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

2018-08-11蒋霖峰陆建隆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戏剧伽利略教学法

蒋霖峰 陆建隆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教育戏剧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课题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一节省级公开课为例,展现如何在以物理学史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育戏剧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给出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进一步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教育戏剧;教学法;核心素养;伽利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5-0065-4

1 前 言

教育戏剧发源于欧美国家,在发源地常被称为Creative Drama或Drama in Education,其涵义相当于我們所谓的“教育戏剧法”。从字面意思来看,教育戏剧的独特魅力来源于第一个单词“Creative”,即创造性的,其强调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流程的生成性。曾有台湾学者将教育戏剧定义为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等形式让参与者在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增长和创造力的激发。

由于物理学史的特有属性导致以物理学史为主线的常规课堂缺乏生机,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难以掌握核心史实,难以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教育戏剧法,让学生自导自演物理戏剧,既能激发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更能让参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在表演中施展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显多元性。

由省教师培训中心主办、金陵中学承办的“2017江苏省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于9月25日至9月29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学顺利开展,笔者于培训日程第三天开设了题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一节公开课。本节内容以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史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但由于史实资料较多,学生可能难以消化,故尝试性地采用教育戏剧的形式,由学生自导自演课堂戏剧《穿越时空的对话》并在公开课上展示,时长约为6分钟,效果良好(如图1所示)。下文将剧本完整展示并针对课堂戏剧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

2 基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的教育戏剧设计

演出场地:教室

演出人数:7人

演出道具:欧洲宫廷服装,桌椅,书本

第一幕:

人物: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徒弟

地点:亚里士多德的家

时间:公元前384年

旁白:公元前384年的一个雨夜,在希腊一个小小的殖民地里,伴随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诞生了……(闪电声)

亚里士多德(激动地):“啊!我发现了上帝的一个秘密。”

亚里士多德的徒弟:“老师,您发现了什么?”

亚里士多德:“你想,苹果和树叶从树上的同一高度落下,哪个先落地呢?”

亚里士多德的徒弟:“当然是苹果先落地啦。”

亚里士多德:“对啊,这就意味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其重量有关,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手舞足蹈)

旁白:亚里士多德这个无意中的发现让他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名,他关于物理学的思想影响着后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

第二幕:

人物:老师、伽利略、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

地点:教室

时间:1564年2月15日

旁白:又是一个雨夜,在意大利西海岸的比萨城里,伴随一阵婴儿的……不说了,反正你们都猜到了,就是伽利略也出生了呗!(闪电声)

场景一:

旁白:那年伽利略还是一名普通学生,有一天老师在教室里上课……(铃声)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运动学的一个核心理论。大家在生活中,想必已经看过很多物体下落的现象,同学们谁来猜想一下物体下落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甲:“我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肯定与高度有关,比如说,把同一个物体从老师您头上扔下去,它落地的时间一定比从伽利略头上扔下去的时间少。是吧?老师。”(老师扮演者身高较矮,伽利略扮演者身高较高)

老师(面带愠色):“额……这位同学说得不错。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运动。那么,从同一高度落下的不同重量的物体谁先落地呢?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同学丙(迟疑地):“我感觉……物体下落所用时间应该和物体的重量、材料有关吧。就像鸟的羽毛和石头同时从空中同一高度落下,总是石头先落地;小石头和大石头同时从空中同一高度落下,总是大的先落地。所以我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老师(赞许地):“嗯,这位同学回答得很不错!能从生活现象中总结出亚里士多德的伟大定律。在18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亚里士多德,他也通过类似的生活现象得到了这个结论,即: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物理定理,一定不能忘,你们记住了吗?”

三位同学:“记——住——了!”

老师:“让我们为这一伟大定律鼓掌。”

旁白: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一向喜欢提问的伽利略对此产生了质疑,此刻举起了他的小手,然而老师却没有理会他。

场景二:

旁白:下课了……(铃声)

旁白:同学甲、乙、丙在教室里看书,伽利略在旁边若有所思地踱来踱去。伽利略向同学甲、乙、丙处走去。

伽利略(焦躁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老师今天上课时讲的有一点问题啊?”

同学乙(蔑视嘲讽地):“哪里有问题啊?”

伽利略:“额……我觉得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那个定理有一点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说不定……”

同学丙(惊诧地):“什么?你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有问题?……(退后几步)我说伽利略,你的脑子没有糊涂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怎么可能有错呢?你是想摧毁物理学的根基吗?别在这里丢人了。”(同学丙头也不回地走了,伽利略转问同学甲、乙。)

伽利略(稍稍泄气):“你们觉得呢?”

同学甲:“亚里士多德不可能错吧,毕竟考试不用他的定理解题肯定不及格。”

同学乙(不耐烦地):“那你倒说说亚里士多德错在哪儿。”

伽利略(激动地):“好,我来告诉你他的理论哪里自相矛盾。”

同学乙(嘲笑地):“别别别,我们会被你忽悠,我们一起去找老师吧,你说给老师听,让老师来评判对错。”

场景三:

地点:办公室

旁白:伽利略和同学甲、乙一同去找老师,老师看到伽利略的到来有点不耐烦……

老师:“你们找我有什么问题吗?”

同学甲:“老师,伽利略同学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可能有错误,他想……”

老师(略带不满):“啥? 你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有错误?我看是你搞错了吧?你倒说说看你可笑的想法呢!”

伽利略:“老师,如果有一个4磅的铁球和一个8磅的铁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哪个先落地呢? ”

老师(轻蔑地):“那还用说,肯定是8磅的球先落地!”

伽利略:“那如果把这个8磅的球和4磅的球绑在一起,在同一高度落下,它应该是下落的更快是吧?”

老师(不屑地):“同学甲,你说呢? ”

同学甲:“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应该是的。”

老师:“嗯。”

伽利略:“但是,4磅的球下落得比8磅的球慢,会拖住8磅的球,所以总体上应该更慢的,不是吗?”

老师(摆摆手):“两位同学,你们怎么看? ”

同学甲、乙:“我觉得伽利略说的好像有道理。”

老师:“不管怎么说,你的荒谬的想法肯定是错误的!你们回去,再给我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旁白:老师也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但她始终坚信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普适性,毕竟在那个年代,这是社会的主流和权威,她只能一味盲目地相信。所以她喝退了伽利略,虽然她心里觉得他说的可能没错。

旁白:即使伽利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但当时的社会并没有承认他,他的晚年生活是悲惨和不幸的,在他死后很久,罗马皇帝才为他正名。

3 关于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进一步思考

(1) 以物理学史为主线的教学中巧用戏剧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戏剧作为高中物理的一种新兴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调动课堂氛围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生成性和反省性两个方面。

“生成”体现在剧本虽然固定,但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剧本的主题思想临时改编呈现方式,给学生的個性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本次公开课中的剧本完全由学生查找资料独立创作,在创作后期,笔者针对剧本的科学性错误和呈现形式进行了修正和优化。

反观学生的剧本创作过程,从查找资料到剧本编排、人员选拔、对稿排练这一流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次极好的锻炼,经历这一过程的学生对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这种综合素养的养成对学生终身有益。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些章节是以大量物理史料作为主线呈现的,例如必修一的《牛顿第一定律》、必修二的《天体的运动》以及选修3-2的《划时代的发现》……这些章节史料丰富,如果只通过文本的形式呈现,会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如若在课前一周提前召集几位对表演感兴趣的同学来排练相应的物理学史小短剧,课堂效果一定会比枯燥地讲解历史好很多。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深刻认识教育戏剧背后的实践价值,意识到其对我们教学过程优化的积极意义,意识到其在物理学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2)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积极想象,体验多重角色

教育戏剧的核心魅力就在于对原型的想象。想象性活动贯穿于整个戏剧的始终,学生依托戏剧剧本,在自由的空间内构建丰富的想象内容,在表演中向观众展现他们的想象和个性。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尝试运用教育戏剧法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锻炼,甚至在表达交流中对物理问题形成不同程度的“顿悟”。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课后调查发现,参与教育戏剧表演的学生对伽利略的科学思维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接受“冲淡重力”“转换变量”等思维方法。

通过对比研究还发现,同样一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内容,用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和用教育戏剧配合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后者的学生在学习之后对本节课的认同感更高,前者的学生大都认为本节课无价值,而没有认识到本节课中的物理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准备和表演剧本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置身于亚里士多德或者伽利略的年代,能够更加全面、理性地采择角色观点,突破自我中心,整合那个年代的各种观点,形成对伽利略或者亚里士多德新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教育戏剧的编排和表演中加入个人的情感因素,从而利用教育戏剧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剧本人物的个性特征,当然个性的彰显不能违背物理史实。

(3)力图使教育戏剧与课堂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如果仅仅将教育戏剧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手段未免有点可惜。当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被表演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出本节课的主体内容。笔者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伽利略科学研究的过程,认为伽利略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在学生戏剧表演之后提出“老师对伽利略的观点表示不服,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问题的设置与剧本中老师的行为紧密联系,伽利略利用悖论的思想让老师“无力反驳”,但老师依然很生气地让伽利略回去反省。与剧本紧密相连的同时又能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实验验证猜想,后面的课堂教学便顺利地围绕如何利用实验验证猜想来展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育戏剧法时一定要仔细思考剧本对课堂重难点突破是否可以起到“引子”的作用,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欲和探究欲。

教育戏剧法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价值与优势,尤其是以物理学史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编自导教育戏剧,使得教室成为“剧场”,师生成为“戏剧人”,课程成为“剧本”,教学成为了“表演过程”。这种转换将学生视为“成长中的人”,充分尊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陆佳颖,李晓文,苏婧.教育戏剧:一条可开发的心理潜能发展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30(1):50-55.

[2]楊柳, 张寅, 于炜. 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68-72.

[3]袁丹.教育戏剧何以可能[J].当代教育科学,2016(4):22-25.

[4]徐俊.教育戏剧的定义:“教育戏剧学”的概念基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13(6):31-37.

[5]冯利文.以教育戏剧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教师自我发展过程案例研究[J].教育学报,2014,10(1):75-87.

[6]肖晓玛.杜威学校的教育戏剧特色探路[J].教育评论,2014(11):162-164.

[7]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7-8+20.

[8]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2011,8(3):68-74.

[9]张生泉.论“教育戏剧”的理念[J].戏剧艺术,2009(3):26-34.

[10]曹路生.香港教育戏剧[J].戏剧艺术,2003(6):51-61.

[11]董亚茹.新家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2]李小敏,甘维,马磊.将教育戏剧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6):154-156.

[13]高祥荣,张天虹.新西兰中小学教育戏剧研究及其启示——以Dilworth School年度戏剧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6):23-29.

猜你喜欢

教育戏剧伽利略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伽利略质疑权威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育戏剧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一九七七》
教育戏剧在智障学生情绪管理中的运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论伽利略的科学观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