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探究

2018-08-16宋卫虎

文理导航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

宋卫虎

【摘 要】“数学学困生”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是可以转化的。在每天40分钟的数学课堂里,通过“优先提问”“深度讲解”“变式提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及时指导”“跟踪批改”“专题训练”扫清他们的作业障碍,通过“流动指导”“定题指导”在考试中建立信心。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课堂教学;转化

“数学学困生”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不能适应学校数学学习的学生。这类学生有如下特征:知识欠缺,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概念认识肤浅呆板,死记硬背,无法形成正确的表象;解题思路不畅,且错且慢,不会迁移;兴趣不足,态度不端,数学成绩低下。表面上看每个学困生的成因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学习目的、动机、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每个问题学生都是可以转化的。

为了实现这个转化,传统的做法是老师利用早操时间,放学时间,或是音、体、美、综合等副课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确提高了,但剥夺了他们上其它课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良好情商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笔者尝试着把学困生转化工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既是上课,也是补课,使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在数学课上解决。

一、在课堂教学中播下思维的种子

1.优先提问,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优先提问”是指无论举手与否,都优先让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提问策略。由于思维惰性的存在,以及对自我对否定,他们一直处在不思考,不举手的状态中。他们压根就不打算举手,不准备回答问题。他们缺少学习的动机,而学习动机理论表明,当学困生预先知道他会被优先提问时,注意力会更集中,思考问题的效率更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这类似于在公开课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比家常课高,举手发言的次数也远高于家常课的情况。

实施“优先提问”前,教师要强化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会第一个提问你,我知道如果你仔细思考,你是能答对的。然后,教师应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在督促他们,而不是故意刁难。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提问要有层次性和坡度,要有启发性,提问时机要恰当,语言指向性要明确,不要问摸棱两可的问题。提问后不要急于指名回答,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困生留的时间更要多一点。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表扬答对的学生,即使他回答错误,也要对其中有道理的部分给于中肯的评价。

2.深度讲解,培养完整思维的能力

“深度讲解”绝不是“点到为止”,也不是“背出为止”,而是将道理“讲深讲透讲完整”。“深度讲解”是“优先提问”的后续部分,实施的关键是要发现“普遍现存在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才有“深度讲解”的价值。通过“优先提问”我们就能找到这样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复习课时,问到多个学困生,“为什么‘底面积×高=体积呢”,竟然无人能完整回答。于是我判断大部分人都只会“背公式”,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个“普遍存在问题”,我必须改变原有教学计划,放慢脚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讲解”。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体,把其底面切割成一个个方格,让他们看图思考:底面的方格是什么,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充足时间思考和我的启发式提问下,他们终于明白了底面的方格是面积单位,也就是“底面积”的大小。“底面积”的大小等同一层能摆个体积单位。“高”等同于共有几层,两者的积就是体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体积的大小。

二、在辅导批改中扫清学习的障碍

数学课一般包含“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测”两个动笔写的环节。“课堂练习”是指教师完成例题教学或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之后的一次练习。“作业检测”就是“30+10”的课堂中学生写作业的10分钟。教师应好好利用这两个时间段帮助学困生扫清障碍。

1.及时指导,一举两得

“及时指导”是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开展的指导活动。指导要越及时越好,学生开始写第一题的时候,指导就已经开始了。教师应巡视每个学困生,了解他们的错因,纠正他们的错误思维,并在他们改正后鼓励他们。如果第一题得不到纠正的话,后边的题目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每题都错。那么整个“课堂练习”环节就成了“无效环节”。

在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多问几个“你为什么这么想?”善于发现错误背后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如此,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在为下一个环节——“交流反馈”搜集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真的能把课讲深讲透提供最有价值的材料。

2.跟踪批改,掌控全局

“跟踪批改”指在“作业检测”(最后10分钟)环节中对学困生实施一题一批或者两题一批的“面批”策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暂时放弃对其他学生的批改,把其他学生的作业留到课后批改,只批改学困生的作业。一题一批或者两题一批基本实现了“作业跟踪”“批做同步”。对不及格的学生实行一题一批,情况稍好一点的两题一批。这也是为了错开他们批改的时间,避免排队浪费。如果某个学生超过4分钟没来批的,教师就要主动上门对他进行一次辅导,因为他被卡在第一题了。

“跟踪批改”的目的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发现错误后,当场帮他分析错误原因,并给他一定的提示,让他自己领悟正确的思路。一题一批真正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并且把一次评价激励的机会分成多次,学生每做对一题就会得到表扬,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学习兴趣提很快高得,再差的学生也能在这种批改方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不知不觉中,他就把全部题目完成了。事实上,只要经过1-2题的指导,后边的题目就不大会再错了。

三、在测验考试中增强学习的信心

单元测试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考试中,教师只担任了监考的角色,没有担任教员的角色。平时没有时间“补差”,到了考试却白白浪费40分钟。不觉得可惜吗?那么能否在考试的时候同时“补差”,让40分钟不再浪费,变成黄金40分钟,并且让学困生越来越喜欢考试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流动指导,查漏补缺

“流動指导”是指学困生在考试中做完部分题目后,教师及时跟进帮其检查指导的一种辅导策略。“流动指导”做到了充分利用时间。在考试的40分钟内,教师不再被动监考,而是主动指导。从学生完成第一题开始教师就可以巡视了,发现错误后,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让他认识到错因,并自行改正。如果学生因知识缺失而无法自我纠错时,教师可提示知识点,甚至当场自编例题讲解。处于考试中的学生,具有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最强烈的做对题目的意愿,因此指导效果也是最好的。教师不但帮他查漏补缺,也帮他提高了考试成绩,从而建立了更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使学困生的自信程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流动指导”以每人分配到5-10分钟为宜,也就是一次考试中可以指导4-8名学困生。

单独指导一名学生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会影响到他的试卷完成度。教师指导时要注意放低音量,以免干扰其他考生的思维。如果其他学生听到老师的话后受到启发,改正了自己原来的错误,这也是件好事。

2.定题指导,实现突破

“定题指导”,是指教师在考试前,让学生把试卷中有难度,或者计算复杂的题目圈出来,并允许学困生就圈出的题目,可以走到讲台前问老师的考试策略。“定题指导”给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他可以跳开难题,避免了在难题上卡掉太多时间,进而有充足的时候保证基础题的完成度,取得一个不错的基础分,再用剩余时间解决难题,每解决一题就换来成绩的提升。对于圈出的题目,他可以选择问或不问,教师也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全讲解和半讲解或者不讲解。对最困难的学困生实行全讲解,能力稍强的半讲解,时间充分时,可以不讲解,让学生继续独立思考。

实施“定题指导”时,要注意别让学生同时上来。也可以把“流动指导”和“定题指导”互相结合,前20分钟“流动指导”,后20分钟“定题指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教学和转化学困生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家友.数学课堂中追问的一些思考与实践[J].数学之友,2011(3)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数学学困生转化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