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审美教育的探讨

2018-08-10金小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小学音乐策略

金小平

【摘要】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奠定学生音乐演唱基础,提高音乐识谱能力,另一方面则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小学生因为其年龄比较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审美观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以音乐教学培养其审美观非常必要。文章针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小学音乐教学为前提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素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245-02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应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精心设计内容

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并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是极其重要的。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对于教材,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尽量展示对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快乐、开放和自由的吸收,通过熟练的教学,说明音乐不论风格如何都有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从音乐的多种风格中获得审美体验。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二、加强音乐理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歌曲演唱。音乐歌曲的演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歌曲演唱技巧。

第二,乐谱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师而言,为了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學观念,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乐谱指导,使学生通过识谱学习,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知识。

第三,聆听能力。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歌曲的聆听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带领学生倾听乐曲,分析乐曲架构、乐谱等,从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以《蜗牛与黄鹂鸟》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倾听这一音乐,从音乐鉴赏中得出该乐曲的节奏,并且认识换气符号。在聆听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乐谱的认识,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提高审美表现

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审美观的重要时期,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在思维认知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教师很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音乐演唱、识谱水平,并且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在培养核心素养期间,教师也可以着重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引导,以达到提高审美观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从欣赏过程中培养鉴赏音乐、解析音乐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能力的教学,扎实学生音乐基础,进而提升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以《百鸟朝凤》一课为例,因为这一课涉及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唢呐,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影《百鸟朝凤》,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欣赏《百鸟朝凤》,让学生积极对歌曲进行感受和体验,也可以进行音响模仿,从中指导学生欣赏音乐方法、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唢呐这种乐器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唢呐表现出来的音乐张力,可以使用语言或者绘画的方式抒发自己的音乐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欣赏《百鸟朝凤》歌曲,创作一个美丽的乐章。在乐曲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森林中,旭日东升,仿佛一切刚睡醒。接下来便要倾听乐曲中美妙的声音。在乐曲的第二段,鸟儿聚集在一起,接下来再听,到了大森林中,一切生机勃勃,好像鸟儿在开会。第四段还有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到了乐曲的结尾处,知了唱出了美妙的乐曲。“同学们,在乐曲的高潮部分,出现的一声长鸣是什么声音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方面发散了思维,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审美观,学会了在鉴赏音乐时从多个角度着手进行分析。

四、获得审美体验

1.运用情景交融

课堂上,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在情景交融中,学生能快速进入角色,感知音乐的审美意境。教学《过新年》时,我在教室中挂了灯笼、鞭炮,贴了大红门联等。当学生学完锣、鼓、镲后,我播放了《过新年》的音乐。当喜庆、热烈的音乐响起,学生们浮想联翩,有的舞起秧歌,有的敲起锣鼓。这样的情景交融,最生动地说明了情感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

2.加强律动、表演

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音乐美靠表演发挥出来,在美妙的韵律中,学生或唱或舞,就能理解、感受到音乐的自然美。律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音乐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根据歌词大意设计动作,让学生边歌边舞,或一个人领唱,其他人伴舞。如在学唱《小雨沙沙沙》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现雨点儿的飘落。有的学生用旋转的动作表现雨点儿的快速落下;有的学生用小碎步表示毛毛细雨缓缓落下;还有的学生做出了用手捧着雨水的动作。在音乐的律动、表演中,学生们投入情感,释放潜能,同时也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美感、快感。

五、结语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杜娟.以情动人情中审美——浅谈小学音乐“审美化”教学[J].教师,2012(34):45-45.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小学音乐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Passage Four