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大肠癌患者血清COX-2和PGE2水平的影响

2018-08-15方兴国李红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氟尿嘧啶毒副大肠癌

方兴国 杨 芳 李红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1,2〕。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是大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是中晚期大肠癌的常用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3〕。但是,化疗药物治疗的同时会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带来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严重时患者甚至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4〕。因此,寻找疗效高、毒副反应少的药物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基础上,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探讨该药物治疗方案对血清环氧合酶(COX)-2和前列腺素(PG)E2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36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74例,均经病理学确诊〔5〕,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即TNM分期为Ⅲ~Ⅳ期,影像学检查均有可测量的实体肿瘤病灶,并排除患有血液疾病、消化系统严重并发症、远处转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存在化疗禁忌的患者。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46~76岁,平均(57.7±9.2)岁;TNM分期:Ⅲ期46例,Ⅳ期16例;结肠癌48例,直肠癌14例。观察组男48例,女26例,年龄45~78岁,平均(58.5±9.8)岁;TNM分期:Ⅲ期54例,Ⅳ期20例;结肠癌52例,直肠癌2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年龄、疾病分期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心理干预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5-氟尿嘧啶(沈阳药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1858)+四氢叶酸钙(赤峰蒙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1455)化疗,具体方案:5-氟尿嘧啶750 mg/m2+生理盐水500 ml静滴,1次/d,第1~5天应用;四氢叶酸钙200 mg/m2+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第1~5天应用。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沈阳药大雷允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1020639)治疗,给药方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第1~10天应用,21 d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6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 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5〕评价大肠癌的近期治疗效果,主要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恶化(PD)4个标准,近期治疗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治疗过程中,根据WHO制定的毒副反应标准评估治疗方案的毒副反应。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OX-2、PGE2水平,试剂盒购于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4.8%(CR 14例,PR 20例,SD 22例,PD 6例)和63.5%(CR 20例,PR 27例,SD 24例,PD 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30>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OX-2和PGE2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COX-2和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OX-2、PGE2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OX-2和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OX-2和PGE2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 论

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化疗是中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是该疾病的经典化疗方案〔6〕。但是,该化疗方案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对疾病的预后极为不利〔7〕。临床上,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反应,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是采用石油醚从鸦胆子成熟果实中提取出的一种脂肪油,主要活性成分为油酸和亚油酸,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直接杀伤和抑制癌细胞,而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和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已经在食管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应用〔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高的近期总有效率,并且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能够明显减少大肠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这主要与该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各脏器功能等因素有关〔9〕。

在大肠癌的基础研究中发现,多种血清指标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COX-2又称诱导型环氧合酶,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与肿瘤转移、血管浸润等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息息相关〔10〕。PGE2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之一,高水平的PGE2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浸润转移、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机体免疫力等作用〔11〕。包健荣等〔12,13〕的研究显示,在大肠癌患者中COX-2和PGE2水平显著升高,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是疾病预后不良的指征。因此,抑制COX-2、PGE2水平过度升高对大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大肠癌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抑制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与化疗药物发挥协同作用,改善疾病预后,这可能与降低患者体内COX-2和PGE2水平有关。综上所述,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血清COX-2和PGE2水平。

猜你喜欢

氟尿嘧啶毒副大肠癌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术中腹内压增加对大肠癌微创手术患者消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