网络安全问题:①黑客攻击导致网络严重瘫痪;②新旧信息交替,“历史资料”难以保留;③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在巡查中我发现部分学概括不够准确明晰,表述过于泛化笼统;或者重复啰唆,或者没有提炼材料信息,照抄文本。

然后为学生归纳题型,指出解题方法。题型一: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方法:首先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二: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①“××”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②人们对该时间(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③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④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⑤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⑥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题方法: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最后,进行强化训练,把近五年的广州中考题和各区模拟题有关概括的题目归类进行专门训练,学生心中有底。

(2)语言赏析题

在备考中我先以2016年的《互联网安全吗?》第17题为示范: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为了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针对这一小题我对学生进行明确得分点训练。首先限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然后把准确答案亮出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各大洲”比喻为“孤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缆被切断后各大洲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状况。同时给出相应的评分细则:修辞手法1分,修辞分析1分,效果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学生做小老师批改试题,同桌之间按照评分细则交换批改,我再印发了8个不同类型的答案让他们评分,并且用横线画出得分点。学生积极参与,对照自己的答案,熟悉理解了答题的思路、采分点和失分点。

这时我趁热打铁,总结题型和归纳答题方法。题型: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由于平时训练较少,在初三备考中会出现这种现象:老师并不是循环教学,初三教师教得很吃力。初一初二只注重课本教学,很少渗透阅读教学和其他专题训练,导致初三既要花时间学教材,又要兼顾其他专题,就像赶鸭子一样,赶场草草收兵,效果甚微。由于训练不到位,很多考生无从入手,得分率低。我们应从初一开始抓起,分阶段分梯度地进行渗透训练,到了初三就能强化训练,大大提高答题技巧和得分率。

(3)点评探究题

点评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拓宽思维大胆表达看法,只是简单几句,白白浪费得分的机会。针对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聚焦社会时事。一周写一篇短的一事一议,重点是联系生活经验,充分表达见解。通过不断训练,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站在思维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日新月异,用辩证的发展观评价身边发生的事情。在此基础上熟悉题型和掌握解题方法。

题型:①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②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③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答题方法:此类题型考查评价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炼清晰地表达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体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建议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学生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答案要紧扣原文、尽量使用肯定句式,对于综合分析题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同时看分数答题,分点作答,要序号化。这样避免了漏点漏分,大大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此外,还要加强书写,端正清晰。

在紧张有序的备考教学中,我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指导阅读方法,大大提升了阅读速度。同时让学生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方法,最后进行强化训练,规范答题,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平编.Pisa阅读素养及其测评[M].武汉: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

[3]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

[4]王达群.浅谈书序、条目和非连续文本的阅读[J].中学生学习报·苏教版,2008(7).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解题方法阅读兴趣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