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肉质性状比较及运输、宰前应激对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8-08-13郭建凤王彦平赵雪艳蔺海朝

养猪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酵饲料皮质醇屠宰

郭建凤,王 诚,王彦平,赵雪艳,刘 畅,蔺海朝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关于发酵饲料,大家围绕发酵菌种、对猪只生产性能影响及降低粪便臭味等方面研究较多,结果表明发酵饲料适口性好,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改善肠道菌群,降低排泄物的臭气味,改善猪舍环境。但发酵饲料对猪肉质性状影响报道较少,结果也不一致,关于运输及宰前应激对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报道很少。为此,本试验选择60头杜长大商品猪进行了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肉质性状比较及运输、宰前应激对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饲料

基础饲料为玉米-豆粕型普通全价饲料,即常规饲粮。发酵饲料为基础饲料中的豆粕是发酵豆粕,其他不变。发酵剂为微生物饲料发酵剂,有效活菌数≥2×1010cfu/g。

1.2 试验猪选择与处理

试验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临邑兴隆原种猪场进行。选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11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60头,其中30头饲喂发酵饲料,另外30头饲喂常规饲粮,装车运输到屠宰场宰杀。装运前第1次采血,然后装车运输2 h到达屠宰场,运输停止,卸车前第2次采血,随后在待宰车间静养14 h后屠宰,屠宰时第3次采血。每次采血后离心取血清备测理化指标。试验猪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肉样测定肉色、pH、电导率、失水率等常规肉质性状。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1 血清理化指标测定 委托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测定。

1.3.2 肉质指标的测定 屠宰后取倒数第2~4肋骨处背最长肌,测定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pH、L(亮度)、a(红度)、b(黄度)、电导率等常规指标,测定方法参照参考文献[1];测定仪器:肉色、大理石纹为5分制比色卡;失水率为质构仪,型号TA-XT plus;电导率为德国产LF-STAR;L、a、b值为日本产的美能达肉色测定仪CR-400;pH为德国产的pH-STAR测定仪。

1.4 统计分析

采用IBM SPSS 22.0统计软件中的 Means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程序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差异显著则进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饲料对试验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见,试验猪饲喂发酵饲料和常规饲料对其肉质性状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b、24 h L、24 h b和24 h pH两者差异极显著,b、24 h L、24 h b都以饲喂发酵饲料组较高,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组极显著提高 7.58%(P<0.01)、6.95%(P<0.01)、12.41%(P<0.01);24 h pH 饲喂常规饲料组比发酵饲料组极显著提高 2.76%(P<0.01);24 h 肉色饲喂常规饲料组比饲喂发酵饲料组显著提高 2.00%(P<0.05)。氧化能力、乳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肌酸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皮质醇屠宰时血清中含量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后高 38.05%(P<0.01)、42.60%(P<0.01),运输前后差异不显著;白细胞介素-1β也是屠宰时血清中含量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后高 22.79%(P<0.01)、13.47%(P>0.05),运输前后差异不显著;结合珠蛋白以运输前含量最高,分别比运输后和屠宰时高2.33%(P>0.05)、18.92%(P<0.05);去甲肾上腺素以屠宰时含量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后高10.48%(P<0.01)、11.42%(P<0.01),运输前后差异不显著;多巴胺以运输后含量最高,其次是运输前较高,分别比屠宰时高 44.70%(P<0.01)、28.34%(P<0.01),运输前后差异不显著;肾上腺素以运输前最高,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 3.54%(P>0.05)、10.28%(P<0.05)。

表1 饲喂发酵饲料和常规饲料饲粮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影响结果

表2 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n=30)

2.2 采食常规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2可见,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采血测定的血液生化指标除丙二醛、总抗

2.3 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3可见,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采血测定的血液生化指标除总抗氧化能力、乳酸、皮质醇、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丙二醛以屠宰时血清含量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 19.79%(P<0.05)、5.19%(P>0.05),运输前后差异不显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运输前最高,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 8.38%(P<0.05)、4.29%(P>0.05);肌酸激酶以运输后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及屠宰时高53.10%(P<0.05)、29.54%(P>0.05);结合珠蛋白以运输前最高,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 27.15%(P<0.01)、11.63%(P>0.05);去甲肾上腺素以屠宰时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 13.96%(P<0.01)、4.52%(P>0.05),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 9.04%(P<0.05);多巴胺以运输后最高,分别比运输前及屠宰时高18.05%(P<0.05)、56.95%(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高 32.95%(P<0.01);肾上腺素以运输前最高,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 15.69%(P<0.01)、9.52%(P<0.05)。

表3 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n=30)

2.4 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由表4可见,装运前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显著提高14.01%和14.51%,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运输后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与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分别提高13.80%、16.99%、11.42%,肾上腺素含量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显著提高9.89%,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宰前采血测定的应激指标皮质醇含量采食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提高28.04%,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表4 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采食不同饲料对试验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本次试验得出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的b、24 h L、24 h b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极显著提高7.58%、6.95%、12.41%,说明采食发酵全价饲粮的试验猪肉色更亮、更黄;24 h pH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极显著提高2.76%,但都在正常范围内。24 h肉色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显著提高2.00%,进一步说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其肉色更好。该研究结果与李涛等[2]报道的饲喂发酵饲料JJB3组和BB组猪的肉色显著优于对照组及胡新旭等[3]报道的无抗发酵饲粮试验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与发酵工艺、发酵原料等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运输及屠宰前应激对采食常规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是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得出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说明运输及屠宰前驱赶等应激对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机体脂质氧化、总抗氧化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动物在应激状态下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皮质醇被认为是评价动物应激程度的客观指标。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血清皮质醇含量运输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屠宰时极显著高于运输前后,说明2 h的运输对试验猪没有明显影响,但宰前驱赶、捕抓等应激对试验猪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导致血清皮质醇极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β是由单核细胞和T细胞分泌的促进细胞免疫的细胞因子。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运输前后没有显著变化,但运输后高于运输前,屠宰时含量极显著高于运输前,说明运输应激有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趋势,屠宰前的应激极显著提高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增强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结合珠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85 000 Da的酸性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血清及其他体液中。其主要功能是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处理掉,避免游离血红蛋白对肾小管的损害。结合珠蛋白又是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处在应激状态时,血液中的结合珠蛋白明显增多。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运输前后血清中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屠宰时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说明运输前后对试验猪的驱赶、保定采血等刺激导致试验猪机体分泌结合珠蛋白增多,但运输应激对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屠宰前静养14 h试验猪得到充分休养,机体分泌结合珠蛋白明显减少,故其血清中含量明显降低。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它是酪氨酸的衍生物,为R-构型。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本次试验得出,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屠宰时极显著高于运输前后,说明运输对试验猪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屠宰时驱赶、抓捕等刺激导致机体大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并释放入血液循环,因而极显著升高了试验猪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多巴胺,血清中运输后比运输前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屠宰时极显著低于运输前后,说明运输应激提高了试验猪血清中多巴胺含量,但运输前后比较提高不明显,屠宰前静养14 h试验猪机体内分泌趋于平稳,分泌多巴胺的量极显著减少,导致血清中多巴胺含量与运输前后比较极显著降低。肾上腺素,与运输前相比,运输后血清中含量稍有降低,但差异不明显,屠宰时血清中含量显著低于运输前,说明运输前后采血、装车对试验猪的驱赶、保定及路途运输颠簸等应激导致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了血清中含量,但运输前后比较没有形成明显影响,屠宰前静养14 h试验猪得到充分休养,机体内分泌平稳,肾上腺素分泌明显减少,因而血清中肾上腺素含量比运输前显著降低。

3.3 运输及屠宰前应激对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血清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屠宰时含量显著高于运输前,说明屠宰前的驱赶、抓捕、吊挂等刺激导致了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高于运输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前叶释放,在动物出现应激时其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以此来刺激皮质醇的分泌。本次试验得出,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运输后比运输前显著降低,说明运输前驱赶、采血等刺激导致机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运输后采血刺激较小,试验猪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明显减少。该研究与芦春莲等[4]报道的肉牛经过12 h长途运输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运输前差异不显著的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与试验动物品种、运输时间等有关。血清肌酸激酶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生化指标。剧烈运动、肌肉损伤或肌肉疲劳时,血液中血清肌酸激酶含量增加,且血清肌酸激酶是肌细胞特异酶,其活性显著升高是肌细胞膜系统受损的一个指示剂[3]。试验得出肌酸激酶运输后比运输前显著升高,说明运输应激导致了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机体能量代谢增强,以此抵御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疲劳等刺激。正常情况下,当机体处在应激状态时,血液中的结合珠蛋白明显增多。本次试验得出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运输后比运输前极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运输前采血时对试验猪造成的应激较大,机体大量分泌结合珠蛋白,导致其在血清中含量较高,运输过程中及运输后采血对试验猪刺激较小,机体趋于平稳,分泌结合珠蛋白极显著降低,导致血清中含量明显减少,与运输前比较试验猪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后比运输前显著升高,屠宰时比运输前极显著升高,说明运输应激导致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屠宰前的驱赶、抓捕、吊挂等刺激导致试验猪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进一步增多,与运输前比较血清中含量极明显升高。多巴胺运输后比运输前显著升高,屠宰时比运输前后极显著降低,说明运输应激导致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分泌大量多巴胺,与运输前比较运输后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屠宰前静养14 h试验猪得到充分休养,机体内分泌平稳,多巴胺分泌明显减少,因而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比运输前后极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运输后比运输前极显著降低,屠宰时比运输前显著降低,原因可能是运输前驱赶、采血等刺激导致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机体分泌肾上腺素明显增加,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及到达屠宰场后的采血等刺激较小导致试验猪分泌的肾上腺素明显减少,屠宰前的14 h静养及屠宰时的驱赶、抓捕等应激较小试验猪分泌的肾上腺素也明显减少,与运输前比较血清中其含量明显降低。

3.4 运输及屠宰前应激对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次试验表明,运输前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其血清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说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对运输前驱赶、采血等刺激反应更大,导致血清中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明显高于采食常规饲粮的试验猪;运输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其血清皮质醇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说明运输途中颠簸等及到达屠宰场后采血等刺激对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影响更大,机体分泌的皮质醇比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增多;屠宰时采血测定的血清皮质醇含量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高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说明屠宰时驱赶、抓捕等刺激对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影响更大,导致机体分泌大量皮质醇,血清中含量极显著高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运输后和屠宰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采食不同饲粮的试验猪差异不显著。运输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说明运输对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影响较大,其机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与运输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相比,其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运输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高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说明运输途中颠簸及到达屠宰场后采血等刺激对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影响更大,其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更多,比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有极明显的提高。血清肾上腺素含量运输后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显著高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原因可能是运输应激对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影响更大,其分泌肾上腺素更多,与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其他生化指标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清中含量采食不同饲料的试验猪都没有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发酵饲料皮质醇屠宰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三种因素对混菌固态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
生物发酵饲料,禁抗大旗下的“爆点”已经来临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